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际 >内容

“搬家”后的文庙旧书市场,还好吗?

2023-11-07 17:35:17来源:
导读原标题:“搬家”后的文庙旧书市场,还好吗?在一众书迷看来,与摊主议价时的热络,感受到了逛旧书市场的氛围,即便心仪的书籍未到手,就当...

原标题:“搬家”后的文庙旧书市场,还好吗?

在一众书迷看来,与摊主议价时的热络,感受到了逛旧书市场的氛围,即便心仪的书籍未到手,就当是定期过来见见老朋友聊聊家常。

旧书市场新址开张

“一周一会”的文庙旧书市场,自1986年开办起,就成为上海重要的旧书集散中心。2021年,随着文庙进入全方位修缮改造,其二手书市场随之走进历史,许多商家搬迁至城隍庙的福佑、福民两座小商品市场,在游人如织的豫园为爱书人开辟出一片欢乐天地,留住书香满满的烟火气。

“朋友侬文学经典要哇?很便宜的。”“我喜欢烹饪、花艺、跳舞的,侬这里有伐啦?”……周日早上9点不到,福佑商厦地下2楼的场地,有一半都支起了旧书摊头。来淘书的爷叔、阿姨兴致勃勃地埋头翻书、找书,偶尔和摊主交流两句,不一会儿手上的书就越叠越高。等到结账时,你来我往砍个价,最后掏出2张10元钞票,还能找回几个钢镚,宾主尽欢,好不热闹。

福佑商厦旧书市场延续文庙旧书市场惯例,在每个星期天与书迷准时见面。其布局也很简单,几大行的长桌一字排开,过道颇为宽敞,室内空调开得也足。实际上,这个旧书市场还另有“半壁江山”:与福佑商厦仅一街之隔的福民商厦4楼,每周日同样是属于旧书摊与淘书人的书香盛会。有意思的是,两座书市虽不在一栋楼内,格局、氛围,甚至连一字排开的长桌都一模一样,要是碰上同样从福佑商厦旧书市场“专场”过来的淘书人,一种时空折叠的感觉就会更加强烈。

城隍庙旧书市场的大部分图书都卖得很便宜,有1本2元的,也有10元2本甚至3本的,绝版书和老版本古籍书价格则相对要高一些。文学图书几乎是每个书摊的“标配”,武侠、侦探、历史传奇等等一应俱全,且价格非常便宜;像连环画、小人书这样能收集成套的图书,根据稀缺性和品相情况,价格区间则会相对更大。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书摊上摆放的二手书看上去都颇有些年头,但古旧却不破旧,摊主们把图书分门别类后码放得整整齐齐,一些比较矜贵的古旧书籍还被摊主仔细包上塑料套膜,防止擦蹭损坏。当然旧书市场不仅仅卖旧书,如果眼睛够“尖”,还能淘到不少“宝贝”,譬如很多人小辰光喜欢搜集的连环画、票据、磁带;当年的“顶流”明星照,都是满满的童年记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珍贵的绝版书籍、期刊、报纸、戏单、交通地图等等,成套、成册的价格稍微贵一些,也更具有收藏价值。每个星期天早上,不少识货的人早早就守在相熟的摊头前等待摊主“上新”,来晚的顾客如果不愿空手而归,就会和摊主互留联系方式,反复强调自己想要的物件后,才转战下一个摊位。

环境有变兴趣不变

如今的城隍庙旧书市集摊头大多是2022年前后从文庙搬迁过来的,摊主普遍都是有着丰富二手书经营经验的“老法师”。

一位干了三十多年旧书生意的摊主告诉记者,自己爱看书,也爱“玩书”,从年轻时就把买卖二手书当作业余爱好。“现在退休了,每个周日过来以书会友,白相白相也蛮有劲的。”

当然书市里不乏专业的二手书商家。比如刘师傅不仅有38年线下实体书市摆摊经验,还在孔夫子旧书网经营了十多年网店。“学会上网后我就开了这家网店,收书、卖书都比较方便。”刘师傅坦言,线上书店的经营情况总体要比每周一次的线下书摊好,“旧书市场已经成为我们上海的一个特色文化了,过来和其他商家和读者交流交流,也是一种很难得的机会。”

