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房产 >内容

林毅夫:如何理解中国当前经济遇到的挑战

2023-12-28 16:50:33来源:
导读《中国经济新动能》是网易财经智库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打造的高端财经访谈节目。针对财经焦点及社会热点,我们与北大国发院的知名...

《中国经济新动能》是网易财经智库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打造的高端财经访谈节目。针对财经焦点及社会热点,我们与北大国发院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探寻在当前形势与不同研究视角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如何寻找发展的新动能。

NO.01 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如何理解中国当前经济遇到的挑战?

林毅夫倡导以“新结构经济学”为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我们当前的挑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应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将从经济理论的高度,与林毅夫先生一同探寻经济发展新动能。

以下为内容精编:

【访谈/林毅夫】

没有一个不存在问题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一个不存在问题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问题跟我们比起来说不定还更多。因为“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必须有理论,才能够分析出造成当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也必须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洞悉机遇在什么地方。

实际上任何前进都是在存在问题的时候抓住机遇。不管是对当前困难的认识,还是对机遇的认识,都需要理论给我们作为一个了解问题,了解机遇的“地图”,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为什么经济学理论会不断地变化

经济学都是盛行一时的理论,但要记得它只是盛行一时。这段时间大家特别喜欢某种理论,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理论又被新的理论替代。实际上理论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让我们看到当前世界的问题在哪里,把背后的道理讲清楚,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但是世界是在变动的,任何理论实际上都是刻舟求剑,剑从船上掉到水里面去,刻舟来找剑,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一定对。船不走水不流,那刻舟求剑是对的。但是很可能船不走水流了,也可能水不动但船走了,在这种情况下刻舟求剑就不对。因此才会造成我们现在国外的这些主流理论,一段时间有一个热门的理论大家都在学习,但过段时间又有新的理论。在发达国家是这样的。

谈到发展经济学,它倒不是解决发达国家的问题,实际上它想帮助发展中国家来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学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的目标,从主流经济学当中分出来的子学科,现在我们称为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理论经历了哪些变迁

从二次大战4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主流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实际上经历了第一波被称为结构主义的发展经济学,当时的目标是赶上发达国家。当时的经济学家说,要赶上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你就必须有发达国家同样的生产力水平。

当时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很高,因为他们发展的是资本很密集,技术很先进的现代化大工业。当时看到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因为他们的产业主要都是传统的农业或是一些矿产资源产业,所以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拥有发达国家那些现代化的资本技术很密集的产业。

可是那些资本很密集的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不起来,就认为有市场失灵。因此当时的结构主义就建议发展中国家,既然有市场失灵,那就应该由政府来克服市场失灵,直接去动员资源、配置资源,去发展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的资本很密集、规模很大的现代制造业。

我想他们的出发点也是很好的。但是发展中国家按照那样做的结果,即使能把现代化的制造业建立起来,但实际上,这些制造业在国外有个名词叫做White elephant——“白象”,看起来很大,但是很没有活力,也没有竞争力。造成的结果就是经济停滞,也出现了各种危机,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在改革开放,当时盛行的理论是新自由主义。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政府领导下进行了长时间的努力,但是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搞不好经济?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先进的市场制度,政府对经济干预太多,因此就导致资源错误配置,寻租。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标识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标识

当时的发展中国家确实普遍存在资源错误配置,因为政府支持的产业很没效率,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当时的新自由主义就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要发展好,就应该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市场制度,要以私有产权为基础,资源应该由市场配置,用价格来引导资源配置,所以价格不应该由政府定,应该由市场化来定,同时要去优化等等。

这个道理听起来也很有说服力,好像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也可以解释得非常的清楚。但问题是按照当时新自由主义所讲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去做政策的,不管是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像拉丁美洲、非洲的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而且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在结构主义的50-70年代还慢,危机发生的频率还高,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什么有些经济体能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这段时间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总体发展得比较好,缩小了跟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赶上发达国家,这些经济体大部分都在东亚这。这些发展中经济体为什么能成功?一个普遍的规律,他们基本没有按照当时主流理论去做政策。亚洲四条小龙基本上都从传统的、落后的、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的加工制造业开始,这样的发展思路在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发达国家发展的产业这么先进,现在去发展传统的小规模的加工业怎么能赶上发达国家呢?但实际上现在赶上的是他们。

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在经济转型,从政府主导的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当时认为应该采用休克疗法——应该把市场应该有的基本制度一次性到位。如果政府跟市场同时存在,会比计划经济效率更低,是一个错误的转型方式。但是现在少数几个转型过程当中保持稳定跟快速发展的,包括中国、越南、柬埔寨,基本上都是采用那些被认为最糟糕的转型方式的国家。

