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泽平团队
1 看多中国:从今天起,保持乐观,理由
我们在去年市场最悲观时提出《》《》,在底部战略看多中国经济。
对于近期的复苏还是通缩之辩,我们明确提出当前是经济复苏初期,不是通缩。
对今年经济形势,有判断:中国经济复苏重新引领全球,房地产小阳春首次见证分化式复苏,股市结构性牛市可期,货币政策数量宽松,美联储加息强弩之末未来转向降息预期。
站在当下的时点,与“通缩”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正站在新一轮复苏的起点上,从今天起,保持乐观,理由:
第乐观理由,一季度中国GDP实际同比增长4.5%,超市场预期,开门红。
我们预测,如果全力拼经济,巩固经济复苏态势,二季度GDP同比有望达8%以上,全年GDP同比约为6%。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纵观全球经济体,美国经济从滞胀走向浅衰退,欧洲经济从衰退走向深度衰退,中国经济从筑底走向弱复苏。
第乐观理由,中国经济处于复苏轨道,经济先行指标率先改善,社融信贷超预期扩张,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3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长1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1.8%,较上月延续增加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同比多增7600亿元;M2、M1同比分别为12.7%和5.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
第乐观理由,PMI连续三月景气扩张,站上荣枯线,制造业改善,服务业进入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持续高景气。3月制造业PMI为51.9%,比2月下滑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2月上升1.3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5.6%,较2月上升5.4个百分点。
第乐观理由,房地产“小阳春”,首次见证分化式复苏。3月房地产销售同环比均改善,开发资金来源、投资的竣工环节也明显改善。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5%和6.3%,分别较1-2月降幅收窄0.2和6.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2%,较1-2月下降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2.8%,较1-2月上升17.9个百分点;“保交楼”政策推动下,竣工同比高增,3月新开工、新增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29.0%、-34.2%和32.0%,分别较1-2月下降19.7、29.9和上升24.0个百分点。
第乐观理由,基建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延续高增。3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其中,新基建相关电气机械(包含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等)、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包括5G等)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为长51.5%、12.1%和15.6%。
第乐观理由,出口高增,除了前期积压订单集中释放之外,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多增相关,同时供应链优势明显,新能源出口大增。同时,欧美衰退背景下,仍需警惕出口下行压力。3月出口同比增长14.8%。分商品看,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高增;订单集中释放带动劳动密集型产品高增。分经济体看,对东盟、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出口高增,“一带一路”红利显现。但美国制造业PMI(46.3%)、欧元区制造业PMI(47.3%)景气收缩,韩国出口(-13.6%)和越南出口(-13.2%)持续下滑背景下,中国出口压力仍在。而且从出货值看,3月出货值同比-5.4%,较1-2月下滑0.5个百分点。
第乐观理由,消费复苏,线下场景快速恢复。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恢复较快,同时两年复合增长3.3%,较1-2月回落1.8个百分点;环比0.2%,低于过去5年同期环比均值0.7%。聚集类、接触类消费较快增长,但耐用品消费、地产后周期品类消费恢复势头尚不稳固。消费受制于预期、就业和收入,需重点关注16-24岁群体失业率。
第乐观理由,政策友好,各方表态提振民营经济信心。4月7日,国常会提出稳外贸、稳就业、稳预期,精准把脉中国经济。近期一系列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政策出台,否定此前社会上的不正确议论。房地产调控继续松绑,各地取消限购限贷限售政策。央行超量续作MLF,维持货币宽松,投放基础货币。
第乐观理由,美联储加息强弩之末,未来转向降息预期。随着美国经济转入衰退、银行业危机以及未来通胀放缓,美联储内部对加息进程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未来加息暂停的呼声渐起,不排除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转向降息。
第乐观理由,股市结构性牛市可期。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货币政策数量宽松,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信心提振,国家全面推行注册制助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预计未来股市结构性牛市可期。
在看多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建议保持理性乐观,关注就业和物价数据不景气,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仍需全力以赴拼经济,才能避免“通缩”。
总体失业率下降,重点关注16-24岁青年就业。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5%,较上月减少0.3和0.2个百分点;16-24岁失业率为19.6%,较上月增加1.5个百分点;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3%,较上月减少0.5个百分点。4月14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提出“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等。
