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市前就发现,与其在一线城市竞个头破血流,不如渠道下沉,拥抱“待开垦”的三四线市场,将未来赌在三四线新兴起的小镇青年身上。
大伙都以为小镇青年“土里土气”“收入不高”,但事实是,他们不在紧张的一二线城市打拼,却有着不错的生活质量。今天想与大家聊聊关于小镇青年的话题。
餐饮竞争:一线城市紧张,三四线城市舒缓
早十年的餐饮爆发增长,当下已经趋于平缓,且略显下滑的趋势,其中连锁餐饮感受最为明显,关店、倒闭,触目惊心。
一线城市的压力远比想象中高的多,从这次裁员风暴就可以看出,数量多,波及广。
作为曾经的互联网人,不少老同事都纷纷想要跳槽。当下处在经济萧条的局势当中,都不敢轻易变动工作。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还背负着高额房贷压力。
相反,作者的叔叔在三四线城市生活,公司因业绩下降导致半年没发出工资,他却依然能够维持生活。这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生活成本比一线城市低,大部分还不需要偿还高额的房贷。
虽说2017年餐饮总营收达到3.9万亿元,2018年更是高达4.3万亿元,同比增长9.5%。实际是餐饮大数据安好,餐饮人冷暖自知。
餐饮做的是人的生意,首先必须聚焦人,才是餐厅盈利的本源。一线城市经济萧条,二线城市受到波及。
这下好了,一二线城市的都市白领腰包都收紧,间接影响餐饮的消费。
大环境萧条,但竞争还在加剧。
从相关数据了解到,2019年预计新开商场数量多于去年。一线城市商业体的暴增,餐饮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一线城市常驻人口数量变化:
北京常驻人口2018年年末比上班年人口下降0.8%;
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
一线城市商业体数量增加,可怕的是,城市常驻人口却在下降。
商场里的餐饮少则十几家餐饮,多则近百家,可人也就一日三顿,可想而知,一线城市餐饮竞争是多激烈,正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
可预见的是,未来餐饮的增长动力会不经意间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城市,而主导的人群也渐渐从都市白领转移到小镇青年身上。
三四线城市消费崛起,来自小镇青年的贡献
小镇青年的日常:
父母的帮助下全款买房,开着几十万的汽车;
周末约上好友吃饭,电影院刷几部电影;
年末再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过去大家瞧不起的小镇青年,但现在滋润的生活被不少在一线城市中疲惫不堪的白领所羡慕,可见三四线城市的生活并不比一线城市差。
01、经济走高,低线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三四线城市中产阶级比例在增长,预计2022年达到40%,同时收入也在提高。
一二线城市的工作压力,导致这几年“返乡潮”颇多。
这些在大城市待过的年轻人返回家乡置业,很快就适应环境与氛围,不过也归功于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机会也变多了。
02、信息互通,但市场却缺少大品牌
小镇青年接触的信息来自北上广,但是他们用的最多还是“拼多多、抖音、快手”,也想要购买品牌、消费品质。
其实,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正在被复制到三四线城市,但消费升级快于城市发展。
这块“香扑扑”的三四线市场,缺少大牌的入驻,让海澜之家成为小镇青年结婚时的必备,肯德基麦当劳成了当地最大的餐饮品牌,星巴克成为城市里为数不多的高端咖啡品牌。
03、不是最赚的,但最敢花
别人还在怀疑小镇青年的购买力时,德克士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步伐占领三四线市场核心商圈。
小镇青年闲余时间多,同时他们可消费金额也不低,毕竟他们生活压力要比一线城市都市白领要低的多。
数据显示,他们在影视、阅读、游戏、音乐等泛娱乐领域花销,与在一二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没有差别。
随着三四线城市商业体数量的增长,购物、餐饮、电影、唱K各形式业态丰富小镇青年的生活。
从海底捞各城市人均便可看出,他们在餐饮上的开销并不低,平均消费直追二线城市。可见,小镇青年同样能够接受品牌带来溢价,愿意为品牌买单。
餐饮人群趋势,消费群体结构重构
最近与很多大众餐饮老板聊天时就说到,经济形式变差,他们感应最为明显,直接体现在门店业绩上。
假设人群的消费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三类,不同的人群消费习惯也不同。
举个例子,网友调侃宜家的东西都是穷人买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再加上宜家自我定位为大众消费品,那么中层大众消费就是坚实主力。
整体经济环境变差与裁员潮,高层消费、低层消费受影响相对较少,而占据消费结构大部分的中层大众消费人群影响最大,那么,消费就会下降,间接影响大众餐饮。
本身大众餐饮竞争就是最为激烈地带,那么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餐饮老板不想倒下就做好迎战准备,未来布局、聚焦的人群就要慎重思考。
我们在服务兜约的时候就发现,坚持下饭菜品类的时候,消费场景更聚焦白领聚餐,那么外送体验与服务就要以这部分人群消费习惯来考虑。
品牌是盛放消费者综合印象和体验的容器,如果未来选择渠道下沉,聚焦小镇青年的消费市场,就要系统思考品牌、产品、体验等一系列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