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内容

试析:漕运背后的问题,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2023-03-27 16:55:11来源:
导读 原标题:试析:漕运背后的问题,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古人云“...

原标题:试析:漕运背后的问题,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谁若是违背了这一自然生存基础,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比如,明朝嘉靖年间就是因为朝廷过于提倡“封海禁倭”,以至于倭寇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为何会如此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而言,海洋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朝廷封海剥夺了他们的经济来源,自然就会导致百姓不得不加入“倭寇”团队,在沿海烧杀抢掠而活命。

由此观之,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其两面性,使用不得当便会造成社会动荡,使用得当就会造福老百姓、恩泽于天下,古代的河运(漕运)便是如此。

一、漕运取海运而代之

远古时期,江河湖海不仅会给百姓带来便利,也会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隐患,比如河流会引发巨大的水患,河流也会造成道路中断引发交通不便利的问题。

不过,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提高,船只的出现改变了河流弊大于利的问题,老百姓开始以河流为载体发展水上运输,比如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就曾挖掘人工河向前线输送物资。

秦国时期,为了改变关中大地不能种植的问题,秦始皇还任命郑国修筑了郑国渠。秦朝统一天下后,始皇帝又修筑了一条沟通南北的灵渠,此人工运河也是为了满足军事需求的。

像这种通过利用河流资源来达到运送的目的就是最早期的“漕运”,不过相比于漕运早期的古人还是喜欢海洋运输,主要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的海岸线非常的长且覆盖面积极广,相比于漕运来说海运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前期无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

古代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老百姓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若是全部的力量都用于修筑运河无疑对农业发展不利,所以沿海地区大部分都利用海运,而内陆国家多使用陆路运输。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海洋运输也是如此,它有利也有弊,海运的前期投入虽然很小,但所要承担的风险却很大,稍有不慎便会船翻人亡,至今都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海运比于漕运的“前期投入”不再具备优势,再加上漕运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风险低,慢慢就成为了一种物资运输主流。

当然,漕运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民生经济,还容易涉及到稳定的问题,一般而言运河的挖掘不会轻易进行。

二、漕运背后到来的问题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江河湖海虽然各个地区都有,但并不是所有的水道都可以作为漕运通道,根本原因就是河道堵塞太严重,难以承载船体的重量。

因此想要使得河道满足漕运的条件,就必须要对河道进行相应的修缮工作,比如拓展河道的宽度、挖深河道的深度,水量充足才可保障漕运通畅。

如上述所言,古人的生产力并不发达,所以这些任务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投入。先不说人力、物力和财力会耗费多少,单单时间上面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小运河需要好几年,大运河甚至需要几十年。

隋朝时期,隋炀帝开辟的京杭大运河终隋一朝都没有完成,后来唐朝在其基础上进行修缮,才慢慢满足了漕运的基本需求,加强了南北经济的沟通与交流。

宋元时期,两个朝代又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了完善,严格来说此时才算是真正把运河建成。也是因为如此,宋元时期的漕运经济非常发达,甚至于促进了纸币交子的出现。

通过上面的描述不难发现,隋唐时期就开始挖掘的大运河到宋元时期才开始反馈百姓,如此巨大的一个工程却不能够让贡献者受益,这也是古代很多百姓对修筑运河印象不好的原因之一。

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修建河道也是一种违背自然法则的做法,运河工程辐射范围较小好好说,若是运河影响的区域较大甚至对自然条件都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运河一旦修建成功会改变某些地区的水文环境,若当地防洪意识比较好或许会因漕运的便利而得利,若是当地的防患意识较为浅薄(以前没有河道),再加上防洪设施几乎不具备,水季很容易引发巨大的洪涝灾害。

另外运河对河水的水量要求也比较高,一旦遇到旱灾朝廷为了保障漕运的运输,会遏制百姓从河道中取水灌溉,也会直接造成老百姓的经济损失和生活水平。

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北宋时期百姓、漕运和朝廷之间的矛盾就没有断绝过,朝廷为了保障商业经济的发展而牺牲农业经济,以至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漕运所带来的便利性

无论在任何时候,修建运河短期内会对老百姓产生极大的负担,可若是从长期来看,漕运所带来的便利性不仅让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也会促进河道周边城镇的经济繁荣发展。

隋唐之后我国的农业制度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农业产品不再仅仅只限于粮食,“货殖”之间的快速转化使得农产品经济化的速度加快,也就是说漕运会带动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城市的发展也在无形中被提高,粮食、粮食副产品以及其它农牧业产品,与城镇中手工业产品的交换也可促进经济的提升。

以宋朝时期为例,有时候土地粮食的产量会出现大量的剩余,这些剩余价值在农民的手里难以发挥大的作用,可通过漕运便可与全国许多地方进行物资交换,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利用的目的。

有时候一个国家的交通越是便利,全国各地的资源共享程度就越高,百姓生活稳定自然也就会保障政权稳定,这便是漕运的隐藏作用之一。

除了粮食产品之外,木材、布匹和瓷器等也是漕运可运输的常见产品,其中包含的利益和势巨大的。

古时候南方的珍贵木材在北方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而运输木材最好的渠道便是水利运输,漕运则完全满足木材运送的所有条件。

若是单一通过陆路运输木材,不仅单次运输的数量比较少,而且效率和利益还非常低下,商品贸易没有利益的产生谁又会去做这件事情呢?

古代的布匹也是一种地域化很强的商品,当然布匹本身并不具备太大的差异化,主要是布匹上面的图案、纺织技巧等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手法,而不同手法有会产生不同的产品。

古人的技术保护观念很强,就像是现代利用专利垄断来赚钱一样,一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技术体系绝对不会普及开来,这就容易造成南方、北方的布匹种类不同。

南方优秀布匹想要大量运送到北方,很显然陆路运输的成本更高,漕运不仅单次运输量极其庞大,期间所消耗的成本也是非常有限的,一来一回就会产生巨大的利润差。

瓷器与布匹一样因技术壁垒高、差异化高,再加上陆路运输对瓷器安全保障不是很高,漕运成为了瓷器运输的最佳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

商品种类不断丰富、商品交换的数量不断提升,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这两种经济体系又会促进繁荣商业区的形成,进一步反哺商业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商业区的形成总是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才会出现,因为便利的交通才有利于货品的运输和销售,漕运就属于其中之一。

回看两宋时期的经济,运河周边的城镇无疑都是受益群体,河道两旁的小商小贩非常多,城镇内的商品店铺也非常多,甚至会促进规模市场的形成。

沿河地区的市场稳定之后,漕运带来的规模经济体系又会不断向四周扩张,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市场、小集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集市又会变成大市场。

两宋时期,漕运河道的周围就存在许许多多的商业区,这些商业区中形形的产业数之不尽、各种各样的店铺林立,为朝廷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税收利益。

漕运的出现也会改变城镇、乡镇的经济模式,比如一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不再会变成流民,他们可以去各大码头工作赚取生活的经济来源。

漕运经济的规模化一般都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剩余的人力资源得到利用便会产生相应的效益,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劳动力的大量集中又会促进餐饮行业的发展。

现如今提及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商业繁荣,而宋朝商业繁荣的基础便是便利的漕运,这是当时商业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两宋商业贸易繁荣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