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不力的、保护动物用力过猛的、口头呼吁要保护动物的,全都被骂了。
撰文丨青柳
昆明动物园“猫猴共处”事件,正在日益走向一地鸡毛的境地。
1月29日,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在短视频平台进行了昆明动物园两只猫的体检直播,吸引了数万观众。截至2月1日,与该链接相关的“喂养流浪动物一顿饭”项目已经成功筹集了超过270万元的善款。
随后,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遭受了央媒的一连串质问。比如:为何要把两只猫从云南运到北京,必要吗、安全吗;为何运到北京后,再次长途跋涉进行体检;直播筹款近300万元,如何用、谁来监管,等等。
图/网络
这些疑问,都指向了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有利用流浪猫敛财的嫌疑,那一切过多的操作——尤其是对救治流浪猫来说,明显是“过多的”几百万捐款,似乎都让人充满了怀疑。
可以说,“猫猴共处”事件,至此彻底泡沫化了,估计很难再有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结局了。
01
在此之前,小动物保护协会其实是以类似白衣骑士的姿态出现的。
该事件首先挨骂的是昆明动物园。起初是云南昆明动物园猴山内2只猫疑似被猴群欺负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并引发关注,随后昆明动物园被骂上热搜。
随后,昆明动物园解释,2013年为了捕鼠,就将猫放入猴山了,并且经过10年时间,猫猴已经能“和谐共处”了。
对于这么个解释,网民当然不满意,舆论火力开始升级。于是,昆明动物园妥协,称“猴山已基本无鼠迹”,所以“计划近期将猫移出猴山”。
昆明动物园的做法当然很不专业,也很偷懒,有科普专家就表示“猴猫共处”是反自然行为。很多人也纷纷指责动物园作为一类动物保护机构,居然这么不尊重动物权利,实在是太失格了。
▲昆明动物园内的猫和猴子(图/视频截图)
在此时,小动物保护协会适时出现,并表示将接管这两只猫,这时候小动物保护协会可谓是好评无数的。
但随后,就发生了开头提到的种种诡异操作:大张旗鼓地千里运猫,在北京又长途运输体检(两只小猫在云南已经接受 过体检),加之这些过程几乎全被直播了,这更让人充满了怀疑,这两只猫不会是被拿来骗流量的吧?
现在,直播募捐金额已经近300万元,这让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心机似乎可以坐实——“就是骗钱吧?”
02
严格来说,小动物保护协会确实有炒作的意味。
小动物保护协会对两只猫的安置,近乎高调到有些夸张的地步。运输、体检、安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了直播,还发布了大量短视频。
当然,小动物保护协会的“炒作”或者说“敛财”,也并非不可理解。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关注度和经费,这就是生存的基础。
而在国内,进行小动物救助,这其中的艰辛不难想象。单说一个流浪猫狗,多少城市的管理部门都不愿拿出多少经费进行系统管理,由公益组织去负担,这确实很不容易。
要知道,这些小动物大多有着十来年的寿命,加之猫狗等小动物又和保护动物什么的无关,基本不可能有多少补贴,这种长期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这并非是给小动物保护协会洗地,而是说小动物保护协会如果暗含什么心机,以至动作有所变形,至少笔者个人可以理解。作为公益组织,好不容易抓着全注的机会,那么自然要加以最大化利用。这种可能性,当然非常大。
图/网络
而且小动物保护协会确实在很多地方表现得很不专业,比如有多位网友表示,自己在直播间询问筹款资金明细和用途时居然被拉黑了。
还有人询问在“喂养流浪动物一顿饭”筹款项目所列的项目预算中,“宠粮预算”为150万元、“公益直播”预算为60万元、“短视频宣传”预算为30万元,这个直播和短视频成本近乎信口开河、随口编数字,也遭到了大量质疑。
可见,小动物保护协会陷入了公益组织常见的困境,财务说不清楚、募捐用途不明,也可以说是魅影重重了。
03
仔细想象,只要牵涉到动物保护,只要流量,几乎都会沦为一地鸡毛的境地,参与的各方都免不了挨骂的命运。
就像这起事件中,昆明动物园挨骂,小动物保护协会挨骂,在之中间还有一名动作非常抓马、声称要跳入猴山救猫的女孩,她也挨骂了——网民骂她做作、炒作,一切都是为了带货。
有没有发现,保护动物不力的、保护动物用力过猛的、口头呼吁要保护动物的,全都被骂了。
这很有意思,但原因或许是:在国内的舆论场,动物保护其实是罕见且被允许存在的“白左”话题。
动物保护的理念一般都比较前卫,就像这次“猫猴共处”事件里的一些观点:虽然猴是保护动物,但猫也是生灵啊,众生皆平等,猴怎么能欺负猫?甚至还有人因为太心疼猫,而痛恨起了猴。这些观点是不是振聋发聩?
