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城市志|十个经济大省,如何“勇挑大梁”?
“大块头”有“大担当”。经济大省,历来在国家经济大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去年7月28日召开的中共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会议结束后,相关省份纷纷召开工作会议,对全力以赴稳增长作部署。
今年以来,经济大省的表现如何?最近,央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经济大省,勇担当”主题,分别介绍了GDP十强省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据此也可以说,“经济大省”的名单和定义有了新的变化。
何谓“经济大省”
其实,到底何谓“经济大省”,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去年在深圳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共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共六省参加。它们被外界普遍视为是典型的经济大省。
这次会议还指出,六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市场主体数量、吸纳就业都占全国四成以上。并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稳经济,稳定本地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
此外,经济大省在一些场合也被认为就是东南沿海五省份——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同样在去年召开的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近四成,在地方对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因此,“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保障国家财力大梁”。
这一次央视报道中的“经济大省”,则是指目前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
这些省份的GDP总量居全国前列,总量占全国六成以上。除了经济体量大,它们的常住人口规模也比较大。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这十强省份,除福建外,常住人口均居全国前十。
从城市发展水平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这10个经济大省的实力:除了直辖市和西安,24座万亿城市中的其他城市都来自GDP十强省份。
可见,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人口体量、城市能级来说,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同时,它们的来源也比较丰富,东南西北都有省份入列。
经济大省的内部分化
当然,虽然都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大省,但它们之间的发展状况也还是有较大差异。
从今年上半年的GDP数据来看,居第一梯队的广东、江苏,GDP总量已突破6万亿;而最低的安徽,则仍只有2万亿出头。中间的山东在4-5万亿级别,浙江、河南则在3-4万亿区间。分布区间最多的是2-3万亿,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这后五个省份均在此列。
从去年全年GDP看,除湖南、安徽外,前八强省份的GDP总量都超过了5万亿。其中,广东、江苏超过了12万亿,山东冲刺9万亿,浙江冲刺8万亿,河南超过了6万亿,四川正冲刺6万亿。
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各省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其中,江苏(6.6%)、山东(6.2%)、浙江(6.8%)、安徽(6.1%),均跑出了6%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而广东(5.0%)、河南(3.8%)、福建(3.8%)、湖南(3.6%)则未跑赢全国大盘(5.5%)。
总体上,经济大省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复苏势头。相比一季度,绝大多数大省在二季度都跑出了加速度,也即上半年的增速明显快于一季度。但也有例外。河南一季度GDP增速为5.0%,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在经济大省中仅次于湖北,实现了开门红。而河南上半年的整体增速,则跌至3.8%。
至于原因,这次央视报道中援引的河南多个部门负责人的声音或可参考:河南传统产业占比近一半,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并且指出,近两年,河南和标兵经济大省的差距正在拉大,而后来者正迎头赶上,发展势头迅猛。事实上,从2022年全年GDP看,四川GDP与河南GDP差距已不足5000亿,经济“第五省”的排位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从面临的增长压力看,经济大省所处的状况也有所不同。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这金刚,全年预期GDP增长目标都在5%左右或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它们的增速均超过或与该目标持平,展现出了更强的“稳增长”能力。
其余六省,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则与目标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福建、湖南差距在2个百分点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省份,除福建外,都来自中西部。
经济大省的压力来自哪
从更具体的经济指标看,经济大省之间的表现又有何差异?
首先看外贸。上半年,除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外,其余经济大省的进出口总值都位居全国前十。增速上,浙江、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的外贸实现同比正增长。尤其是湖南增幅达7.6%,位居第一位,高出全国外贸增速5.5个百分点。
不过,外贸总额位居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福建等均出现了负增长。这与广东、福建上半年的GDP增速未达到全国平均增速形成了呼应。总体上,在稳外贸方面,同为外贸大省的经济大省,普遍承受着一定压力。
为此,多地也都提出了针对性的稳外贸措施。如前不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会同省内海关出台了《广东省内海关支持广东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全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20条措施》,聚焦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支持广东扩大进出口、帮助企业减负增效、服务广东外贸创新发展、促进广东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提振企业信心。
福州海关、厦门海关则在今年5月共同推出《福厦两关推动福建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二十三条措施》,从做强口岸、科技创新、优化监管、区域协调、提升服务等5方面着手,全力推动福建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经济大省也是消费大省,它们的消费活力对全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依然稳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前四强。其中,广东、江苏突破了2万亿。其余省份,除湖南外,均超过一万亿。
增速方面,江苏(10%)、山东(9.1%))、浙江(9.1%)、湖北(9.0%)跑赢全国大盘(8.2%)。而河南(5.8%)、福建(4.2%)、湖南(6.6%)都在7%以下,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这种表现与它们的GDP增速情况非常吻合。
为此,河南省日前公布了《持续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汽车、住房、家电、文旅、体育等重点领域出台10条举措,以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市场;湖南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则在今年5月印发《落实“稳增长”20条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提出力争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7%以上。
工业方面,从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多数省份都充分展示出了在工业上“挑大梁”的作用。江苏(8.3%)、山东(6.9%)、安徽(6.9%)、福建(5.7%)、浙江(4.7%)、湖北(4.7%)、四川(4.3%)均高于全国水平(3.8%),仅河南(3.3%)、广东(2.5%)、湖南(2.6%)三地低于全国水平。
综合多个指标可以看出,经济大省们虽然都面临一定的经济发展压力,可以说是全国总体经济增长状况的一面镜子,但也各有所长,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了自己的发展韧性。而它们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扛起的就是大省的担当。它们越稳,中国经济的“大梁”也就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