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武康大楼为什么红得很持久?而造型相近、建于1902年的纽约“熨斗大厦”却没人聚集打卡呢?
《人的城市》一书强调了建筑之外的氛围。网红拍照能拍得好看,就有观众愿意买单,其实买的是虚拟空间中的价值,真实空间甚至成了虚拟空间的附加值。
打造网红建筑,重要的是将人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开来,营造一种差异性的氛围。武康大楼营造的差异性,是从历史文化中来,又保持了日常生活的连续性。
武康大楼及其周边街区,还原了昔日上海滩的某种氛围和情调,满足了人们对海派典雅生活方式的好奇与想象:格调,文化,阶层,老钱,时髦知识分子风的优雅,与政商密切相关却又隐入日常烟火的神秘。
武康大楼易出片,这是普遍的观感。在社交媒体上,最不缺各路达人教你如何拍摄武康大楼。武康大楼的文创层出不穷,武康大楼冰激凌、武康大楼吐司、“武康清晨”“武康日落”香氛等不断被发明、出圈……当下,比纯粹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在屏幕上呈现沉浸式场景以及让它迅速传播。有很多还没来打卡的人,并非想体会武康路街区的文化历史底蕴,只想挤入人海,拍一张光影、角度、甚至手持冰激凌都相似的照片。
很欣赏好友说的:对摄影而言,当按下快门,那个影像已死。
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信息膨胀,大多数人都成了汗流浃背的打字员和摄影师,原本轻松的码字和拍摄因为被围观,被迫承载了不必要的内涵和重任,成了秀场。武康大楼,是他们的背景板,是视觉消费的神器,因为更多的普通人都想被看见、被围观。
难得的是,武康大楼即使如此高浓度地被消费,在我眼中依然有着极端不功利的浪漫和淡然。尽管它一身旧雪,却也春风有度。
万物有灵,武康大楼,一定是个高情商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