回想起当年文庙旧书市场的盛况,大家都相当感慨:“目前这里还算热闹,但肯定比不上以前在文庙的时候,当时还要买票才能进,一天最多卖出过6000多张门票。”

据了解,旧书市场从文庙露天场地搬到“城隍庙”的小商品批发商场后,摊位费略有提高,但整体环境相对有所改善,做买卖时也不用担心风吹日晒了。

“不过可能是宣传不够,现在来淘书的人比以前少多了。”商家的这一说法,获得许多老客人的认同。“以前文庙旧书市场就从棂星门走进去,一个广场走走逛逛很方便,有书迷也有游客,热闹得不得了。现在要么在地下2楼,要么在4楼,七拐八拐的,第一次来都要找上老半天,游客基本看不到了。”

虽然位置变了,但不少新老书迷还是会“钻牛角尖”地找过来。比如住在老西门附近的刘师傅,每周日风雨无阻到旧书市场“报到”,他戏称自己是这里的“积极分子”。

“运动、保健类型的书我都看一点的,还有棋谱我也感兴趣的。”刘师傅打开沉甸甸的环保袋,向记者展示他一上午的收获。在一旁埋头淘书的杨师傅也应声凑过来看了看,称赞道:“哦哟,你这书挑得蛮好,哪个摊头淘的?多少铜钿啊?”杨师傅表示,自己淘了二十多年旧书了,追着旧书市场从文庙一路跟到城隍庙,他感叹:“露天场所的空气比较好,而且是在孔夫子的注视下买书看书,要我说还是更喜欢文庙的环境。”

见见市面会会朋友

如今线上有不少专业的买卖二手书平台,交易和物流体系都已经很成熟,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买家和卖家愿意在每个周日的早特地赶来“城隍庙”?

在书迷们看来,顾客与卖家议价时热络的交流氛围,是逛传统旧书市集才有的体验。“会出现在旧书市场的人,大多对二手书还是有些了解的,大家心里毛估估个价位,就可以开始出价了,买家会挑剔品相以压低价格,卖家则会从内容价值和稀缺性维护自己定价的公正性,是一个很有看点的博弈过程。”摊主刘师傅告诉记者,摊主和读者很多都是老面孔,即便没有买到心仪的图书,就当是定期过来见见老朋友话话家常,也是周末里的一个休闲好去处。

正在摊位挑选粮票的应师傅与刘师傅因二手书相识多年。他说自己家住浦东,路程不近但同样是旧书市场的常客:“我以前住在“城隍庙”,后来搬到浦东去了,到周末还是习惯来书市看看。”应师傅感叹道,“以前旧书市场还在文庙时,和太太一起淘淘旧书,老开心的。太太前几年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我还是坚持每周来书市走一走,兜好了就去静安寺妹妹家吃午饭,下午再回浦东,几乎每个周日都是这样。”

旧书市场一眼看去,摊主和书迷以上了年纪的上海市民为主,偶尔有少数年轻人在长桌间穿梭;他们与摊主“讨价还价”的架势一点都不输老书迷。

“你不能问‘能不能便宜点’,而是要把心里的价位坚定地说出来,这样才是有效讲价。”00后书迷陈凯把自己的经验向记者“倾囊相授”。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淘二手书也有十多年时间了。在他看来,旧书页上有之前读者留下的痕迹,这些涂涂画画就是二手书流转过程中的“余温”,能更好地帮助他走进书里。“当然有一些老版的文学书,在装帧和封面设计上要比新版好看,我也会适当收集一些。”

2021年10月8日,上海文庙正式暂停对外开放,开始实施工期约为2年至3年的修缮改造,让原本红红火火的文庙旧书市场归于平静。据了解,考虑到市民对文庙旧书市场的需求和不舍,黄浦区有关部门也将在文庙修缮期间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旧书交易,把传统经典保留下来的同时,在新时代注入新的内涵,实现文庙区域的更好发展。得知这一消息的摊主也都热情高涨地表示,“只要文庙重办旧书市集,我们一定回去支持!”

(来源:上海黄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