3月物价数据较低,体现分化式复苏,并非通缩。3月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3月PPI环比持平,与上月持平;PPI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物价回落存在高基数、猪周期错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汽车价格战等扰动因素拖累。CPI环比下降,好于季节性;PPI环比持平,略低于季节性;分项来看,环比上行的有服务业、黑色和水泥制造,分别指向线下活动、基建和房地产的复苏。环比下滑的有猪价、耐用品价格等,分别指向猪周期下行期和消费信心不足。
2分化式复苏,只有全力拼经济才能救“通缩”,建议
在看到经济复苏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信心和经济内生动能仍不足:物价、就业、企业利润等经济滞后指标尚未开启,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时间,预防式储蓄偏高。
展望二季度,经济内生动能的恢复是关键。重点关注方面:一是房地产小阳春行情的未来演化,这与居民信心有关。二是消费的修复空间,随着报复性反弹回归均值后,消费的修复与预期、收入和就业息息相关。三是外需下行对中国出口的压力,这与欧美经济体下行程度、以及中国产业链韧性有关。
中国经济处于复苏早期,面临分化式复苏、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只有全力拼经济才能救“通缩”。
全力拼经济,核心是提振信心,加大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力度,直达实体经济、扩大内需,建议:
第一,发力新基建、新能源,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具有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意义。比如,作为新型能源的氢具有储能时长、储存容量高、转移方式灵活等优势,大力建设“西氢东送”,有助于利用三北绿电资源和国家低碳战略实施。4月10日,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此举有利于降低中部地区用电成本、提升绿电占比,同时管道建设工程作为大型基建项目,将带动相关企业业绩增长、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第二,产学研一体化,鼓励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科技创新作为供给端可以创造新的需求,需求上升又可以给科技创新动力提供正反馈。具体做法上,一方面,针对科技创新上,加大财政投入,给予科学人员、科研院所补贴,基于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针对终端需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学家创业,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第三,进一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盘活存量资产。REITs作为存量市场资产管理工具,能打通产业资本与金融良性循环,盘活存量资产,降低政府和企业债务风险,为政府支持新基建、发展新经济提供补充资金。
第四,大力实施都市圈城市群战略。1)由此带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2)由此带动的城际轨交等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3)配合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跨省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严格执行“库存去化周期与供地挂钩”原则,优化当前土地供应模式。
第五,完善生育政策体系,给予育儿优惠措施。短期看有利于消费和投资信心;长期看,人口的增加、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升中国的创新力、竞争力和长期潜在增长率。从税收优惠、托育服务、教育投入、女性就业权益、辅助生育等方面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
第六,促进财政转型:从土地财政转型股权财政,供给端加力发展新基建、新能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土地财政可持续性递减,应积极强化国有股权的市场化参与度,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新基建、新能源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支持鼓励更多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建设,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和股权价值,加速推动地方财政转型。
3 工业生产弱复苏,服务业反弹
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1-2月增加1.5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低于一季度GDP 4.5%的增速。提出基数效应,3月两年复合同比4.4%,,较1-2月下滑0.5个百分点;环比0.1%,低于近5年同期环比均值0.6%。
分门类看,1-2月采矿业增加值,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分别为0.9%、4.2%和5.2%,分别较1-2月变动-3.8%、2.1%和2.8%。采矿业增长放缓,主要受大宗拖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较快,主因基建投资高增,稳增长政策显著。
分行业看,3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比1-2月增加4个行业。下游消费制造业表现较弱;受益于出口增加,汽车制造业大幅增长;高技术产业小幅增加。
1)建筑业开复工增加带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生产复苏。3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同比分别增长6.0%、7.0%和4.8%,分别较1-2月增加0.1、0.3和5.6个百分点。
2)高技术产业小幅增长。3月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为1.0%,较1-2月增加1.0个百分点。3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别为4.6%、7.3%、8.6%、16.9%和1.2%,分别较1-2月变动5.9、3.4、-1.1、3.0和3.8个百分点。
3)受益于汽车出口高增,汽车制造业大幅增长。3月汽车出口同比达123.8%,汽车制造业同比达13.5%,较1-2月增加14.5个百分点。汽车产量1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维持高增,同比达33.3%。
4)消费行业表现较弱,内需有待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分别为-4.9%、2.5%和-1.0%,分别较1-2月下降5.2、1.2和0.7个百分点。
服务业生产持续回升,接触型密集型服务业较快增长。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9.2%,较1-2月增加3.7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29.9%、12.0%、11.9%,较1-2月分别增加18.3、2.7、7.7个百分点。
