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际 >内容

兰州美食诱惑力有多大?百年前战地记者也抽空"探店"_甘肃

2023-08-24 17:53:00来源:
导读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谭】昔日旅行者们的兰州“探店”往事(下)文丨史勇百八十年前的旅行者们,和现在的“驴友”差不多,大都是闻香下马...

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谭】昔日旅行者们的兰州“探店”往事(下)

文丨史勇

百八十年前的旅行者们,和现在的“驴友”差不多,大都是闻香下马的资深“吃货”。当年在兰州“探店”,自然少不了餐饮业。吃完了饭,反正没有手机可刷,不如上戏园或电影院浪一圈消消食,这些事儿也有点聊头。

昔日旅行者们的兰州“探店”往事(下)__(25024299)-20230823215338.jpg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人口增加和往来兰州的外省人士日益增多,兰州的餐饮业在做大做强本土特色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异乡风味。著名报人萨空了赴新疆途中,曾于1939年8月旅居兰州近一个月,其间频频“探店”,对于“吃在兰州”印象颇佳,“我们这一行人都感觉很满意,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陶乐春餐厅主营下江菜,西北饭店主营北方菜,“北方口味的小馆子,更是比比皆是”,他还特别提到兰州有很好的羊肉和黄河鲤鱼。对此,实业家和化学家李烛尘也颇为赞同,其于1942年赴甘肃考察,据其所著《西北历程》一书中的“探店”记载,参观兰州黄河铁桥之前,自己先和友人“同去街上吃羊肉火锅”。

在战地记者笔下,抗战初期的兰州餐饮业呈现出一派战时繁荣景象。丁履进在《西兰之间》一书里根据实地采访和亲身“探店”体验写道,“顶大的饭庄,是南门口的陶乐春”,据说该店店主曾给当局大人物做过“御厨”,在兰州城内人脉颇广,军政界人士都要给几分薄面,故而生意最好。中国旅行社兰州招待所附设之餐厅,因地方宽阔和设备较新,也能吸引食客。兰州城内知名餐馆还有西北饭庄、河北饭庄、“第一春”等字号。而对于预算有限的普通旅行者来说,兰州城内的“一条龙”天津风味小馆、“小有天”湖南风味小馆等则属于比较亲民的所在,常常爆满。

战地记者们在“探店”的同时,也对当时“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蔓延至兰州这样的大后方城市,委婉表示了不满。丁履进指出,兰州的城虽然小,应酬可真不少,每家饭馆都是好生意,请一次客,得花很多的钱。徐盈在《抗战中的西北》一书里也提到,抗战爆发后,兰州城内的人口超过十万,而闹市区“新开的饭铺子都已经添上女招待”。

当然,古往今来,最能吸引旅行者“探店”的还是那些接地气、深藏于背街小巷、市井烟火气息浓郁的特色小馆。李烛尘在《西北历程》一书里,就记载了这样一则趣闻:几拨人在兰州城内外出“探店”,却不约而同相聚于同一家小馆。那是1942年10月22日早晨,李烛尘应在兰同学之邀,到城内最有名一家小馆吃羊肉面,一进店就发现另几位同学早就在此就座候餐;彼此打过招呼,刚刚坐定,又来了重量级“探店”达人——时任甘肃省财政厅厅长陈国良,于是众人又是一番谦让,重新落座;这还没完,“然不久中国银行常经理亦率眷来,因人满,乃另席坐。其他诸座,均无空位,可见此小馆号召力之大”。接下来,则是老兰州人熟悉的一幕:饭还没吃,先抢着买单。最后还是“财神爷”——财政厅陈厅长“已先惠钞”,大家纷纷表示不好意思让领导破费了,陈厅长则指出,几碗羊肉面而已,多大个事情,主要是大清早各位“吃货”连“探店”都能坐到一起,缘分呐!

03

八十多年前,兰州城内的公共娱乐场所多以戏园和电影院为主。据新疆宣慰使署随员薛桂轮在《西北视察日记》里的“探店”记载,1934年7月22日晚饭后,其一行人至兰州城内皖江春戏园观剧,剧目均为皮簧(即京剧)。除了看京剧,他们寓居兰州期间,对于秦腔戏园和电影院也不时前往“探店”并加以点评,比如金城大旅馆附近有一戏院专唱秦腔,城内另有一戏院专演电影,但“影片不佳,营业平常”。

全面抗战爆发后,兰州城内的戏园子亦逐渐增多。据丁履进在《西兰之间》一书里的“探店”记载,抗战初期,兰州西大街有一家新舞台,西安京剧名旦江菊兰是这里的台柱子;新舞台斜对面,有一家唱梆子戏的戏园;县门街有一家席棚搭建的唱本地戏的戏园。东大街有一家兰州大戏院,放映电影。丁履进曾专门前往观影,当时放映的影片是林楚楚主演之《慈母曲》,用当年记者的观影感受来说,实在是别扭得紧,影片画质“像下大雨那样的模糊”,配音“男女不分、老幼无别”,尤其令观众抓狂的是,由于战时电力供应问题,一场电影居然中断二十余次,“每次都得几分钟才能接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把电影生生剪辑成了一条条短视频放给大家看。不过在时期,大后方的普通百姓能够断断续续看完一场电影,也算知足常乐了。

百八十年前的旅行者们在金城的“探店”往事,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兰州城内餐饮、旅店、演艺等服务行业发展变迁的时代进程。当年的旅行达人虽然无法像现在的网红主播一样能够即时“短平快”地传播“探店”体验,但他们在夜深人静时一笔一画写下的“探店”故事,却原汁原味记录了兰州的沧桑历史,融入了厚重的家国情怀,这是网络时代的“探店”所无法取代和比拟的。

(奔流新闻)

相关新闻:

美国专家当试睡师给好评 上世纪兰州"探店达人"很良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