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记录
对此,澎湃新闻致电中国电信。1月30日,电信工作人员回复称,已协助联系过下家,但下家仍表示这笔费用是他自行充值的。在下家不同意的情况下,电信无法直接退还这笔费用。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达向澎湃新闻表示,由输错数字导致的话费充到其他号码上,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叫不当得利。李达建议,消费者首先可以与对方沟通,沟通无果可以求助第三方调解,最后还可提起民事诉讼,“但维权成本大概率由过错方张女士承担”。
消费者投诉
1月21日上午,在家带孩子的张女士通过微信的手机充值小程序,进行了两笔话费充值,每次500元,共计1000元。“因为老在微信上冲,就没看就充了。”
充值半小时后,因为没有收到充值成功的短信提示,张女士便意识到不对——再次查看后,她发现这1000元充值到了一个电信手机号上,而她本人的号码则是移动号码,两个手机号的数字相差了不少。“孩子跟我捣乱,我也不知道是我自己按错了还是什么。”张女士回忆称。
发现充错号码后,张女士立即联系了号主,然而对方却不承认,“说是他自己冲的”。
于是张女士赶紧拨打了电信客服热线求助。当天下午,电信给张女士回电称,对方不同意退还,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无权给她退款。
张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这是她第一次进行大额话费充值,“以前我不怎么充话费,现在开了个网店老是需要用手机,所以这次冲得多。”
“虽说是我的过错,但是钱到对方账户了,就是对方的钱了吗?”张女士表示不解,“银行误把钱转给了我,到了我的账户那就是我的钱了吗?不还得把钱还回去啊。”
企业回应
澎湃新闻致电中国电信反映该情况后,1月30日,电信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协助联系过下家,然而下家仍称这笔费用是他自行充值的。工作人员表示,在下家不同意的情况下,电信无法直接退还这笔费用。“这笔费用是在下家的账户里面的,运营商是没有办法随意去动这笔钱的。”工作人员建议,张女士后续可以与下家做进一步沟通,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电信就可以协助将话费退还。
通话记录
律师分析
对此,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达表示,当事人自己输错号码导致充错话费,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叫做不当得利。民法典第122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该条规定系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根据该条法律规定,小张有权利请求小李返还话费。
然而,有权利不代表实现权利容易。李达告诉澎湃新闻,这里涉及到法律实务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建议首先是沟通,争取让对方返还现金或给予同等金额的话费充值,但消费者不可以强势索要,毕竟消费者本身是有过错的;其次是三方调解,通过消保委等第三方机构协调解决;最后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电话费金额较高,经过上述两个方式还不能解决,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这种案件返还电话费一般会得到支持,但是维权成本、维权时间与电话费相对比会显得比较高,维权成本大概率是由过错方的消费者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