4 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回落,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较快
3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当月同比增长4.7%,较1-2月下降0.8个百分点。分投资主体看,1-3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0.6%和10.0%,较1-2月分别下滑0.2和0.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增长较快。1-3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2%、17.8%。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7%、19.9%;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1.5%、51.3%。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3%,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1.6%、6.2%。
5 房地产“小阳春”,分化式复苏延续
房企销售和资金到位情况改善。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5%和6.3%,分别较1-2月降幅收窄0.2和6.4个百分点。3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2.8%,较1-2月上升17.9个百分点。各地因城施策,3月房地产延续小阳春、分化式复苏行情,3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走势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跌互现,三四线城市同比普遍下跌。根据中指院数据,TOP100房企3月销售额环比上升36.7%,同比上升24.6%。房企的融资环境和资金到位情况也有所改善,尤其是自筹资金、定金预收款与个人按揭贷款,3月房企从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到位的开发资金同比分别为6.0%、4.7%、13.5%和19.9%,分别较1-2月回升21.0、39.2、24.9、35.2个百分点。
3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2%,较1-2月下降1.5个百分点。3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4.71,连续3个月回升。土地市场方面,房企进行土地投资仍较谨慎。据中指研究院统计,3月土地供应量成交量价双降,出让金总额同比降逾一成,仅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上涨,房企拿地城市主要集中在深圳、杭州、宁波、成都、绍兴等地。施工方面,“保交楼”政策推动下,竣工同比高增,3月新开工、新增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29.0%、-34.2%和32.0%,分别较1-2月下降19.7、29.9和上升24.0个百分点。
6基建投资维持高增
3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8.7%,较1-2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8.8%。
1)3月水利环境设施同比增长6.5%,较1-2月下降3.3个百分点。水利环境中,3月水利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5.5%和5.3%,分别较1-2月上升12.5和下降5.9个百分点。
2)3月交运仓储投资同比增长8.7%,较1-2月下降0.5个百分点。交运仓储中,受益于多条铁路重大项目开工,3月铁路和道路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7.4%和10.6%,较1-2月分别下降0.4和上升4.7个百分点。
3)3月水电燃气投资维持高增,同比增长25.4%,较12月上升8.3个百分点。
专项债和金融工具加快发行,实物工作量稳步进行,支撑基建投资。2023年1-3月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共计1.32亿元,主要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保障性住房等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且由于今年金融工具项目申报工作提前进行,部分地市已开始储备2023年金融工具项目。截至3月5日,北京、上海、广东等18省公布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额超过40万亿元,此后湖南、重庆等多省市也陆续发布重大项目计划,预计2023年基建仍将继续支撑固投整体。
7 制造业投资整体有所下滑,新基建相关投资维持高增
3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较1-2月下降1.9个百分点。1-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0%,较1-2月下降1.1个百分点。
新基建相关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
1)制造业补链强链和技改政策支持下,技改投资需求持续支撑,3月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9%和9.2%。
2)新基建相关投资维持高速增长,3月新基建相关行业电气机械(包含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等)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包括5G等)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1.5%和12.1%,维持高增。
3)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较快,随着车企加快电动化进程,3月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维持高增。
8 消费弱复苏,提高青年就业率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较1-2月提升7.1个百分点。剔除基数效应后,社零消费呈现弱复苏,3月消费两年复合增长3.3%,较1-2月回落1.8个百分点,环比0.2%,低于过去5年同期环比均值0.7%。
居民消费活动恢复有所加快,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6.3%,较1-2月大幅回升17.1个百分点,与3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创近两年新高相印证。商品零售同比9.1%,较1-2月回升6.2个百分点。
分品类看,必需消费品与可选消费品大幅增长;中西药品保持高增;石油及制品类延续增长;汽车消费两年平均小幅增长;地产后周期产品降幅扩大。
