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胡鑫
编辑 | 袁月
在我国,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死亡率居于首位,5年生存率不到40%,被称为“妇癌之王”和“沉默的杀手”。那么,除了死亡率高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让它拥有这两个称号?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卵巢癌长期以来的生存率数据如此不乐观?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潘凌亚教授在薰衣草花环北京站媒体圆桌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期诊断难和晚期复发率高是卵巢癌显著的特点。关于卵巢癌有个著名的‘3个70%’,分别是70%的患者一经确诊就是三期以上的晚期;70%的晚期患者生存率不足5年;就算经过规范的手术和化疗治疗,仍有约70%的晚期患者会在3年内复发。”
因此,潘凌亚教授认为能否延缓一线初治患者的复发,成为了提升整体卵巢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实现卵巢癌慢病管理模式的关键之一。
图说 / 薰衣草花环公益活动微笑墙
靶向治疗新手段为延缓卵巢癌患者复发带来福音
近年来,基因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探究卵巢癌病因和新的治疗手段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一方面,研究发现,约有20%卵巢癌患者的发病与BRCA基因突变有关。另一方面,针对特异性靶点的基因检测成为了卵巢癌诊断治疗中关键的一环,通过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用于更精准的靶向治疗方案。潘凌亚教授认为,尤其是近十年来,卵巢癌靶向治疗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手术、化疗一样,在疾病的全程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目前指南推荐的卵巢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主要为两个:
第一个是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是第一个应用于卵巢癌的靶向药物。
第二个就是PARP抑制剂。潘凌亚教授认为,“PARP抑制剂对于我们卵巢癌病人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药物,特别是对于携带BRCA1/2突变基因的患者。” 过去,卵巢癌在手术和化疗后几乎没有有效的手段可以延缓复发。而如今,如果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患者有BRCA基因突变或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阳性,那么在手术、化疗之后再使用PARP抑制剂这样的靶向药物进行维持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复发间隔,从而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
目前已经有不少全球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了PARP抑制剂对于特定基因突变患者的生存获益。一项随访时间长达7年的临床试验SOLO-1研究显示,接受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的BRCA突变患者有67%生存超过7年,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最长的总生存期数据。此外,最新PAOLA-1研究结果发现,存在HRD阳性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在一线标准治疗基础上再加上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65.5%,即三分之二的病人活过了五年,而不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则不到一半。
潘凌亚教授表示,这个研究结果对中国的卵巢癌患者来说是非常振奋的,因为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卵巢癌患者中存在HRD阳性的病人超过60%,这相当于三分之二以上的卵巢癌患者都有了延缓复发的可能。
高危人群应注重定期健康体检以及早发现卵巢癌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肿瘤早筛早诊的呼吁,但卵巢癌的早筛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所幸的是,目前基因检测不仅能为靶向维持治疗提供指导,还可以为患者直系亲属的遗传咨询的重要参考依据,以起到早预防或早发现的作用。
潘凌亚教授表示,对于明确为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来说,其直系女性亲属也应作为高危人群进行遗传咨询和疾病预防。这是因为,一般女性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约为1%左右,而BRCA1突变携带者,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可高达40%-50%,BRCA2突变携带者,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可升高至10%-20%。
除了具有家族史的女性外,还有哪些人群应对卵巢癌的发病提高警惕呢?“卵巢癌通常进展得非常迅速,因此,对于所有女性,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更应当重视每年的健康体检,包括盆腔B超、肿瘤标记物筛查等。”潘凌亚教授表示,“此外,对于有妇科病史的人群,例如卵巢的巧克力囊肿,也应该作为重点筛查人群,把B超检查的间隔时间缩短到半年到一年是比较合适的。很多情况下,巧克力囊肿短期内增长迅速,或出现了实性成分,就要高度重视是否有恶变的倾向。”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潘凌亚教授也提醒到,一方面切忌“病急乱投医”,应当寻求肿瘤专科医生进行正规的治疗。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都不要过于焦虑,相信随着创新治疗的不断涌现,未来卵巢癌患者会看到更多长生存、高质量生存的希望。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卵巢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2.Wu, Xiaohua et al. “The First Nationwide Multicenter Prevalence Study of Germline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in Chinese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Gynecological Cancer Society vol. 27,8 (2017): 1650-1657. doi:10.1097/IGC.0000000000001065
3.Ray-Coquard I, Leary A, Pignata S, et al. for the PAOLA-1/ ENGOT-ov25 investigators. Olaparib plus bevacizumab first-line maintenance in ovarian cance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the PAOLA-1/ENGOT-ov25 trial. Annals of Oncology; Published online 19 May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3.05.005
4.Wu, Xiaohua et al. “The First Nationwide Multicenter Prevalence Study of Germline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in Chinese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Gynecological Cancer Society vol. 27,8 (2017): 1650-1657. doi:10.1097/IGC.00000000000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