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 >内容

谁在嘲笑被杀死的外卖员?

2024-01-05 16:36:31来源:
导读▼撰文丨张明扬“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员”事件,已过去了整整一个月。2023年12月5日22时许,在青岛市李沧区一小区门口,因外卖车辆是否能进入...

▼

撰文丨张明扬

“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员”事件,已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2023年12月5日22时许,在青岛市李沧区一小区门口,因外卖车辆是否能进入小区的争论,54岁的保安赵力(化名)与32岁的外卖员李越凯(化名)发生争执,随后从腰间掏出一把刀,对其胸前、腰部、背部、脸部连刺数刀,导致李越凯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图/网络

图/网络

这本是一个是非曲直异常清晰的暴力案件,有行凶者,有受害者。但这几天,有媒体采访了李越凯的家属等人,当逝者生前的求学、工作等细节经历被公之于众后,舆论场上出现了令人惊愕的失焦。

01

第一层失焦是,澳洲留学回来送外卖。

李越凯家境极其普通,家境普通,父亲在饭店打工,母亲做保姆,家庭月收入加起来只有七千多,但父母还是高中一毕业就把李越凯送到澳洲留学,花费的一百多万学费中,至少有一半是借来的,现在也没有还完。

回国后,李悦凯先是创业做手工家具,做了五六年但一直没有成功。最后选择来青岛投奔亲戚,跑起了外卖,刚跑了极短的时间便遭遇飞来横祸。

身处这个教育焦虑被无限放大的时代,突然出现了一个留洋学子的“失败故事”,社交媒体那还不是如获至宝。

在这个被重新编撰重新包装的故事里,李越凯之死被演绎成了“留学生死于人生失败”。甚至一些教育号和留学号还据此“反思”他的留学经历,试图总结出一些“失败教训”。

图/网络

图/网络

我不知道李越凯的父母看到这种论调会作何种想法,会不会因此而深深自责:都是我们送儿子留学害了他……

这是什么可怕的流量逻辑?

恶性案件发生后,不去追问行凶者为何持刀杀人,而去穷究受害者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这背后的潜台词似乎是:受害者之死也有他个人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是他个人的“错误选择”带他走上死亡之路。

图/CFP

图/CFP

一个家境普通的年轻人,为了突破阶层,集全家之力去求学,这何错之有?

留学归来后,这名年轻人自食其力,没有吃父母的也没有四处借钱,也有过绚烂的创业梦想,努力经年后发现梦想暂时无力实现,没有怨天尤人,转而脚踏实地的先找一份工作干着,这又何错之有?

在我看来,一个没有资源的、没有家庭支持的年轻人,能够做到自食其力已经无愧一生了,更何况,他在遭遇创业失败的人生挫折后还能够迅速站起来,这样坚韧的人生,已经强于我们身边绝大多数人了。

如果说这样的人生都要被鄙视被嘲笑,甚至与“被杀”做各种莫名其妙的勾连,那是不是今后任何人遭遇横祸了,都需要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找原因、找答案?

02

第二层失焦,所谓的“底层互害”。

平心而论,在很多情境里,“底层互害”这套说法是有一定解释力的,但在李越凯之死中,这个词却被严重误用了。

在这样一起是非分明的案件里,哪里有什么底层互害、底层互杀,这分明就是保安单方面杀人。

▲现场监控录像视频截图(图/网络)

▲现场监控录像视频截图(图/网络)

在三联生活周刊《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员:小区门口的冲突与杀害》一文的微信版中,有几个高亮的精选留言:

保安可以带刀上岗吗?正常人就算再缺钱,也不会为了避免被罚款50元而在1分钟内连刺别人数刀吧?“底层人”不是万用借口,也不是免罪金牌;

对的,为什么带刀,为什么连刺数刀致死,这不是底层人或者保安或者什么物业管理制度的问题,这是杀人的问题;

这不就是故意杀人吗?多大的事连刺数刀,有多少物业摆不正位置,这样的保安会维持小区安全?业主们想想,是外卖员的安全隐患大还是这样的保安安全隐患更大;

