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这使供应链金融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
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下,供应链也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随着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兴起了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并平台化建设是为整合产业主题的新路径。然而,如何认识产业供应链平台的内涵,又如何踏踏实实地将供应链平台建成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需要系统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与面对个人用户的消费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的主要用户是生产者,在面对产业上下游众多小微企业时,交易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是整个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成为本次论坛的讨论热点。
以下是亿欧整理的嘉宾演讲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目前供应链平台建设依旧存在缺陷
宋华介绍到,目前供应链平台的建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在数字平台方面
,尚未建立起面对整个供应链的数据仓库,没有整合前台业务运营数据和后台管理数据,没有建立面向业务的管理分析应用;与此同时,目前虽然已经开展了供应链金融等多种业务,累计了一定量的业务数据,但业务人员没有从客户管理、风险评估经营规模预测等方面展开积累,难以做到需求的预测。
在技术平台方面
,过于片面强调、甚至深化技术的拥有,而缺乏探索技术的负能功能,特别是产业供应链的再造功能;其次,在面对技术如何嵌入到供应链流程的问题中,技术与业务还需更加融合;第三,缺乏面向整个供应链的统一、完整的技术视图;最后,缺乏面对金融业务运营管理的关键绩效体系。
在保障平台方面
,没有设立技术平台各层建设的标准,和较成熟的金融业数据模型,同时数据质量的治理和业务标准的建设节奏缓慢,数字平台建设的软硬环境欠佳。
而依靠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建立的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能够依靠供应链真正拥有数据,更好为供应链融资环节降低效率和成本。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余萌:信托赋能产业链金融新生态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航集团旗下金融平台之一。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利好频出,市场反响热烈,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背后反映的是国家鼓励金融脱实向虚支持实体经济,通过真实贸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在谈及为什么现在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利好时期时,余萌表示,目前供应链金融ABS有100亿元的规模,加上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企业降杠杆需求迫切,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成为必然。
余萌称,目前供应链金融进入到了智慧供应链发展的新阶段,通过SaaS系统的搭建嵌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的应用以及AI人工智能风控模型的搭建,已经投入到了实际运用中的创新供应链金融技术,极大提高了融资效率。
据介绍,中航信托可以进行直接/间接的债权工资、股权融资,覆盖企业和个人融资,尤其是可以通过PRE-ABS基金帮助合作伙伴形成应收账款并辅之以资产证券化工具等多样化退出渠道,帮助供应链金融企业等打开公募资金渠道。
富士康HCM资本执行合伙人李仁杰: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方向
李仁杰表示,到2020年,全国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将达到15万亿,产业规模的逐年增长率达到了15%至30%。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是供应链发展的聚集地,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逻辑。
由于目前供应链融资存在以下问题:时间延迟,客户不能及时获得有效资金、利益冲突,平台同时承担资产承销和资金引入的功能、成本过高,供应链不透明造成融资成本过高,以及资金的缺失。
会上,李仁杰称,富士康进军区块链已经2年多的时间,投资方向也多有区块链企业。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落地方向由两种模式:
第一是联盟链模式。以核心企业为合作对象,围绕其提供区块链底层解决方案,在积累足够多数据之后,通过搭建联盟链对接资金,提供金融服务。
第二是私有链模式,从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比如溯源、追踪、可视化等入手,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整合到一起,在此基础之上从事金融服务。
来自荷兰的供应链金融学会创始人Michiel Steeman就目前欧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现状进行介绍。Michiel称,目前欧洲一半以上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由银行提供的;实践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是反向保理,占比大约50%;第二名是动态贴现;除此之外还有协同物流模式、库存融资等等,与中国现状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欧洲目前也有一批顺应趋势崛起的技术平台,其他供应链金融技术提供方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中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白皮书(2018)》
另外,会上万联网创始人兼执行总裁蔡宇江同时发布了,这是新政下国内首份行业报告,内容涵盖全球价值链竞争与中国供应链战略,供应链创新模式、技术前沿,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标杆案例,案例内容重点介绍标杆企业的所在行业痛点、解决方案、绩效与价值、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经验总结等,给我国供应链行业创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