而为两只猫募捐了近300万善款,其实也是这种反映。
舆论质疑小动物保护协会募捐了远远超过救助两只小猫的金额,但这些钱都是爱猫者真金投入捐出来的,他们在真心地表达自己对保护小动物的热情,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或许也有爱猫者觉得:不惜千金救猫,有什么不可以?
小动物保护协会对两只小猫超规格的待遇,其实也可以用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思维进行解读:千里救猫怎么了,重复体检怎么了,只要是生命,为什么不能被全力呵护?
至于其他更过激、极端的举动,人们也不陌生。这一切,都很有一种“白左”特征:宗教热情般的坚持,常有歇斯底里的表现,关键是还打着进步主义的旗号,这都太“白左”了。
图/网络
不过,“白左”也免不了挨骂。进步主义的叙事,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是万物之灵长”之类的保守主义观念,向来存在深层次的冲突。
就像对应“300万救猫”,马上就冒出了“救两只猫居然要那么多”“捐给贫困山区不好吗”之类的言论,似乎救小动物这种事,根本就不值得花什么钱。这种骂战也很常见了,以往每每有关于动物(救助)的社会新闻,这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都会出现。
可见,动物保护,从来都是一地鸡毛。
就像以往狗咬人的事件出现,也都遵循着类似的发展脉络:网民呼吁管狗——各地开始打狗——爱狗者呼吁救狗——明星转发保护流浪狗——网友骂明星伪善不爱人只爱狗……没有一方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04
当然,在这里不评价哪个观点对或错,哪个是文明哪个是野蛮——这两个群体战斗力都很强,还是不要做这种不讨好的事了。
但一涉及到动物,确实反映出现了社会认知如拼盘杂烩的混沌状态。这或许也是因为动物是个发声最畅通的话题,所以人们可以借此,对当前的社会思潮做一个全景式扫描。
这当中有自诩进步主义的,这些就不用赘述了,前面也提到了,那些对动物疯狂热爱,不惜“舍身饲虎”的就属这类。
也有民粹主义的反映,前面提到的那些认为捐给狗不如捐给人的,对杀狗、打狗莫名热情,在社交平台挑衅似地表达爱吃狗肉的,大多属于此类。
还有偏爱管制主义的,比如因为鹤岗“派”丹顶鹤去哈尔滨展演而怒不可遏,因网红博主吃了保护动物高呼“刑拘”,网民愤怒一个最基本的起点就是:法律这么规定了。
甚至还有本土主义,比如此前有些地方因为规定了禁养“中华田园犬”而遭致了相当的不满,就属于此类。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图/视觉中国
动物保护这个话题,或许是因为它带点正确,但又不够稳固;它受到点外来的影响,但也有本土的诠释,以至于这个话题其实很“开放”,几乎所有的意见都能表达出来,也就造成了“举动皆错、人人挨骂”的境况。
但这种纠结本身,或许也说明了某种困境——一个相对新近出现的现代理念,达成社会共识、形成稳态认知是如此的艰难。而更令人感到沉重的是,这个困境,恐怕不是只存在于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