实际上按照自由主义实行休克疗法的国家没有一个成功的。而且失败是马上就看到,因为经济马上崩溃,然后就停滞,就危机不断。所以这些主流理论在讲问题的时候可以讲得头头是道,非常有说服力。但问题是它没有真正把问题的原因看清楚。所以这么做了以后,不仅没有把病治好,反而把问题搞得更糟。

所以我们从这些成功跟失败的经验当中总结,这也是这些年我进行反思,提出新结构经济学,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转型以及经济运行的理论的原因。

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吸收精华的拼盘,不是说它讲政府重要,讲市场很重要,就把政府和市场结合在一起,不是这样的。我们经济发展的本质最终结果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但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上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也就是你的生产结构要不断提升。这个过程当中你的基础设施,还有各种制度安排的结构也必须不断完善。所以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提高生产力,要提高收入水平,实际上是一个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从低生产力水平的结构变成高生产力水平的结构的一个过程。

新结构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比如它的产业结构为什么不一样,它的制度安排结构为什么会不一样?它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那些不同的地方产生了何种影响?如果要改变它的条件是什么。所以实际上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当中,各种结果的决定因素,还有它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叫新结构经济学?因为原来有一个结构主义,为了区别于结构主义,所以叫新结构经济学,这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命名方式。

当然这样提出的理论可以解释亚洲四条小龙为什么成功,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得转型能够取得稳定跟快速发展。这都是从这些现象去了解背后的决定因素,再把它一般化来提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虽然现在大部分大家接受的还是老的理论,但是按照这个理论做政策的国家或者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它取得了明显的理论运行效果。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它是一个现在收入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主要发展农业。怎样在这么一个落后的国家发展制造业?他们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建议去做,基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再举个例子,从2015年开始我一直关心和田的经济发展。当时和田的人均GDP连全国平均数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在当时全国332个地级市,它是收入水平最低的地级市。它为什么收入水平那么低?首先人均耕地只有0.8亩,跟东部沿海一样。

新疆和田地区的光伏电站 图自:新华社

新疆和田地区的光伏电站 图自:新华社

它是绿洲经济,有水才有地,当时远离国内国际市场,它基本没制造业,260万人当中在制造业工作的大概不会超过1000个人,基本上都是在农业。地那么少,意味着农业发展收入水平一定很低。可是到了2015年我去和田的时候,有几个方面变了。主要的大背景有两个:第一个东部沿海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的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比较优势减弱,产业需要转移出去,可以转移到越南、柬埔寨,当然也可以转移到我们国内收入水平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地方。第二个由于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在它的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条件都有了。在这种状况之下,只要思路对,很快就可以把它的制造业发展起来。

从2015年起我每年到和田去,也跟当地政府交流,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去发展。也可以看到在和田那个地方,马上就创造了十万多个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当地的百姓跟当地的政府讲,他们在2015年之前很多人没看过现金的,没拿过工资,因为都是农民。现在你到和田去看,市面繁荣多了。有十几万工人,他要吃、穿、用,所以一个制造业的工人,通常至少可以带动其他三个就业机会。所以我想有正确的理论,抓住政策的机遇,每个地方都可以发展得很快。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减速

当前来讲大家很关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我们国内通常有一个习惯,我们如果出现问题,通常都认为这是我们自己原因造成的,跟国外不一样,尤其是像美国,他们自己有问题老是认为是其他国家造成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肯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这个问题。但是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讲,我们要分清楚,当前的问题到底是我们那些长期存在的内部的问题造成的,还是外部的问题造成。我认为更多是外部的因素造成的。

固然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前三季度五点多,比我们预期希望的六点多更低。但是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只有1.1%。美国在2008年的危机之前,平均的经济增长是超过3%的,在2008年危机之后,它的经济增长一般在2.5%到3%之间了。现在降到1.1%,那不是跌得比我们更厉害吗?欧洲、日本同样是这种情形。

虽然我们希望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一点,但如果跟国外比,中国还是相对好的。我们之所以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过往比较慢,是国外的经济增长缓慢导致的。有些人认为受地缘的影响,之前很多产品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现在可能转到了越南、柬埔寨去生产,这并非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美国经济增长慢导致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美国的消费品过去主要从中国出口,现在消费需求减弱,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也相应减少。

即便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了越南、柬埔寨,但他们想要完成产品的加工制作,中间附加值高的零部件也必须从中国进口。所以中国一方面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减少,但另一方面对越南、柬埔寨的出口增加。现在由于美国经济放缓,越南、柬埔寨对美国的出口也减少了,所以造成了中国对两国的出口也相应减少。不仅是美国,欧洲也这样,就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长率远远低于长期平均。

在此状况下,中国的出口企业产能利用率就低,投资就会减少,而且影响了可能不止一年。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比今年还要低,按照他们预测明年美国只有0.8%。欧洲的情形也是这样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就会造成,我们现在还占经济主导的与出口相关的产业,尤其是在相较传统的出口产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进而造成大家的家庭收入不及预期,大家消费也会相对谨慎一些。

