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精神心理科 姜涛
编辑 | 施桂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类的进化历史长河中,语言的出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情感沟通,同时语言在相互交流中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认知、行为等。良好的沟通能够提高效率、增进协作,当交流出现阻碍时,不仅会造成信息交换的偏差,甚至还可能影响人际关系或引发疾病。顺义妇儿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姜涛在接诊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前来咨询的家庭会在相处模式或沟通方式上显露出一些问题,在这里分享两个案例给大家进行参考。
案例1 被忽视的情感
小丸子是家中独生子,3岁,父母每天在外工作,由奶奶在家照顾他。奶奶带小丸子出去玩耍时,经常跟同龄的邻居聊家常,小丸子则和朋友在一旁堆沙堡。当小丸子摆出一个城堡时,带着期许的神情分享:“奶奶,快看我摆的城堡多好看!”奶奶则在一旁象征性地回应到:“乖宝,真好看!”,小丸子感受到奶奶的敷衍,便加强语气命令式地说:“奶奶,看!我摆了大城堡”,奶奶这时仍然草草回应:“好的宝贝,摆的真好”,小丸子不悦,跑过来打了一下跟奶奶聊天的邻居,并强制拉扯奶奶来看自己的作品,这时候奶奶开始批评小丸子:“小孩子不听话,不能,这样不礼貌”。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自信心是从很小的事情里建立起来的,可能是堆积木、摆玩具,也可能是家长的关心、鼓励、肯定等。案例中,当小丸子摆出大城堡时,最开始是带着愉快和富有成就感的心情去分享自己的作品,当遭到敷衍和忽视后,小丸子后续的情绪反应和言语都带有命令口吻。然而,这样仍遭冷落后,小丸子便以问题行为来代替回应,如攻击、强制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孩子以一种正向良好的言语和心态去沟通分享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这容易导致问题行为出现。而此时,家长往往忽略之前跟孩子的沟通互动,反而将所有注意力聚焦到这种不良行为上,甚至还会因此给予严厉批评。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会下降,并且逐渐变得不愿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能变得孤僻、冷漠、暴躁,容易极端化处理问题。
案例 2 棍棒之下出英才
小文今年刚刚升入高中,学习的压力以及跟家人关系的紧张,让自己的情绪崩溃,小文逐渐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哭泣,甚至有轻生的想法。据母亲反馈,孩子父亲认为孩子做得不好就应该批评、打骂,并且认为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长期在:“你就是应该……”“别人都可以,你怎么……”“快点抓紧时间把……”“就你有问题,别人怎么……”“现在就让你学好习,怎么就这么困难……”等语言暴力下生存,长期的压抑,跟父亲有多次的言语和肢体冲突,来诊时小文明确表述,现在即便父亲在家不说话也会感到如坐针毡,如果不是因为母亲,自己早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小文的遭遇可能是现在一部分家庭的缩影,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了自己甚至家庭的首要任务,学习的任务使得孩子承受身体上的劳累和精神上的压力,这时候父亲的主观意识和要求又给了小文增加另外一层枷锁。小文的父亲在言语沟通上明显带有辱骂、责备、埋怨等情绪,而良好的沟通需要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层面上,这样来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能够增加对彼此的认同和理解。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走不进孩子的内心,觉得孩子有什么事都不愿意说,还有一些家长将这些情况当作孩子课业压力的正常反应。部分家长看到或关心的只有自己认为重要的,如学业成绩、上课状态、生活习惯等,而忽略了成绩、生活习惯改变等背后的问题。长期生长在这种语言暴力下的孩子,会变得自我否定、自卑、懦弱、胆小、孤独,这些不良情绪成了伴随他们的印记,潜移默化也会对自身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一生。
孩子成长的背后会出现各种问题,每个孩子应对不同问题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许多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提供各种培训、教材、师资,毫不吝啬金钱,殊不知良好的性格培养也会影响孩子一生,性格往往是孩子成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石。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们需要保持理智、清醒,学会帮助孩子处理家庭、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和环境,以此来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素质。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自强、自尊、自信、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