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3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任务,其中第二项聚焦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在一档经济类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就中等收入群体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白岩松提到如果要按照国家统计局月收入3000元的标准,咱们中等收入人群已经是4个亿了,但仍有许多人拒绝认同自己是中等收入群体。他询问王一鸣对于这种体感上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
王一鸣表示,我国的中等收入人群大部分处于接近中等收入标准下限的位置,虽然总数已经超过了4亿,但其中大部分人仍然刚刚迈过中等收入的门槛。这部分群体相对来说比较脆弱,一旦遇到外部冲击,如收入影响或就业问题,他们会直接受到影响。此外,他们还需要考虑子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因此很多人不敢大手大脚消费,而是更注重储蓄和未来的后顾之忧。
对于这一现象,王一鸣指出,如何有效提高这部分刚刚迈过门槛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让他们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体感更加温暖,是当前工作的着力点。这也与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激发消费、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目标不谋而合。
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2013年突破7000美元,2015年突破8000美元;2018年突破9000美元;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2020年继续增长,达到10504美元。
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处于中等收入阶段。未来十年内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将成为中国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民族复兴目标的关键。
——经济越发达,家庭教育的焦虑越突出
依然是根据《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从城市来看,我国一线城市的家长更为子女教育而感到发愁,二三线城市则差距不大。
从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家庭更为“子女教育”感到焦虑,所占比例为37.88%。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差不大,分别为35.45%和35.4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冯颖杰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指出,“中等收入陷阱是后发展国家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根据我们的描述性分析,成功的经济体通常具有高储蓄率、强大的制造业部门、高教育水平、有利的人口结构、和平的环境和更平等的收入分配。中国在这些方面与成功的经济体相似,尽管不平等不断增加。因此,中国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需要制定更加深思熟虑的收入分配政策。特别是,应该更加关注提高农村青年的教育水平,并为农民工提供充分的培训。”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