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 >内容

莫迪信心满满谋求连任,执政10年给印度带来了什么?

2024-04-19 11:53:51来源:
导读印度近30年来最漫长、最昂贵的选举即将拉开帷幕。4月19日,印度第18届人民院(联邦议会下院)选举将正式开启,分七个阶段进行,历经44天,6...

印度近30年来最漫长、最昂贵的选举即将拉开帷幕。

4月19日,印度第18届人民院(联邦议会下院)选举将正式开启,分七个阶段进行,历经44天,6月1日结束,6月4日公布结果。

全印约2400多个政参选,约9.7亿登记选民将在100多万个投票站投票,选举预计耗资1.2万亿卢比(约合144亿美元)。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其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人民院共有545席,其中2席由印度直接指定,其余543席则由选民选出。在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的政或政联盟有权组阁,多数领袖一般出任印度。

此次大选主要是两大联盟之间的角逐:一是现任印度莫迪领导的、以印度人民(印人)为核心的“全国民主联盟”(NDA,由38个政组成),二是印度国大牵头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由26个政组成)。

莫迪已经执政两个任期,此次大选结果决定他能否开启第三个任期。

01

信心满满

目前,印人和NDA联盟选情明显占优,在各种民调中遥遥领先,莫迪本人亦信心满满。

印度民调机构“益普索—印度快巴”(Ipsos IndiaBus)今年3月5日发布的民调显示,莫迪支持率高达75%。印度舆论普遍认为,印人胜选、莫迪三度出任“几乎不可避免”,只是胜多胜少问题。印人竞选团队甚至乐观预计,印人牵头的NDA联盟有望拿下人民院400个议席,印人单可望斩获370席,超过修宪所需的2/3多数门槛。

当前,莫迪团队认为“胜负已定”,已着手提前布局下一任期,明确要求各部门制定“连任后的百日议程”及“未来五年路线图”。

4月10日,莫迪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公开喊话,强调“印中关系重要且意义重大,两国要抓紧解决边境地区旷日持久的问题,以便消除双边互动中的不正常现象”,丝毫不担心此番表态会被反对阵营攻击为“对中国示弱”而可能导致选票流失。

4月14日,印人发布名为《2024年保证书》(SankalpPatra 2024)的“施政纲领”,给印度选民画了一张“巨大的饼”,着眼于莫迪“在2047年即印度独立100周年之际带领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

《2024年保证书》强调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包括扩大高铁网络、推出“新时代”列车和现代机场、建设更多高速公路等,还提出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强国的宏伟计划。此外,莫迪还承诺要把印度建设成“商品国家”、防务制造商、全球铁路制造中心、飞机制造和MRO(维护、修理和大修)活动中心、造船基地以及半导体、芯片制造和生物制造中心等。

02

底气何来

首先,莫迪政府十年执政间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印度经济快速增长

莫迪自2014年5月首次上台执政以来,先后颁布“厕所革命”“税制变革”“废币改革”“基金”“数字印度”“印度制造”“新印度”“印度替代”等名目繁多的变革举措,深度塑造印度文化。2023年底,印人在拉贾斯坦邦、邦、恰蒂斯加尔邦议会选举中大胜,再次证明莫迪在“印地语心脏地带”受欢迎的程度。莫迪和印人团队还着力打破北印度的传统种姓藩篱,创设“新种姓”(穷人、青年、妇女、农民)理念,誓言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对冲国大等反对派主打的传统种姓话题。

印度政府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4%,高于此前市场预计的6.6%左右。这是印度在今年大选前最后一次公布GDP数据。印度统计部门将2023-2024财年(即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的增速预期从7.3%上调至7.6%。

其次,印人深谙“选举工程学” (Electoral Engineering),善用“莫迪溢价”和执政优势。

印人拥有约1.8亿名员,和其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历来精于选举造势,善于发动基数庞大的基层人员走街串巷登门拉票。

印人擅长设计选举口号,洞悉选民心理。比如,该铺天盖地宣传“为了每个人成长,在每个人的信任和每个人的努力下,大家共同努力”(Sabka Saath, Sabka Vikas, Sabka Vishwas, Sabka Prayas) ,用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口号去抓住选民的心。INDIA联盟成员之一、全国人民首普拉萨德调侃莫迪“没有家人”时,印人顺势宣传“14亿印度人民都是莫迪的家人”,轻松赚取一波流量。

印人还利用莫迪本人的高人气,将其塑造为“印度利益的守护神”的半人半神形象,在全国各个景点和年轻人活动较多地区放置莫迪画像,供民众拍照打卡。

第三,印人主打印度教民族主义,争取国内近10亿印度教支持。

过去十年间,“作为印度教国家的印度”与“多元统一、世俗化的印度”两种思潮在印国内激烈对撞,前者已逐渐占据压倒性优势,印度社会日益全面“印度教化”。莫迪政府斥巨资修建供奉印度教民族主义领袖的圣殿,不断从“印度教特性”视角重新书写印度文明史。印度中小学教科书删减了莫卧儿帝国历史、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圣雄甘地、古吉拉特邦暴乱等事件。

2023年5月,莫迪主导修建的印度新议会大厦举行揭幕仪式,大厦内置一幅“大婆罗多帝国”的构想地图,而“大婆罗多帝国”(Akhand Bharat)系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固守的核心执念之一。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领导人巴格瓦特在某次集会上公开宣称,印度将在10-15年内实现“大婆罗多帝国”的理想。

2023年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新德里峰会上,莫迪政府对外正式使用“巴拉特”新国名,强调新国名有利于淡化印度被殖民历史,重现古印度辉煌的古代历史和文化传统。

