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歌舞厅。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刘昕蕾
穿过大厅,走上二楼,脚下是一片朱红色的老式地砖,打眼望去,里面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傍晚五点,隔壁年轻人出没的酒吧才刚刚营业,这里的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显然,这里是和年轻人不同的两个世界。
四姐歌舞厅的老板就叫“四姐”,今年67岁。她从33岁就开始经营舞厅,这是她开的第五家。几十年来,她的顾客和她一起年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跳不动舞。她说,店里常来一位80多岁的顾客,他走路颤颤巍巍,每次跳舞都会找人扶着。
这家歌舞厅和武汉为数不多的其他同类老式歌舞厅一起,仿佛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产物,但它们却又为步入暮年生活的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另类的栖息所。
【1】四姐和她的歌舞厅
四姐歌舞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久远,它于2012年才开始营业,至今不过十余年。
歌舞厅老板四姐说,最开始舞厅名叫“四丫歌舞厅”,是以她小名命名的。后来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叫四丫有点说不过去”,就将“四丫”改成了 “四姐”。
四姐时髦、闪,今年67岁,穿一身皮草。她将头发染成彩色,梳成老式的发髻蓬得老高,她还戴着一副玳瑁猫眼眼镜,一笑起来,几条皱纹便出现在眼角。
四姐说,最开始,她做的是副食批发生意。但她年轻时一直喜欢跳舞,“没开歌舞厅的时候,我就爱跑到别家去跳。”
四姐。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刘昕蕾
后来她赚了些钱便自己开了一家,慢慢她发现,做副食批发生意总是压着货款,临了收回一堆欠条。不同的是,“歌舞厅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票钱”,后来她索性将副食店关了门,专心做起歌舞厅。
她开的第一家歌舞厅名叫“梦卡”,在老汉口的核心地段,那一年四姐才33岁。“我是中山大道开街那年开门的,那时算是武汉最大的歌舞厅了。上下占地都有一千多平。” 四姐说。
直到现在,四姐的歌舞厅还留有以前的家具。“以前人多的时候,一天有上千人来呢。”灯光音响师罗师傅说,他跟着四姐做了十几年。“早几年我们歌舞厅还有乐队驻唱,但这几年因为付不起乐队工资,就没再请了。”
【2】老年顾客们
四姐歌舞厅一天只开三场舞会,每场持续两个小时。早场从8点半开始,10点半结束。中场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3点半结束。而晚场开始时间则是傍晚7点半,一般到这个时候,大部分的顾客都陆续开始回家了。
这里的门票也很便宜,一进大门,便能看到一张价目表,早场7元,中午场和晚场都是10元。购票还免费送茶水一杯,可以免费续。
一位等待开场的熟客说,自己年纪大了,觉得四姐这里收费低,因此常来,“什么都讲求个节约,这里一直都是之前的价格,还有免费茶水,我就觉得蛮好的。”他说。
来此跳舞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刘昕蕾
来四姐歌舞厅的大多是中老年顾客。九派新闻在这里遇到一对老年夫妻,他们头发已经花白,明显上了年纪。
他们说,他们一周会有六天来这里跳舞。“退休后习惯了,来四姐歌舞厅跳跳舞,跳完买菜回家做饭,也可以锻炼身体。”
四姐说,舞厅经常能看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也是这里的常客,“他还跟我开玩笑说,四姐,我后半生都托给你了。”这位老人的儿女都在国外,走路已经有些不稳,每次来跳舞时,都要专门找人扶着。
四姐也有分析,很多老年人缺乏文娱活动,也缺乏社交场合,“我开这个歌舞厅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地方,这也是为了我自己,老了以后想多交些朋友。”
经常来歌舞厅跳舞的客人还互相拉了群,一个群名叫“春暖花开”,还有个叫“玫瑰战神”。“群里经常会组织旅游、唱歌,我退休后就一直跟着群里玩,我的时间都被这些活动填满了。”一位岁的阿姨说。
一位熟客则表示,因为舞厅,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前段时间,群里走了个人,我们就在群里组织去送他上山(下葬)。”
临近年关,场内的熟客相互约着年饭,不时有人邀请四姐去参加。四姐说,“我一年只在除夕到初二休三天,这里每天都有客人过来,我总是来看看才安心。”
“我今年67了,还能再做个三五年吧。这么多老主顾,我还是要一直做下去的。”四姐说。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刘昕蕾
编辑 陈伟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