究其根源,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国际周期变动的因素。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先要搞清楚,造成当前问题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才能针对这个因素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如果这是国际周期变动造成的,就必须采取逆周期的一些措施,应该发挥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政府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的项目来启动投资,恢复市场的投资增长,来稳定大家的信心。

如何认知并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首先要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如何产生的,我认为最根本的是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在整个20世纪是世界经济格局的主导者,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试图采取各种政策来压制中国的发展。从奥巴马时代提出的重返亚太,加强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联盟,企图军事力量来包围中国。到特朗普时代的贸易战、科技战,再到拜登把前面的政策全部继承下来,还计划组成所谓的民主同盟,跟中国脱钩。

中国跟美国现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老大它老二,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美国老大我们老二。无论如何,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当中的这种摩擦,给世界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这种状况确实是百年未有。因为过去20世纪的100年里,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经济体,是世界的主导力量。现在这个情况变化了,才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既然这个百年未有之变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变化,那么这个经济格局到了什么一个程度以后,作为最大经济体的中国跟第经济体的美国,会进入到一个稳定和平的状态,并且美国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中国是比它更大的经济体这样的一个事实呢?我个人的看法是需要中国继续发展。

我认为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的时候,美国大概就会心悦诚服了。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的话,中国的经济规模就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可以动员的物质力量就是美国的两倍。

第二,如果我们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像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部沿海五省,他们的人均GDP大概可以达到跟美国同一个水平。它的人口现在是4亿多一点,美国现在是3.3亿,还在增加,也会接近4亿,所以人口规模大致相同,收入水平大致相同,经济体量就大致相同。

但更重要的是人均GDP代表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代表平均产业技术水平。所以到那时候我们就有一个经济体量跟美国相同,产业技术跟它同一个水平的经济体。到那时候美国大概就没有什么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技术手段。

第三,美国那时候当然还是高收入国家,它也有很多在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但先进的技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才能取得技术的突破,才能维持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他们大量的研发投入取得技术突破以后,有多大的利润决定有多大的市场。那时候中国会是世上最大的市场,是美国两倍大的市场。拥有中国市场,这些公司可以很高的盈利。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它可能就从高盈利变成低盈利甚至不盈利。

盈利的情况影响的不只是当前。因为企业如果要继续维持技术领先,要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只有高盈利才有办法保持较高水准的研发投入,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可能就要技术停滞从而被淘汰掉了。

所以是否拥有中国市场,会影响到那些真正美国经济的根基,让美国经济在市场能够领先的这些公司的生死存亡。在这种状况之下,美国为了自己的经济稳定,为了自己的发展,它也必须跟中国搞好关系。所以我想我们要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持,利用我们现在的发展优势。我们现在85%的产业还是在传统制造业上,那些传统制造业还有后来者优势。我们有15%的新经济,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现在新经济不管是人工智能或是大数据和新能源,它不仅是新,通常它的产品跟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它的主要投入是人力资本。

中国有14亿人,我们在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研发上面有优势。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有世界最大的市场。如果这些新技术新产业需要硬件的话,我们传统产业的产业基础最好,需要硬件的新技术,很快就可以从想法变成产品,这个就是我们的优势。把这个优势用好的话,我相信中国还是可以维持比较快速地增长,就能够驾驭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每个国家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中国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利用中国的优势,取得经济的稳定与高质量发展,这样可以满足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而且在维持稳定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的开放,那么我们的发展就会带来很多其他国家的机遇。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经济想要发展好,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美国的图谋是跟中国脱钩,一旦脱钩,就会形成中国不能利用国外市场、资源及技术的局面,只能封闭自己搞,从就会导致效率降低。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还是要有针对性地对美国可能卡中国脖子的技术,用新型举国体制把它突破。

如果一个技术只有美国独家拥有,我们确实是要用先进举国体制来攻关来突破。但如果这个技术不仅美国有,其他国家也有,那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我们的稳定,保持我们的发展,开放我们的市场。在这种状况之下,其他国家要维持自己的稳定、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就业,同样要跟中国保持好关系,才能够利用中国的市场。

阿斯麦尔的光刻机最终组装照片 图自:ASML公司

阿斯麦尔的光刻机最终组装照片 图自:ASML公司

比如澳大利亚作为原来所谓五眼联盟当中的一个很主要的成员,澳大利亚不管是矿产资源,农产品,还是生鲜等产品,如果打开中国市场的话,不仅收益可观,还能增加就业。所以他们也认清当前局势了,澳大利亚亲自到中国来当推销员。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就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们的稳定与发展,同时有利于国际的稳定与发展,这是最好的化解美国企图孤立中国图谋的方法。

