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 >内容

“十月一送寒衣”算不算民俗(这讲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有什么历史典故出处)

2022-07-27 07:23:13来源:
导读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十月一送寒衣”算不算民俗 这讲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有什么历史典故出处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十月一送寒衣”算不算民俗 这讲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有什么历史典故出处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十月一送寒衣”算不算民俗 这讲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有什么历史典故出处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一篇旧文。

公历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农历的十月一日也是一个节日,只不过知名度要逊色些,这就是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在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叫做“送寒衣”。这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日之一,——这和清明节性质一样,虽然可以泛称为节日,但实质是个纪念日。

未效经芝士连回答单允许不得转载易接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在这个日期,给逝者烧送寒衣的传统,由来很久了。唐代《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七载: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 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 ……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 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

这道诏令确定了每年九月一日,向先祖陵寝进献寒衣。(荐,是进献,祭献的意思。《谷梁传注》:“无牲而祭曰荐。”)

子高外么质气变已基图别角切打段叫千。

所谓寒衣,指的是御寒之衣。如杜甫《秋兴八首》诗:“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再如唐代皇甫冉《九日寄郑丰》诗:“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这是朝廷的祭祀礼仪,但官方的做法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民间。给先人烧献寒衣的行为,在宋代已成习俗,不过推迟到了十月朔日,可能是由于九月时间还早,十月天气转寒,才是换衣服的时候。

多反别回验,列何称快识。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可见当时这一习俗已经形成风气,而且焚烧祭品的需求量不小,以至于出现了专门市场。这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盛。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则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可见十月一日在宋代,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

此后历朝历代,这一风俗一直延续了下去。成书于元代的《析津志》写到十月一日,是这样的:“十月天都扫黄叶,酒浆出城相杂还,爇送寒衣单共祫。愁盈颊,追思泪雨灰飞蝶。”“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这个时候,“寒衣节”的名称已经出现了,在这一天到城外坟墓祭祀,扫除坟上的落叶。

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对寒衣节的记载更加详细:“每年十月一日,用五色彩纸做成男女衣服,写好姓名辈分排行,就像寄信一样,晚上在家门外烧给先人。如果是新近的逝者,要用白纸做衣,因为据说新鬼不敢穿彩色衣服。”

(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这一烧纸衣的习俗,清代仍然不变。《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写:“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到了近现代,文字资料更加丰富,让我们能更多地了解相关习俗。据说老北京的寒衣节是这样过的: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老丧一律不举哀。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