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小编都会为大家带来一些知识类的文章,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引物长度越长,到底是特异性增加还是减少呢?方面的消息知识,那么如果各位小伙伴感兴趣的话可以,认真的查阅一下下面的内容哦。
引物长度越长,特异性增加。但是也要在一定范围内才正确。不是引物越长越好的。
“引物越长,能够配对的概率减少,所以特异性增加or引物越长,包含的碱基越多,发生错配的概率就越高”都对,是从问题的不同角度考量的。前者是从避免随机结合的角度看,后者是从碱基配对的精度上看。所以不能一刀切。
但是,就配对精度上来说,这个不是引物应该考虑的,因为任何一个碱基配对的时候都有可能出错,并且是独立事件。总体上看较长引物包含的碱基多,总概率增加,但是不代表每个碱基配对精度有改变。哪怕只有1BP的引物,还是存在错配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特异性。
芝士回答,版权必究列段,未经许天可,不得收养转载
一般来说,1。引物长度要大于16BP,一般为20到24个最合适,因为4的16次方=4290000000,大于了哺乳动物单倍体基因组300000000的数量,可以防止随机结合了。
2。引物与靶序列间的Tm值不应该小于55度。小雨30BP的引物按照Tm=4(G+C)+2(A+T)来估计。
3。引物不应该有发卡结构,不能有4BP以上的回文序列
4。2个引物之间不应该有大于4BP的互补序列或者同源序列。在3`端不应该有任何互补碱基,避免引物二聚体。
4。碱基分布竟可能均匀,G+C接近50%
下着自此结系计根放名科算写。
要满足以上4个条件,难度随着引物长度增加而急剧加大。。。所以长度适中就好。一般来说,避免了随机结合就能保证其特异性了。
着业天通果,料品九改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