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此次缘何降价?
近年来,亚马逊AWS牢牢占据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的首位,但随着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的穷追不舍,AWS也感到了压力。
在全球范围来看,整个2018年,AWS仍是占主导地位的云服务提供商,份额为31.7%,微软Azure的份额从2017年的13.5%增长至16.8%,谷歌云则首次达到8.5%,阿里云在全球的份额则为4%。此外,IBM、Salesforce、Oracle、NTT Communications、腾讯云和OVH紧随其后。
2018年全球云服务商所占份额(图片来源:Canalys)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这块“蛋糕”更是博得了愈来愈多的关注。2018年,中国云基础架构和软件市场的规模为24亿美元,据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98亿美元。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早前给出的数据,2018年国内公有云市场中,阿里云占有43%市场份额。不仅如此,阿里云已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具体来讲,阿里云在亚太区的市场份额为19.6%,与2017年相比上升4.7%,首次超过亚马逊(11%)和微软Azure(8%)的总和。
(图片来源:IDC)
阿里云的营收多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阿里云全年营收达到247亿元,同比增长84%,从2013到2018,云计算收入增长了约32倍。不过,由于云计算业务前期的投入巨大,阿里云目前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一直未能实现盈利。
其次,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位列第二的是腾讯云。虽然腾讯云起步远晚于阿里,不过近两年其营收却增长较快,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7.3%提升至2018年的11.8%。腾讯云业务2018年营收为91亿元,2018年位居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第二的位置。
而亚马逊AWS在中国公有云市场排第四位。作为较早布局云计算的企业,AWS已在中国市场感受到了冲击。不过,亚马逊AWS已经处于盈利阶段,利润率稳步提升,AWS在2018营业利润达到73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8%。
AWS在中国的两个区域运营商光环新网(北京)和西云数据(宁夏)在2018年推出了数百项新服务和新功能。此次,亚马逊作为非本土服务商,选择再次降价来保住中国市场份额。
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云服务市场的第一次大规模降价,是2014年由亚马逊AWS带来的。当时亚马逊的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为了拯救局势,在2014年第一季度进行了六次降价,AWS当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收入增幅均从同期的69%降至43%。
不过,亚马逊的降价策略收效甚微。到了2017年,阿里、百度、腾讯三大巨头等都拥有了各自的云服务,集聚于CDN市场。此后中国云市场多次出现降价:2017年11月22日,阿里云宣布CDN降价25%。同年11月,亚马逊也集中进行了五次显著降价。国内CDN市场的价格战开始陷入如火如荼的局面。
据外媒报道,亚马逊AWS云服务部门的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曾表示:“其实降价真的很容易。但是,要做到能够承受低价竞争则要困难得多。”他说,在过去十年中,AWS云服务已经降价 70 次。
AWS上一次降价发生在今年初。当时AWS宣布将把AWS Fargate vCPU的价格降低20%,并将内存的价格降低65%。此次,Amazon EC2价格降价达到49%的降幅,超过了之前阿里创下的历史记录,如此大动作意味着云服务市场面临的价格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亚马逊AWS在中国
虽然亚马逊在美国市场中,云计算布局比对手要早上好几年,但是在2013年,亚马逊AWS才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推动AWS在中国落地过程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AWS一进入中国,就面临中国特殊市场环境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监管层面。虽然在国家监管层面,已认识到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变革,期望有效地加以管理和规范,但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相关规定。
直到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的通告,2016年3月1日起执行。调整后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正式明确将云计算服务纳入电信增值服务目录进行管理,在中国提供云服务需要按规定申请电信增值服务许可证。
在国家和舆论对网络安全更加重视的背景下,云服务商获得云服务“牌照”考量很严苛。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外资企业不能直接获得牌照。于是,监管政策出台后,AWS、微软、IBM等云计算公司都选择与国内IDC服务商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市场发展云服务。
随后,亚马逊AWS在中国市场逐步落地。
实际上,在这期间,国内云计算市场已悄然发生变化。自2012年起,中国公有以及私有基础架构市场开始高速发展扩张。而微软、阿里云、金山云都开始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准备在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所有的云计算细分市场一较高下。
起步较慢而又挑战重重的AWS,在不断摸索中逐渐站稳脚跟,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