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天丝锋芒毕露
严彬与泰国天丝创始人许书标的忘年交,促成了红牛品牌在中国落地生根。严彬买断浙江金华斗牛游乐中心的斗牛商标,为红牛商标在中国境内顺利注册扫清了障碍。
1995年,中泰四方设立中国红牛,严彬是主要操盘手。
稳固的经营权来自于中泰双方的一纸协议。华彬集团说法是,双方签订了一份期限50年的协议。其中规定,“只有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其他方在获得书面许可或同意前均不得销售。”
据此,中国红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跃成为中国饮料市场一颗新星。
严彬个人财富水涨船高。2018年,以780亿元财富,入选《胡润百富榜》第23位。
2016年,泰国天丝单方面宣布红牛商标20年授权期限已满,并将华彬集团及多家企业诉至,理由是侵害商标专用权和不正当竞争。
伴随一场接一场的诉讼,华彬集团与泰国天丝的一触即发,热闹程度堪比当年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纷争。
孰是孰非难断,泰国天丝像是读通了《孙子兵法》,上下其手。
在国内授权企业生产红牛安奈吉产品,另将两款原装泰国红牛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加上已进入的奥地利红牛,市场上出现多个红牛产品共存的局面。谁能分清哪罐红牛是正版?
在判决落地之后,泰国天丝不断对市场上侵权的中国红牛产品和商家清退和追责。同时,近30个省市场监管部门对中国红牛各地经销商户实施查处、告诫措施,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极为罕见。
最终结果是,中国红牛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渐渐消失在主流市场里。
随后,泰国天丝将战火烧到生产领域。在吉林高院湖北红牛等三方,意在斩断中国红牛的生产基地等。甚至,被诉企业名称中不能有“红牛”二字。
被动的中国红牛
在华彬集团饮料业务板块中,红牛极其重要,早已坐上国内能量饮料市场头把交椅。近年,华彬集团在这把交椅上坐得越来越不安稳。
从泰国天丝2014年停供香料,到2016年剑指红牛商标侵权、合资企业分红及清算等,泰方的进攻越来越激烈,华彬集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屡战屡退。
这些年来,各种公开声明、公开报道不绝于耳,可以明显看出华彬集团的疲惫,苦心经营的红牛商业帝国,一步步走向不利的局面。
可以说,红牛商标是严彬早年为自己埋下的雷。
上世纪90年代,在红牛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严彬曾与泰国天丝方面讨论启用哪种商标。泰方拟用“瑞德步”征伐中国市场,熟悉国情的严彬坚持以“红牛”两个汉字在中国立足。
获得许书标认可后,严彬又引入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深圳中浩集团成为合资企业股东,并顺利拿到能量饮料生产批文。
不过,红牛商标并未注入合资企业中国红牛。中泰双方靠的是一份商标许可协议,满足合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需求。
许书标让严彬放手去干。凭着这句话,华彬集团对中国红牛投入从2005年的不足10亿元,到2015年已增至近80亿元。
2015年,中国红牛仅靠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及强化型两款易拉罐装产品(容量均为250毫升),实现销售金额230亿元,成为中国饮料江湖中的一只大鳄。
随着中泰红牛升级,中国红牛市场遭遇严峻考验。
7年前,中国红牛就已开始对县级办事机构和一级业务代表裁减,年销售规模最低至2017年的196亿元。2022年,华彬集团已不单独披露中国红牛销售状况,集团全年销售额为215.38亿元。
中国红牛方面曾向媒体称,如果没有干扰,年销售规模会超过300亿元。
战局未到终章
在巨头打架,红牛真假难辨的混乱当口,批能量饮料厂商借机崛起。较为知名的有东鹏饮料、中沃体质能量、乐虎等;卡拉宝、魔爪等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布局;奥瑞金、中石油、中石化等业外资本,也先后推出能量饮料产品。
东鹏饮料是近年蹿升较大的一家,2021年登陆A股,2022年营收回款突破百亿元,成为能量饮料市场里,不可忽视的一支劲旅。
据尼尔森数据,2022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31.7%升至36.7%,排名第一;销售额占比由23.4%增至26.62%,排名第二。
被泰国天丝打压、被同行追赶的中国红牛,打出“备用牌”战马,以缓解自身的市场压力。据公开报道,战马2019年销售额已达13.3亿元,距离中国红牛销售规模相差甚远。
去年12月底,华彬集团在厦门投建第8家生产基地、第6家功能饮料生产基地,将同时具备红牛和战马两大产品生产能力。
中泰红牛鏖战正酣,69岁的严彬似乎并不惧怕泰国天丝的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