今年1月22日,莫迪为北部城市阿约提亚一座有争议的印度教罗摩神庙揭幕。这座印度教神庙建立在一座清真寺的废墟上。

尽管狂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令印度国内约两亿穆斯林及其他宗教信徒感到担忧,但却使得全印上下陷入“印度教至上”的亢奋之中,在大选年尤其有利于印人捞取选票。

03

隐患重重

无论此次大选后人民院议席如何分配,印度社会必将进一步全面向“印人体制”转轨。印度学者普遍认为,目前“印人体制”已全面取代“国大体制”,未来30年内印人或将长期主导印政坛,至少到2047年印独立100周年前都会如此。

同时,尽管印人全面造势“胜选板上钉钉”,但鉴于印度选举向来变化多端,印人也在着力防止2004年NDA联盟选前被普遍看好、结果却败选的历史重演。目前看,印人面临的挑战如下:

首先,莫迪宣传的“亮眼经济数据”和民众获得感之间有落差。

莫迪第二任期内,印度通胀及失业率高企,政府债务飙升。过去七八年间,莫迪政府兜售各种“印度制造”计划,但制造业占印GDP比重却从2015年的16%下降到2022年的13%,所谓“全球供应链离开中国、转进印度”的设想远未变为现实。IMF警告称,到2028财年,印度政府总债务(包括联邦和地方邦政府债务)可能超过该国GDP的100%。

过去10年,印度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在快速消费品、入门级汽车、铁路旅行等方面个人消费停滞不前,印度在吸引西方投资方面亦未达预期。农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印度发展的“痼疾”,近日印度农民再度“挺进新德里”,施压政府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印人在印度南部可能遭遇一定的反噬和挑战。

比如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印人的盟友“湿婆军”内部分裂,部分员自立门户,削弱了NDA联盟在马邦影响力。在卡纳塔克邦,尽管印人在该邦地方议会的28个议席中占25席,但该邦曾出现全国大选和地方选举结果相反的情况。2004年瓦杰帕伊领导的NDA联盟意外落选,主因正是印度南部地区选民突然转投国大,在铺天盖地的“闪亮印度”宣传中,把执政的NDA联盟打了个措手不及。即使此次大选后莫迪能顺利开启第三任期,其施政及改革恐将持续受南印地区性政的牵制。

第三,印度教民族主义狂热将对印度社会稳定构成较大威胁。

无论此次大选结果如何,印度宗教矛盾、尤其印度教与穆斯林的矛盾累积必将成为印度社会的重大隐患。

宗教问题一直是印度社会的“隐形炸弹”。在国大执政期间,该问题被选择性压制而显得不太严重。印人执政10年来,印度政客经常公然发表反穆斯林且违背世俗主义的言论,但在印度国内不仅不被谴责,反而还能增强自身影响力,完全打破了长期以来印度社会遵循的规范。近几年,印人推出各种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推进所谓“四个一工程”(一个民族国家即巴拉特、一个合并了国选与邦选的选举、一种语言即印地语,一种宗教即印度教)。

印度批评人士指出,在阿约提亚清真寺遗址上重建印度教大神罗摩的神庙,人为抹掉印度历史上穆斯林政权的印迹,在多达两亿的印度穆斯林内心划了“一道难以磨灭的深深伤痕”。

2023年12月,印度最高做出裁定,支持2019年8月莫迪政府废除关于给与“查谟与克什米尔地区”高度自治地位的印度宪法第370条,并将该地区地位降级为“直辖区”的决定。印度国内批评人士认为,此次裁决是印人政府为打压印度唯一穆斯林占多数地区而采取的又一手段,“取消该地区高度自治地位是对印度教占多数的其他邦选民的直接迎合”。

除了与穆斯林之外,印度教与其他之间也存在矛盾。2023年5月,曼尼普尔邦信仰印度教的梅泰人希望获得“表列部落”的地位,以便在土地、贷款和工作机会方面获得优待,引发了以为主的库基人的抗议。抗议活动随后升级为大规模骚乱和暴力冲突。印媒估计,骚乱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30人,200人受伤,3.5万人流离失所,1700间房屋被烧毁。尽管目前该邦骚乱已暂时平息,但如果冲突各方不愿就资源的公平分配进行建设性对话,未来发生暴力冲突的风险还在。

此外,近些年,印度政府与锡克教之间的矛盾在国际上越闹越大。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南亚地区原有各土邦被并入印度或巴基斯坦,部分激进锡克的建国梦破裂,发起“卡利斯坦运动”,要求在印境内的旁遮普邦实行自治,并在美英加澳等国建成了颇具规模的锡克社区。印度政府将“卡利斯坦运动”视为恐怖组织,将其活动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2023年2月,为抓捕锡克教领袖阿姆里帕尔·辛格,印政府不惜断了旁遮普邦2700万人的网络。

2023年6月,“卡利斯坦运动”另一领袖哈迪普·尼贾尔在加拿大被暗杀,随后印加两国爆发严重外交危机。11月,美国纽约市联邦检方就一起在美国境内针对锡克教领袖古尔帕特万特·潘农的暗杀未遂案提起公诉,指控一名印度官员为主谋。美印关系因此出现新嫌隙。

有印度学者指出,“卡利斯坦运动”的国际化本质上是印国内族群矛盾向海外扩散的体现,该运动与其说是分离主义组织,不如说展现了旁遮普邦民众对印人政府治理不善、导致宗教矛盾长期累积的激愤。

综上所述,2024年的印度人民院选举绝非一场普通意义上的例行大选。这次选举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未来至少5-10年内印度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对内对外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总体基调,也攸关这一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能否持续保持稳定。(作者:蓝建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