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看来,年会的流程正变得越来越“格式化”:上午听领导们述职,下午员工表演节目,举办时间大都选在周末。与此同时,在年会节目的准备方面要有创意,不能是简单的歌曲、相声,同时还不能买太贵的道具。
一整套流程下来,基层员工被折腾得心力交瘁、筋疲力尽。但晚上的聚餐敬酒却依旧是躲不过的人情世故难关,而领导在酒桌高谈阔论时画的大饼显然难以充饥。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企业年会的逐步变质,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也让年会的筹备逐渐陷入到了尴尬的场景之中。加之年会的筹备周期往往较长,有的甚至长达数月。对一些企业而言,筹备年会对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的影响并不小。
最近有朋友就吐槽,自己本来是做地产行业细分市场研究的,结果为了准备部门在年会上的视频,开始琢磨起了哪个视频剪辑软件更加好用。多少有点舍本逐末的意味在里面。类似的吐槽并不少见。
事实上,舆论场上对年会的吐槽与此前人们对团建的吐槽本质上并无差别。某种程度上,对二者的吐槽,都有打工人对当下职场关系中权力边界不清晰等现象的不满。很多时候,基层的员工往往会被各种因素裹挟,继而失去自主性。
这个过程中,如果当事人一旦表现出不同的意见,那等待打工人的或许就是职场PUA环节。整个活动也像是在进行一场集体性的服从测试,员工的时间可以随意挤占,个性也被当作了某种“不稳定因素”。
跳出来看,不论是筹备阶段还是年会当天,其流程和准备工作大都是在“围着领导意志转”,领导坐在什么位置,喜欢怎样的节目,讲话时该怎么拍照……一场变了味的年会,不仅没给基层员工带来太多欢乐,且在筹备的过程中还暗含着对“职场尊卑”的进一步划分。这样的情况应该引起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警惕。
不可否认,举办年会是企业总结过去一年成绩和过失的良好形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然而,逐渐变味的年会显然正在远离这一初衷。
就此去看,企业管理者显然要明晰的是,企业年会的举办除了成本等因素的考量外,显然还要考虑到“人”这个最基础的因素。如果对员工而言,开个年会比上班还累,那这个年会简单点也挺好。相比各种流程复杂、筹备繁琐的节目,员工可能更期待抽个大奖,实在不行发点奖金或礼品热闹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而言之,与其让不会跳舞的员工去跳舞、不想唱歌的员工去唱歌,不如让年会变得“心平气和”一些。让变味的企业年会少一些,离“加班式”“鸡汤式”和“表演式”的年会远一些,企业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之间多点平等的交流,或许能起到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