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 >内容

北大戴锦华:当我看见北大工地的民工,我不想用“穷人”这个词!

2024-02-04 17:32:43来源:
导读前言看到农民工,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是不久前网络上的一个经典话题,很多网友的回答是,看到农民工的第一印象就是穷,其次就是辛苦和劳...

前言

看到农民工,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这是不久前网络上的一个经典话题,很多网友的回答是,看到农民工的第一印象就是穷,其次就是辛苦和劳累。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相同条件下,能选择更为轻松的工作,几乎没有人会选择成为一位农民工,因为要整日的在露天条件下工作,春天和秋天还好。

一旦到了夏天和秋天,那可就是相当的难熬了,而愿意当农民工的人,也是因为没有关系没有学历,为了碎银几两迫不得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农民工几乎和穷人是绑定在一起的。

为了不让孩子们重蹈覆辙,很多家长会在教育上花费大量的心思,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摆脱出身贫寒的命运。

然而,北大教授戴锦华却认为,往往越努力的人越心酸,农民工不能和“穷人”这个词挂钩。

让人心酸的真相

古往今来,“穷”这个字眼似乎一直在刺痛中国人的心弦。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穷,就要遭受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不仅要饿肚子,还要面临被富人欺辱和嘲笑的痛苦。

也因此,很多人宁愿牺牲身体健康也要摆脱穷苦的命运,但能实现的人却寥寥无几。

古代是靠科举,现代是靠高考,就算能考上的概率是微乎其微,但总归是给了人们力量,让他们有了盼头,不至于在迷茫中虚度一生。

然而,当聪明人去下定决心的努力时,却会发现,原来他们和富家子弟之间的差距竟然有这么大这么深。

戴锦华教授表示,现如今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寒门能否出贵子,野鸡窝里能不能飞出金凤凰,相较于个人的努力,更取决于社会资源的分配。

戴教授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就比如在1978年,她读大学的时候,能进入北京大学的概率是四百分之一。

就是四百个人里选一个,而放眼整个班级中,北大一个班五十名学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来自于的偏远的乡村。

而到了21世纪,虽然国家富强起来了,在教育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但是北大的新生班级中却鲜少再见到偏远乡村出来的穷学生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表示,能考上北大的学生,不论家庭条件如何,都是付出了与之相对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公平的。

诚然,在谈论社会资源分配不对等的时候,也要考虑现实因素。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虽然富家子弟考上北大也是付出了努力,但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寒门学子,难道他们就不努力了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许就会意识到,用努力不努力的标准来衡量富人和穷人,这本就是一种不太恰当的手段。

就比如在工地上的农民工,能说他们不努力吗?夏天,他们要顶着辣的太阳在工地上劳动,冬天,他们还要忍着严寒去做体力活。

如果单纯用体力劳动的多少来衡量的话,恐怕没有人能够比农民工这个群体更加努力。

但即便如此,人们在看到农民工时的第一印象依旧是“贫穷”,而且是带着嘲笑和蔑视的那种“贫穷”。

针对这一观点,不久前,网络上出现了这么一个说法,说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是源于自己的努力。

而穷人之所以在生活的泥潭中困苦挣扎,也是因为他们的懒惰和散漫。为了佐证这个观点,还有一些人拿出了例子。

就比如,富人在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往往是看书和学习,而穷人在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往往是刷视频和玩游戏。

这个事实不就是在说明,富人比穷人更勤奋吗?对此,也有些人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为什么穷人不能把刷手机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呢?

但面对这一观点,戴锦华教授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

这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

戴锦华教授表示,农民工从事的是高强度体力劳动,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来进行体力劳动。

而富人往往只需要动动手指,张张嘴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高薪水,这是因为富人从事的往往都是脑力劳动。

这个差距也导致了富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之后,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空闲时间来进行其他活动。

而农民工在一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后,身体上的疲倦让他们无暇再顾及其他事情,手机则是他们唯一能消遣的娱乐手段了。

并且,富人和农民工之间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是天差地别的,而富人在面对这种悬殊的差距时,下意识的就会从穷人的身上找原因。

而这个时候,穷人也会下意识和富人做出一样的行为,也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这或许是穷人和富人之间唯一的共同点了,但这并不代表着穷人的贫穷是完完全全来自于个人的,也不代表富人的成功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因为相比于个人力量,社会资源对个人能力带来的加成作用明显更大一些。

但很多人显然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如富人可以洋洋得意的在聚会上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而穷人只能在光线阴暗的房间里懊悔自己的过错一般。

也因此,戴教授呼吁这个社会应该多给穷人们一些关照和照顾,而不是用带着审视的视角去评判他们的过错。

并且,有很多人之所以是穷人,并不是因为他的的懒惰和散漫,而是因为他们就出生于一个缺少社会资源的环境里,他们如今所能从事的工作已经是自己所能达到的上限了。

就比如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拥有着很多教育资源,北大、清华等高层次大学也都设立在北京。

而河南,虽然有着多朝古都,和将近一亿的人口,但整个省只有郑州大学这一个211高校。并且不单单是河南,今年年初火出圈的山河四省,竞争都非常激烈。

早上五点半,山河四省的孩子们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晨读,晚上十点半,山河四省的孩子们才能回到宿舍开始休息。

但仍有一些孩子,会放弃休息时间,坐在楼道里看书学习。这对其他省的孩子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对山河四省的孩子来说,却是常态。

但让人无奈的是,山河四省的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这些坐到走廊地学习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也只能上个普普通通的高校。

你能说他们不努力吗?当然不能,因为这就是社会资源的差距。也因此,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说人就这一生不断做的事,就是和自己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吗?

考过研的人应该对考研英语刘晓燕老师有所耳闻,她每年在课程的最后都要说一句话,劝考生们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反。

考不上研,没关系,社会仍然有大把大把的工作等你,不一定非要考研才能有出息。

虽然刘晓燕老师的话确实有道理,但是每年的考研人数仍然在不断上升中,尤其是95后和零零后这一代孩子们。

似乎和考研死磕上了,一年考不上就考两年,两年考不上就考三年四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浮躁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

为了保证学习效率,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还选择暂时不去找工作,在家全职备考。能考上的话,当然是皆大欢喜,但成功的人毕竟只占少数。

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的努力,也要看到考研人数逐渐增长背后的无奈。

归根结底其实也就一句话,就是穷人家庭出生的孩子,可供选择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试错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

做生意没钱,好公司又进不去,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选择看起来最公平的方法,就是考公与考研。尽管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但你能说他们不努力吗?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戴锦华教授所说的“资源分布不均”一词的意思了,现实世界很难达到大同世界和理想国中的“绝对公平。”

也因此,很多穷人穷尽一生很可能连富人的起点都无法达到,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横亘在穷富之间的鸿沟确实太宽太深了。

但难以跨越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自暴自弃。正是因为看到了差距,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去努力。

至于有没有达到心中的目标,则是有着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失败者不能等同于穷人,穷人也不能和懒惰挂上钩。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尽人事,成天命

我们只要尽全力的去拼搏,就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半,接受失败的自己,与过去握手言和,生命应当是在享受中流逝,而不是懊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