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考,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作为万千学子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历来都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其实,中国古代也是有“高考”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代“高考”的那些趣事。
科举源于隋唐,到了宋代,科举主要分两级,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的省试,宋代又将皇帝亲临的殿试变为定制,发解试第一名称“解元”,省试第一名称“省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而连中三元正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在宋代,殿试都是三道题,一诗,一赋,一论。宋代之前,评价标准都是看谁写得好,谁就是状元,但宋太祖赵匡胤却定了一件非常奇葩的规矩,他的评价标准是谁先交卷,且文章内容没有什么大问题,那么谁就是状元。于是,各位参加殿试的学子,不仅文章要写得好,还要“跑”得快,写作速度快。
开宝八年殿试,王嗣宗和陈识同时交卷,且两人的文章水平又不相上下,这下让赵匡胤犯难了,谁先交卷谁是状元的规定是自己定的,但两人同时交卷,这下该如何是好?赵匡胤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一条妙计。
他对王嗣宗和陈识说:“你们摔跤吧,谁赢了就是状元。”听到皇帝这么说,这两个人脸都绿了,让两个文弱书生摔跤,这不是胡闹吗?
但是没有办法,君无戏言,为了状元,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于是在大宋的朝堂之上,发生了殿试史上最奇葩的一件事,那就是两名学子通过摔跤的方式决定状元的归属。
最后,经过一番“苦战”,王嗣宗赢得了这场摔跤比赛的胜利,顺理成章,王嗣宗成了这一届的状元,而陈识则成了这一届的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