是的,保安情绪不稳定,刀子指向谁都有可能,业主们也是潜在受害者。

……

图/网络

图/网络

在一片“底层互害”的流量喧嚣中,至少这些读者保持了冷静:保安没有执法权,更无权使用暴力,这是常识。

具体到这一事件,所谓的“底层互害”论就是:外卖员固然悲惨,但难道保安不惨吗,“如若被发现私放骑手骑车进入,一次会罚款50元”。

潜台词就是,外卖员也违反了小区的管理规定,受害者也有错啊。

这不就是“完美受害者”理论的经典再现吗?受害者必须是完美无瑕、不存在任何过错和过失的,否则侵害行为就存在合理性。

但李越凯已经足够“完美”了。根据媒体的报道:

在赵力的攻击下,李越凯连连后退,胸前、腰部、背部、脸部身中数刀,他没有任何反抗,随后被按倒在地,赵力又在其背部连刺数刀,直到旁边有几个人跑过来将赵力拉走。

在双方没有任何打斗的情况下,保安没有任何征兆地拿出刀子,李越凯“没有任何反抗”,还能怎么要求李越凯这名受害者的“完美”?

而保安呢?一名随身携带凶器、连续刺杀一分钟的极端暴力行凶者,就这样被包装成夹在两个规则之间的“受害者”。

这真是妥妥的底层互害啊。

如果下次,因为小区业主没有携带门卡,与保安争吵后被捅死,是不是也要得出新的结论:这虽然不是底层互害,但这是城乡矛盾啊!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另外一则很轰动的新闻: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跨栏”进校。

北大进出校门要刷脸,李植没有授权学校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刷不了脸,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

但最近一次入校时,保安在校园里追了他半天,跑步没追上又骑了自行车来追。最后以李植向保安出示工作证结束。而在出校时,又被门卫拦住要求刷脸,否则不能出校,最后他又是跨栏出校。

按照“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员”事件中的舆论,北大保安是不是应该暴打李植一顿?

但事件的后续可能要让很多人失望了。北大清华最近相继宣布:推进校园有序开放。

不是每一条所谓的“管理规定”都天然正确。

03

第三层失焦,是所谓的“平台责任论”。

针对外卖平台这套履约时效系统的利弊历来众说纷纭: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当然是越快越好,但站在外卖小哥的角度则是一重压力。

这件事不是不能讨论,事实上,这些年也一直在讨论,平台也一直在默默修正,但在李越凯之死的当口,大规模讨论外卖平台这套超时奖惩规则,真的合适吗?体面吗?

这个逻辑看起来很清晰:因为李越凯想按照平台的规定赶时间,所以就硬闯小区,导致他被杀死了。

所以,李越凯死于“赶时间”。

难道这世界上只有送外卖需要“赶时间”?上班需不需要赶时间,上学需不需要赶时间,坐飞机坐火车需不需要赶时间?按照这个逻辑,凡是需要赶时间的人,最后遭受无妄之灾乃至被杀害了,都是活该?

原来,一个人需要赶时间,也是被戕害的“合理理由”。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讨论来讨论去,原来李越凯之死还是自己的责任,他就不应该去送外卖,不送外卖不就不用赶时间了,不就不会死了?

这不也是另外一种“完美受害者”的苛求吗?

同样奇怪的是,就像之前曾提到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穷究平台责任,却没有人多问一句,物业公司不让外卖员进小区的规定是否合理,是否为小区居民的真实意愿?

当有些人言之凿凿地维护着物业的所谓规则时,却忘了他们违反了最严重的一条规则:保安随身携带利刃。

在血案面前,去弯弯绕绕地讨论什么“平台履约时效系统”,要么说是迂腐可笑,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了。

04

李越凯死于留学,死于底层互害,死于“赶时间”……那个在工作岗位上手持利刃的保安反倒没责任了?

一个是非如此分明的恶性案件,一个为生活奔忙却无辜受难的32岁年轻人,一个祸从天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普通家庭,却在舆论场的误读与失焦中,被嘲讽、被360度地审视。

为什么舆论不去追问,不去探究那个保安的行凶缘由呢?就像平台方在案发后说的那样:暴力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们相信,行凶者也必将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我丝毫不怀疑舆论的“正义感”,这些年,我们的正义感甚至有些过剩,唯一的理由无非是:缺乏流量。

那个保安不是留学生,没有留学归来送外卖的桥段,没有创业失败的情节;那个保安也没有平台背景,没有办法趁势享受一把批判平台批判资本的正义流量…….

没有流量没有话题的议题,干嘛要去花费精力讨论?

利刃挥向外卖员,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但不能让舆论的软刀再次挥向他的家人和其他无辜者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