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 >内容

年味越来越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2019-07-22 15:05:30来源:亿欧
导读在中国,要过年了才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农历春节之后才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农历春节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也是许多人每年都极其期待的日

在中国,要过年了才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农历春节之后才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农历春节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也是许多人每年都极其期待的日子。然而,过去几年每一次过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在中国,要过年了才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农历春节之后才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农历春节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也是许多人每年都极其期待的日子。然而,过去几年每一次过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像普通的长假,没有了儿时的快乐和氛围,那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年味越来越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儿时春节美好的回忆

对于以80后为代表的一代人来说,过年有着特殊的美好回忆。小时候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经常大人一桌,孩子一桌。爸爸妈妈提前好几天就会买好年夜饭的食材,大年三十一早就开始做饭。小时候我在上海长大,每年春节都要吃蛋饺。这些都是爸爸提前好几天做好的。那时候经常一个晚上要做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蛋饺。春节时的一锅三鲜汤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菜肴。还有传统的春卷,爸爸很早就起来做春节的馅料,大年三十晚上下油锅炸。

很多天以前,我们就会等待着大年三十的来临。那天,我会穿全新的衣服。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许多表哥表姐那天都会过来。我们小孩子从早玩到晚上,晚上还一起放烟火。500响的鞭炮,我们会一个个拆开来放。每年也都有一些新奇的烟花出来,包括那时候拿在手里放的夜明珠。

当然,压轴的一定是春节联欢晚会。从牛群冯巩的相声,到赵本山的小品。在我小的时候,陈佩斯的小品往往是压轴的。大家都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陈佩斯的光头出来。那时候春晚的歌曲,第二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时候春节过年的记忆特别深,特别快乐。相信不同区域的人,儿时对于过年都有着非常美好的回忆。

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满足

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飞速发展,我把过去三十年定义为中国的超级周期。在这个超级周期中,中国城镇化率从17%提高到了58%,收入增长了几十倍,居民财富也增长了十倍以上。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从80年代的中期开始,中国的恩格斯系数大幅下滑,挨过饿的人口越来越少。今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甚至相比于国外,中国的餐饮是全世界最丰富的。不仅仅有国内的八大菜系,还有各种海外进口的各种食物。连锁餐饮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也带来了饮食上的市场化。

以前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几顿好吃的。现在吃什么根本不是问题,甚至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要吃的健康,吃得清淡。在这个背景下,年夜饭的幸福指数大幅下滑。甚至许多人平时吃得比较清淡健康,过年反而要吃许多传统的“油腻食物”。比如上海的八宝饭、油炸春卷等都是过年时必吃的事物。这时候,年夜饭的幸福指数就大幅下滑。

最近也集中阅读了许多人的回乡见闻,总体上看到这些三四五线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好。特别是,许多这些城市过去是农村,现在通过城镇化发展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有许多大型楼盘社区,有大卖场,有大量的互联网渠道下沉。现在一些五线城市的年轻人,也在用滴滴打车,用美团叫外卖,也在刷抖音。如果在二三十年前,这些人就是“农民”,每天只能在家干农活。

大家提高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前小时候,能看的东西很少。所以80年代到90年代,全民电视剧是最多的。大家也都是回忆老版西游记、老版三国演义、老版的金庸武侠剧。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当时精神生活比较匮乏有关。这时候,一出包括了歌舞、小品、相声的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成为了一年精神文化的重头戏。而今天,我们的精神生活大幅得到改善,从各种节目、长视频、到短视频等等。甚至许多海外需要付费版权看的节目,我们在国内都能看到。相比之下,对于许多人来说春晚的吸引力就大大下滑。

当然,还有一个数据很重要。春晚是给中国大部分人看的,而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大部分人人口还是比较贫困的。中国收入人群分为五个大组:高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中等偏上收入可支配为34547元,中等收入可支配为22495元,中等偏下收入可支配为13843元,低收入可支配为5958元。也就是说,最高收入人群,一个月工资也不过5000多。而2017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974元。

我们看到,收入越低的地区,春晚的收益率就越高。北方的春晚收视率远远超过了南方。从一些互联网应用中,我们了解中国大部分人还是相对贫穷的人,北上广深的人群才是少数。

中国的都市化趋势:春运会逐渐成为历史

中国的春运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大迁徙。大家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从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回到了家乡。那些在金融区工作的Mary、Peter瞬间回到了阿花,狗子。春运,成为了春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下面这张图我们看到,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占到了大约中国50%的人口迁移。

十年前,我们看到过十几万人挤爆火车站。2008年的春运,曾经有接近80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今天,这种春运的“盛况”也已经不会再现。2014年中国的春运人口数达到2.52亿,之后开始了逐年下降。许多人选择留在大城市过年,甚至出国旅游,而不再回乡过春节。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经济将从过去的城镇化转向都市化。三四五线城市继续城镇化的空间不大,越来越多人开始集中在大都市周围生活。许多人回乡后发现,和本地人之间的认知“代沟”越来越深。人类生命的目的,很大一块来自于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一线大城市提供的眼界,是三四五线城市不能比拟的。虽然这些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进入门槛每年都在提高,依然无法阻止三四五线城市每年向大城市输出最一流的人才。

春运,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会变得越来越“淡”。特别是这批在一线城市长大的年轻人,越来越没有“根”的感觉。他们会觉得,生活的一二线城市,才是他们的家。

长假终将回归平淡

放在一个更长期的维度,春节长假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认为,会逐步向美国圣诞节靠拢,成为大家度假休闲的重要时间点。在西方文化中,一年以圣诞节为结束。虽然美国圣诞节的国定假期只有两天,但是许多美国人会在圣诞节前后休年假。如果和美国企业打交道,发现12月中旬开始,大部分美国企业里面就没什么人了,大家都去休假了。

在中国文化,一年以春节为结束。我们看到的年夜饭、春运、春晚都会逐步从成为时代的产物。春节最终会变成一个普通的长假,许多人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结束一年工作,进行自己的休假。

年味其实并没有变淡,只是我们平时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了,相比之下,年味就淡了。而淡淡的年味背后,是经济持续的发展,带来生活的全面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