1)必需消费品延续增长。3月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和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4.4%、-5.1%、9.0%和7.7%,分别较1-2月变动-4.6、-10.3、2.9和3.8个百分点。
2)可选消费品大幅增长,主因低基数。3月服装鞋帽及纺织品类、金银珠宝和化妆品同比分别增长17.7%、37.4%和9.6%,分别较1-2月大幅增加12.3、31.5和5.8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长分别为1.4%、6.2%和1.3%
3)地产后周期消费品类幅扩大,显示房地产恢复尚不稳固。3月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讯器材同比分别为-4.7%、3.5%、-1.4%和-1.8%,分别较1-2月变动-3.8、-1.7、0.5和10.0个百分点。
4)汽车消费大幅增长,主因低基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不再实行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消费者意愿降低。3月汽车消费同比11.5%,较1-2月增加20.9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长1.6%。
5)石油及制品类延续高增,主因3月欧美银行危机形成衰退预期,拖累石油消费。3月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9.2%,较1-2月降低1.7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长9.8%。
6)中西药品延续高增,但增长放缓,主因新冠暂时消退减少对药品实际和囤积需求;但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甲流使得中西药零售保持高增。3月中西药品同比增长11.7 %,较1-2月下降7.6个百分点。
消费场景的丰富以及政府的发力有望推动消费进一步恢复,但消费仍受制于就业和收入,需重点关注16-24岁群体就业率问题。1)消费能力:整体失业率下降,16-24岁失业率有所上升。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5%,较上月减少0.3和0.2个百分点。16-24岁失业率为19.6,较上月增加1.5个百分点;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3%,较上月减少0.5个百分点。2)消费倾向:一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下滑、储蓄意愿较高。一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0%,较去年四季度降低4.5%。3月新增居民贷款1.24万亿元,同比多增4908亿元,连续两个月多增,表明居民储蓄倾向仍较高。
9 出口高增,关注欧美经济衰退影响
3月数据显示出口有韧性,但在欧美衰退的大背景下,出口仍将承压。中国3月出口同比增长14.8%,主要受三点原因影响。一是供给端弹性释放,订单承接能力和订单释放显著上升。二是新能源产品的出口份额正在不断增加。三是政策红利叠加产业互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出口份额增加形成一定支撑。
第一,节后产能逐步释放,2月为订单积压高点。2023年春节结束后,2月中国新出口订单52.4%,较前值上升6.3个百分点。同时,在越南和韩国3月出口均出现大幅负增长情况下,中国出口高增,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出口或是受订单回补影响。其中越南3月出口下降13.2%,韩国3月出口下降13.6%。
此外,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同比分别为-7.68和3.38,较上月分别上升24.1和19.5个百分点。但欧美经济仍在下行趋势中,截至2023年3月,美国、欧盟PMI分别为46.3和47.3,较上月分别下降1.4和1.2个百分点。
第二,在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新三样”有望接力出口。以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例,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电动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共增长66.9%,分别增长122.3%、94.3%和23.6%。
第三,政策红利叠加产业互补,新兴经济体出口大幅上升。东盟、印度、巴西和俄罗斯,3月出口同比分别为35.4%、15.3%、16.1%和136.4%。主要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产业互补优势推动了出口;另一方面是相关政策如RCEP和一带一路的红利正在逐步显现。
分产品看,3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同比分别为-10%、12%以及30%。其中机电产品较2月升15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较2月升47个百分点。但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较2月同比降幅仅收窄4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对中国出口形成拖累。
3月进口同比-1.4%,较1-2月累计大幅上升6.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降幅分别为15.9%和13.8%,降幅较1-2月累计同比分别收窄9.9和12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汽车降幅分别为13.2%和14.9%。
大宗商品中,大豆、铁矿砂和原油上涨,钢材大幅下降。其中,大豆同比上升14.1%,涨幅较2月收窄41.1个百分点,进口数量为7.9%,涨幅较上月收窄30.4%。铁矿砂和原油同比上升分别为9%和0.7%,涨幅较2月分别收窄2.6和4.1个百分点。进口数量分别为14.8%和22.5%,涨幅较上月收窄3.4%和10.4%。
钢材仍是拖累项,3月钢材进口金额同比下降26.8%,较上月降幅扩大6.8个百分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32.5%,降幅较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
10 社融信贷超预期多增
3月存量社融规模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3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7079亿元,主因线下经济活动加快、降准落地、专项债发行前置、房地产小阳春带动,居民和企业信贷需求旺盛,供需共振,社融多增。
从社融结构来看,贷款、表外融资主要支撑社融。1)3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39502亿元,同比多增7211亿元。2)3月表外融资增加1919亿元,同比多增1784亿元;新增未贴现票据增加1790亿元,同比多增1503亿元;新增信托贷款减少45亿元,同比少减214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74亿元,同比多增67亿元。3)政府债券净融资6022亿元,同比少增1052亿元。4)新增直接融资3902亿元,同比少增80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288亿元,同比少增462亿元;新增股票融资614亿元,同比少增344亿元。
