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来袭,国内各大高校也迎来了放假。虽说大学生放假宅家,可他们也没闲着,大学生迎来放假热,意味着“德华”迎来上岗潮。
近日,不少返乡大学生表示,“年龄20岁,带娃经验8年”“锄禾日当午,带娃好辛苦”……他们纷纷把自己比作成《父母爱情》中的姑姑德华——在剧中作为男主的妹妹,在男女主工作忙碌时帮忙带大侄子侄女,以此表明自己回家后一秒开启了“保姆”模式。#大学生德华##德华到处给人养孩子##00后大学生小姨开启假期带娃模式#等词条成功攀登各类媒体平台热搜榜,“德华”也成为了新一届带娃“天花板”。
在传统家庭结构中,父母往往与已婚未婚子女居住在一起,年长的父母或长辈则自然地接住了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的接力棒。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当代更多的父母与子女选择分地而居,长辈们也不再愿意被娃束缚。另一方面,代际之间的沟壑,使得年长一代与年轻一代在思想、行为方面的冲突矛盾不断增大。于是针对照看孩子的任务,假期阶段性归家的大学生变成了不二之选。
从最初的质疑“德华”,到如今的理解“德华”成为“德华”,众多年轻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以“德华”自居。“德华”,为什么能引起返乡年轻人的心理认同?
首先是因为较小的年龄差使“德华们”与侄子侄女之间有着更多的话题和互动,大学生们也没有为人父母的严厉气质,由此产生出更强的亲切感。都说大学生的眼神是清澈的,这与孩子的单纯性格正好相配。其次,相较于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利用假期时间偶尔返乡的“德华”对于孩子来说则是“熟悉的陌生人”。孩子们对“德华”抱有特殊的期待的滤镜,“德华”也对孩子们有着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没有孩子能拒绝一个陪自己玩陪自己闹的“孩子王”,孩子需要“德华”,当代家庭也需要“德华”分担一部分家庭的责任。
而“德华们”也往往在角色接受和认同过程中,收获着成长的感悟,逐渐成为家庭角色特殊的一环。年轻一代是自由的代名词,向往随心所欲不被束缚的生活,因此很容易被误扣“不着家不爱家”的帽子。其实不然,比如这次,00后大学生就把对家庭的情感通过扮演“德华”表达了出来。00后一边说着“这是我当德华的最后一个假期”,一边又在默默扮演“德华”这一角色,心口不一。青年群体用自己的方式无声地诉说着对家庭的爱,对“德华”形象的认同也是对家庭的一种自我归属。从“居家数天遭人嫌”转变为承担家庭责任的“德华们”,在家庭角色分工中,大学生群体也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不再是以往只知道接受家庭照顾的小孩。
大学生在带娃过程中,与孩子们的相处也是对成年世界的一种释怀。成年人的世界混乱、复杂,有着诸多不易,而孩子的小天地却是单纯没有烦恼的。“德华”带娃,不仅是对孩子的单方面陪伴,也是对自己内心的抚慰,在疲劳生活中获得难得的放松时刻。
“德华”给予家庭的是爱与责任,家庭给予“德华”的是慰藉和庇护。在成为“德华”的过程中,原本“长不大”的孩子也拥有了给予爱的能力,最终“德华们”与家庭双向奔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