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蚊子计划(WMP)表示,相关设施于2024年开始运行,计划未来10年内在巴西的大部分城市释放转基因蚊子,以保护7000多万人免受登革热等疾病的侵害。
巴西是世界上登革热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22年全年累计报告病例超过200万例。
其实,这一机制背后的理论非常简单,就是让蚊子不育。
具体而言是,将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放生,让更多的蚊子通过繁殖带上“沃尔巴克氏菌”。其中,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与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无法繁育下一代;而感染的雌蚊交配后仍可产卵,并能把沃尔巴克氏菌传给后代。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延长蚊子的寿命,使被“沃尔巴克氏菌”感染的蚊子在生命周期繁育更多携带细菌的后代,从而尽快将细菌扩散至整个种群。
从理论上讲,这种趋势会使染有“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越来越多,未感染该细菌的蚊子日益减少,从而抑制登革热传播。
早在2009年,科学家便发现了“沃尔巴克氏菌”可以阻止登革热病毒的传播,研究人员先后在澳大利亚、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选定的城市进行了测试。
此次巴西将是该技术首次在国家层面内推广。目前,巴西监管机构已经批准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但该技术尚未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认可,这可能会成为在其他国家推广的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病媒控制咨询小组一直在评估这种转基因蚊子,有关这项技术的讨论已列入该小组下次会议的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