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宏观层面已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出口等多领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央行新年降準“放水”,释放1.5万亿流动性,货币政策鬆动空间进一步打开,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去槓杆向稳槓杆转变。财政政策在去年减税降费1.3万亿基础上将扩大规模,尤其是向增值税、社保费用等“硬骨头”开刀。
发改委集中批覆了超万亿基建投资,包括高铁、机场、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对冲去年基建投资萎缩对整体投资的拖累。消费领域出现结构性变化,去年传统汽车销量28年来首度下降,但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万刷新纪录。上海特斯拉工厂、渖阳宝马汽车、湛江巴斯夫石化、惠州埃克森美孚等一批超级项目的开工,拉开了新一轮大开放的序幕,在优化外资环境的同时,亦为抵禦贸易摩擦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形势赋予了“稳增长”新意涵。一是对经济下行有一定的耐受度,保持战略定力,绝不能“饮鸩止渴”重回低效投资的老路;二是在重视防风险、守护底线的同时,不宜过度定义、放大烈度,要防止激进措施对民企发展和市场活力的误伤。稳增长的重点是稳预期,更进一步说是稳信心。宏观政策的托底作用固然重要,但仅依靠定向扶持、短期调控、简单宽鬆等工具来引导市场情绪,其有效性正在递减。甚至许多问题矛盾,恰恰是长期过度运用行政手段造成的。
所以,稳信心不是临时性的“遇旱施甘霖”,而需要制度性的“风调雨顺”。唯改革者进,推动基础性改革,对长期战略问题有明确方向和清晰方案,才是稳预期、稳信心的根本。拆除市场准入门槛,打破资本、土地等资源配置壁垒,切实优化国企治理,都是2019年在稳增长进程中需推进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