最近,闺蜜总是和豆妈吐槽婆婆太溺爱孩子,自己前脚给孩子立下规矩,后脚奶奶一带,所有规矩统统打破。
“这哪里是带孩子,明明是毁孩子!”闺蜜义愤填膺地总结。
其实,闺蜜也曾想过好好沟通,可婆婆坚持认为方法没问题,搞得婆媳关系也越来越微妙。
老公虽然总是配合充当沟通的桥梁,可是时间久了,老公心里也觉得对不起一把年纪的父母,闺蜜也不好意思再说些什么。
用闺蜜的话说,自己是左边得不到,右边也够不着,两相为难。
其实,豆妈非常能理解闺蜜的难处,小两口每天都要上班,只能请父母来带孩子,可两辈人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这种状况并不是个例,据调查,有54%的年轻夫妻不支持隔代育儿,但事实上,祖辈抚养却占到了73.5%的高比例。
可见,隔代育儿是大多数家庭迫于现实的选择,但是这种不得已的背后却是无法改变的巨大代沟。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因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分歧,终究会在日积月累中反噬最无辜的孩子。
现在的父母太难了
曾经在微博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你会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吗?
评论区的父母大倒苦水,却有人轻飘飘地说: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不自己带?
一言激起千层浪,许多网友愤愤不平地说:自己怎么带,难道不上班吗?三岁以前背着孩子上班?
其实这也暴露了当下许多年轻父母面临的尖锐问题:自我实现与养育孩子之间的需求不匹配。
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止是养家糊口的来源,更是保留个人社会价值的方式。
奇葩说曾有一道辩题:老婆年薪百万,我要不要当全职爸爸?
抛去了家庭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依然有许多人全力反对:
全职在家会浪费生命;
爸爸的全职会带来妈妈的失职;
选择全职的爸爸会与妈妈渐行渐远;
……
当全职的角色转换为女性,每一条理由同样成立。而这种对个人发展的焦虑与恐惧,是抚养孩子所无法弥补的现实。
更遑论需要两人共同工作来维持生活品质的家庭,连自己带孩子的第一道门槛都无法跨过。
似乎所有道路都被一一堵截,于是,大多数小夫妻只能在现实原因下,邀请父母成为育儿的主力军。
豆妈所在的小区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家庭,每天都能看见爷爷奶奶们带着自家的孙子们在楼下玩耍,可是片刻的其乐融融背后却总是蕴含着暴风雨前的宁静。
我也经常听说有夫妻因为和父母育儿观念不同激烈争吵,最严重的一次孩子甚至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大喊“救命”,那场面真是既让人心酸,又令人心碎。
隔代育儿是现在逃不开的话题,夫妻无奈,老人委屈,可最怕的还是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那才是得不偿失。
隔代育儿问题多
电视剧《安家》中,海清饰演的医生宫蓓蓓,与老公都是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在隔代育儿这件事上,也有搞不定的难题。
一天,宫蓓蓓下班回家,看到已经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全神贯注盯着动画片,爷爷却追着一口口喂饭。
在爷爷奶奶眼中,这是对孩子的爱,可在宫蓓蓓看来,这种做法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能力,还会给他养成坏习惯。
于是宫蓓蓓忍不住说道:“别再喂他饭了,都这么大,上中班了。”
可爷爷完全不在乎,“孩子饿着怎么行呢?欢欢身上这点肉,都是这么一口一口喂出来的,你们年轻人哪个这个耐心。”边说边宠溺地央求孙子再吃一口。
无奈的宫蓓蓓只好对孩子提出要求,可是有爷爷奶奶撑腰,孩子也开始威胁妈妈:
“你不让我看iPad,我就不吃饭。”
听到孙子这话,爷爷奶奶立刻抱怨起儿媳:“你不回来,什么都不说,他还能多吃几口饭,你现在一说立马不吃了。”
光是看到这样的场景,豆妈都快要窒息了,不被理解的宫蓓蓓好像失去了孩子的教育权,更失去了一个妈妈在孩子面前的威严。
但我们都忽略了,在这场对话中最受伤害的不是宫蓓蓓,而是那个稚嫩的孩子。
与父母更注重情感交流不同,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以“孩子哭不哭”、“吃得多不多”,来作为判断孩子带得好不好的标准。
因此为了让孩子多吃少哭,难免愈发宠爱,却悄然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
更令人头疼的是,年迈的老人根本看不住调皮的小孩子,为了让孩子听话,难免养成骄纵的坏习惯,而年轻父母又不好责怪,除了妥协还是妥协。
殊不知,这种大人间的暗流涌动的冲突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李玫瑾教授曾说:“性格和言语一样,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说话,你被生在什么环境就会说什么话;性格也一样,你被生在什么家庭,就会形成相似的性格。”
虽然父母有心为孩子矫正坏习惯,但有了老人的庇护,孩子更容易生出阳奉阴违的小聪明,甚至因此变得愈发任性自我。
隔代育儿的矛盾,
不是无解题
其实,我们从不怀疑长辈对孙辈的爱意会打折扣、照顾孩子会不尽心尽力,但是受限于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分歧和现实条件,仍然会有很多育儿矛盾产生,那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1、感激老人的付出
很多小夫妻都明白,老人帮我们带孩子是情分,不帮我们带孩子是本分。
老人们牺牲了自己轻松的晚年生活,为了子女接过育儿重任,却可能因为自己的粗糙和落后不被理解,实在心酸。
但是很多时候,小夫妻不免会将带孩子的责任直接归咎于父母,因此作为孩子责任的主体,他们有着最无所适从的焦虑。
他们也不是不懂教育,只是放不下责任的心理包袱,才逐渐形成了错误的养育习惯,愈发宠溺孩子。
老人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更应该挂在嘴边,用接纳与感激缓解他们的焦虑,不仅能让老人能够放松心情,更能帮助他们看清孩子的教育问题,心甘情愿与自己打配合。
?2、老人育为辅,父母教为主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人说到底只是起到了“育”的作用,真正的“教”必须由父母亲自出手。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姚宗桥说:“孩子0到6岁是个很关键的习惯形成时期,父母的参与尤其重要。期间爷爷奶奶只能帮忙照看孩子,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角色。”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孩子对每一个事物的认知、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引导。
因此父母更应该珍惜在家的时光,放下手机,拒绝无效陪伴,用心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3、提前约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两辈父母难免意见相左,此时必须明确一点: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应该由父母做主,老人提供参考意见。
那如何在家庭中形成这种氛围呢?
俗语说,丑话要说在前头。豆妈觉得教育同样如此,因为统一战线的达成离不开行动前的约定。
我们可以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开诚布公地和父母谈一谈:
“爸爸妈妈,我们很感谢你们对我们夫妻和孩子的付出,你们的确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棒,现在我们成为了父母,也希望将孩子教育好。
但生活的时代不同,难免会有观念不同的地方,我们希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能够以我们的意见为主,咱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坦诚的交流与约定,远远胜于事后的矛盾溯源。如果两代人能达成共识,而不是互相拆台,更容易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增加孩子的信任感。
为人父母,我们永远是孩子教育路上的主导者,不要让隔代养育成了自己的心病,只要不关乎孩子的健康、安全等重大问题,父母大可以放下焦虑。
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便不会轻易被长辈偶尔的错误观念带偏。
隔代育儿有利有弊,但不论如何,两代人都不应该站在育儿的对立面。
只有大家相辅相成,打好配合,孩子才能成为隔代育儿的受益者而不是牺牲者。
让更多人思考如何处理隔代育儿,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