信贷延续高增,企业端需求旺盛,居民端延续复苏。1)总量上,3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1.8%,较上月延续增加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同比多增7600亿元。2)结构层面,企业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均多增,信贷结构持续改善。3月新增企业贷款2.7万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短贷、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多增2726亿元、7252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多减7874亿元,信贷结构向好。居民短贷、中长期贷款连续两个月多增。3月新增居民贷款1.24万亿元,同比多增4908亿元,连续两个月多增;短期贷款新增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
3月M2、M1同比分别为12.7%和5.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M2与M1剪刀差延续走阔,经济复苏动能不足。1)企业存款增加26055亿元,同比少增456亿元;居民存款增加29074亿元,同比多增205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2)财政存款减少8412亿元,同比少减13亿元。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050亿元,同比大幅多增9370亿元。
11 物价低位分化,并未“通缩”
3月物价数据并非全面下滑,而是印证经济分化式复苏,你看到的是假“通缩”。3月物价数据存在高基数、猪周期错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汽车价格战等扰动因素拖累,需剔除干扰性因素来分析。3月CPI环比跌0.3%,好于季节性;PPI环比持平,略低于季节性。分项来看,环比上行的有服务业、黑色和水泥制造,分别指向线下活动、基建和房地产的复苏。环比下滑的有猪价、耐用品价格等,分别指向猪周期下行期和消费信心不足。
3月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核心CPI环比持平,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1)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4%,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一是蔬菜等鲜活食品价格下降,主因天气回暖、蔬菜供应充足,为食品项价格下降的主导项。3月鲜菜、奶类、水产品环比分别下降7.2%、0.2%和0.8%,分别较上月变动-2.8、-0.5和0.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二是猪价环比降幅收窄。3月猪价环比下降4.2%,较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2)非食品环比持平,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主因出行和服务活动修复、衣着需求季节性增加、油价下跌传导至燃料价格下行。类中,衣着季节性回升,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环比上升0.5%、0.0%、0.1%和0.8%,分别较上月变化0.6、-0.1、-0.1、1.1个百分点;服务和出行需求持续恢复,相关价格上行。3月家庭服务、通信服务、邮递服务、教育服务、旅游和医疗服务环比分别为0.0%、0.0%、0.2%、0.0%、-0.4%和0.1,,分别较上月变动1.7、0.0、0.5、-0.1、6.1和-0.2个百分点;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上涨3.5%和2.9%。油价下跌使得水电燃料、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下行。3月水电燃料、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分别为-0.1%和-0.3%,较上月减少0.1和1.3个百分点。
3月PPI环比持平,受国内工业生产恢复和欧美银行危机、大宗价格普降双重影响;PPI同比降幅扩大,主因去年高基数。3月PPI环比持平,与上月持平;PPI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结构上,生产资料环比由涨转为持平,生活资料由降转为持平,反映终端需求缓慢恢复,但耐用消费品仍为负。3月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分别较上月变化-0.1和0.3个百分点。产业链方面,3月欧美银行危机事件频发,大宗商品普遍下降,石化和有色金属价格下降;国内生产恢复带动黑色金属价格上升。
12 PMI持续景气扩张,站上荣枯线
3月制造业PMI为51.9%,比2月下滑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上。
1)3月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6%和53.6%,比2月下滑2.1和0.5个百分点,反映生产和内需持续恢复,但节奏有所放缓。
2)出口订单回落,春节影响消退,外需疲软。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4%,比2月下滑2.0个百分点。3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49.3%,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7.1%,德国制造业PMI为44.4%,连续九个月位于收缩区间。
3)3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0.9%和48.6%,比上月下滑3.5和2.6个百分点。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差值收窄至2.3%,改善下游企业经营状况更多应从需求着手。
4)3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6%、50.3%和50.4%,比上月下滑0.1、1.7和0.8个百分点,扩张有所放缓。中小型企业复苏不稳固,仍需政策支持。
服务业加快恢复,建筑业高景气。3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高于上月1.9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运输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回落,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服务业回升。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5.6%,较上月攀升5.4个百分点,主因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开复工,施工进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