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也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发展就没有高质量。首先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共产领导的、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讲高质量发展是按照新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理念有五个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些目标涉及的领域都非常广,但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按照我们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发展。

如果按照我们比较优势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维度都能够同时实现。首先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创新,如果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那创新出来的技术,所在的产业就在国内国际市场有很大的竞争力。在这种状况之下,政府的税收就会增加,并且企业有自生能力了,就不需要保护补贴,政府就有更多的资源来做补短板的事,从而协调地发展。

如果企业是符合比较优势的,它才会有能力跟意愿采用绿色的技术来发展。而且一个地方的产业符合比较优势,政府才会有更大的意愿跟能力去推行这些环保政策。同时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它必然是开放的发展。因为我们有比较优势的, 把它发展好就可以出口。没有比较优势的我们少发展就要进口,那就会是开放的发展。并且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可以创造最快的发展、最大的竞争力,最多的就业。可以让依靠工资收入作为收入来源的广大的群体,能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共享发展的果实。

要高质量发展,前提是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创新。同样中国式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国家这么大,怎么让各个地方都能发展?当然是各个地方按照它的比较优势进行发展。这样的话,就能够创造最多的就业机会,能够让大家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那才是共享的发展。

同时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大家的收入水平都能够提高。我们知道有一句古语,“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能够协同发展。同理绿色发展将带动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并且按照比较优势,我们是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其他国家,这会是一个和平的共享繁荣的发展。

所以这些问题有很多的侧面。如果把这几个维度全部实现的话,我想抓手还是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并且在你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面进行技术的创新。这样的话,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还有新发展理念的各个维度就能够同时实现,我们就可以用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23年5月24日,苏州,太仓港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一批4396辆汽车即将通过“礼诺亚洲”号汽车滚装轮出口欧洲市场。@视觉中国

2023年5月24日,苏州,太仓港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一批4396辆汽车即将通过“礼诺亚洲”号汽车滚装轮出口欧洲市场。@视觉中国

如何理解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经济发展是一个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必须有企业家愿意冒风险去选择新的产业、新的技术进行创新。我们知道先行的企业家要冒更多的风险,那就必须有激励补偿。同时先行的企业家选择的产业跟技术是符合比较优势的,只是生产成本低。在市场竞争当中是总成本的竞争,总成本包括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决定基础设施到不到位,各种制度环境、制度安排是不是合适。基础设施跟各种制度安排,企业家自己解决不了,那就必须由政府来解决。

所以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它有两个制度前提,一个是有效的市场,靠市场竞争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家做出选择。同时也要有为的政府来帮助企业家,鼓励企业家作为先行者,提供激励补偿,同时来解决企业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应该是相辅相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发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到处存在着市场失灵的地方,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为依归。政府有为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家克服市场失灵,如果说有市场失灵,政府不去帮助企业家克服,那就变成了不作为的政府。

如果政府的作为超过让市场有效,那可能就会造成新的扭曲,就会变成乱作为。所以这里的边界是看市场失灵在什么地方,政府帮助企业家克服市场失灵,让市场有效。但政府的作为有一个边界,它的边界就是在市场有效的地方。市场失灵的地方,帮它恢复到市场有效。如果小于这个那就变成不作为,多于这个有可能又变成了乱作为。

理论分析来讲的话,这样的分析方式在受过现代经济学的训练的人,他应该都能理解。但是我们现在主流经济学主要解决发达国家的问题,他们市场失灵的地方可能跟我们不一样。比如过去一段时间,大家认为不应该去做支持教育基础科研之外的事情,因为发达国家总的来讲基础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不需要为了发展新产业去支持基础设施的发展。

可是在发展中国家,到处是基础设施的瓶颈,必然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了。不能因为发达国家不强调政府去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发展中国家就不应该去做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解决基础设施瓶颈的事情。过去我们经常是以发达国家做什么,或是发达国家的理论倡导什么,作为我们政策的参照系。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发展的前提不一样,经济基础不一样,发达国家做的事情跟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可能不一样。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跟现在主流经济学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运行或者经济转型一个最大的差别是什么?现在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是以发达国家有什么来看发展中国家缺什么,建议发展中国家去拥有发达国家拥有的,或是来看发达国家什么东西做的比较好,发展中国家什么东西做的不太好,就建议发展中国家去按照发达国家的做。或是哪些事情在发达国家认为是重要的,它认为这些在发展中国家也是重要的。

新结构经济学跟它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参照系变了,先看发展中国家自己有什么,根据自己有的什么东西能做得好,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把能做得好的做大做强,能把自己做得好做大做强的那些事就是重要的事。这是新结构经济学跟主流经济学最主要的差异。

这种分析方式,在其他国家他们也能听得懂,这有利于把我们的经验总结成一套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提高我们的话语权跟软实力。

(根据访谈速记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