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内容

吴楠:如何在熟悉的展品前看到新意? | 不如一见No.53

2023-03-29 18:24:36来源:
导读 原标题:吴楠:如何在熟悉的展品前看到新意? | 不如一见No.532月18日起,由炎黄艺术馆策划推出的“数风流人物——黄胄肖像画精品展”正...

原标题:吴楠:如何在熟悉的展品前看到新意? | 不如一见No.53

2月18日起,由炎黄艺术馆策划推出的“数风流人物——黄胄肖像画精品展”正式亮相。

黄胄肖像画精品展:把刻画对象当作老师,展示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

我们这次黄胄先生的肖像画展,实际上是我们炎黄艺术馆常设展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每年都会把黄胄先生的作品分门别类,长期地在我们炎黄艺术馆进行陈列展示。

黄胄先生生前所画的作品的门类众多,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作品都非常多,所以我们也会经过整理,然后分成不同的单元和板块。每一年我们大致会更新这样一个主题,来陈列在我们的常设展厅里边,给观众来展示。

今年我们的主题是黄胄先生的人物肖像画,所以在人物肖像画的单元,我们选取了二十余件,黄胄先生在50年代到60年代,创作和写生的这样一批作品,这批作品尺幅都很小,大部分来自于黄胄先生去新疆的采风和写生,这个是特点之一。我们在展示黄胄先生一些大型创作的展厅当中,更换了两件黄胄先生的人物画,以人物为主的大型的创作,也可以说是历史题材的创作。

那么这次我们不光是展出了他的人物的创作,还把一些周边的比如说围绕它的主题创作,黄胄先生所进行的一些绘画的小稿,或者是铅笔稿或者是写生,或者是一些草稿等,把这些和它主题创作相关联的一起展出来了。目的是让大家能不光看到黄胄先生的创作的面貌,还同时能通过这些黄胄先生为了创作所收集的这些素材,一起和他的创作作品互相比较着去看,从而能够体会到完成一件艺术作品黄胄先生需要花多少的心血,在这上面下了多少的功夫,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大家也可以看到生活和绘画,生活和艺术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在黄胄先生笔下,以及在黄胄先生的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

正因为黄胄先生有了这么多的速写和素材的这种积累,这么多次的写生,所以他才有后来的艺术的高峰,创作的高峰。这也是为什么黄胄先生他的人物画有着独特的面貌,它体现了对生活和对艺术的两种,两个层面的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黄胄先生这些平生所画的这些素材速写,无论是水墨速写,还是铅笔碳笔的速写写生,看到黄胄先生多次去新疆、去青海等,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兄弟,还有边防战士们吃住在一起。

黄胄先生并没有把他们简单的当做对象或者模特去画,而是把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兄弟同胞作为老师,再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学习,去锻炼自己的绘画,去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值得我们后来的学子去学习的一点,也是容易忽略的一点。那么现在交通方便,这种绘画的材料也更能够轻易地去获得,但是往往我们忽略了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对象的一种态度。我相信大家如果看到了我们此次的展览,也一定会有同感。黄胄先生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对当地人物的刻画,把他们当做老师,而不是简单的模特对象。

如何在熟悉的展品前看到新意?

既然是结合这个展览,我先从这个展览说起,《形·影·神——炎黄艺术馆藏皮影、剪纸展》也是经过了我们一年的策划和筹备,然后2023年的春节期间开展,一直会展到4月2号,皮影跟剪纸其实大家都很熟悉,那究竟怎么把皮影和剪纸展示给大家?这个是这次展览的一个重点。

所以我们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么在熟悉的展品面前还能看到新意,还能重新激活大家对它们的这个兴趣?以往我们展过皮影,这也展过剪纸,也展过年画,还有一些民间美术的展览。但是过去,展览剪纸我们都是放在画框里,让大家去解读剪纸的含义,它的地域性的色彩,以及里面这些符号图腾的一些内涵。但是这一次我们想怎么直接通过给观众的这种视觉上的呈现,然后重新激活对民间艺术的好奇。所以我们就把剪纸和皮影一同通过光的变化,以这种观看方式来欣赏剪纸和皮影。

比如说皮影,我们这次在整理这些皮影展品的时候,发现黄胄先生曾经收藏了上千件皮影,这个皮影主要的来源地都是河北乐亭县,也就是乐亭的驴皮影。

这些皮影因为年代的久远,已经不能再表演了,所以在展出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想怎么能在大家对它既熟悉又有距离的这么一个现状之下,让人重新产生对它的兴趣。

所以我们就把皮影用灯箱以及一些简单的这种装置,(让)剪纸回到我们搭建的这种窗户上,换了一种观看的视角,让大家去重新再看它。我们是想让大家看到我们对这些东西的不同的陈列方式,也让大家由这个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把皮影和剪纸传统的东西带到当下,也带到未来。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皮影跟剪纸本身它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它就像两把钥匙,在这个展览里我们通过这两把钥匙,让大家也看到自己的生活,也在把这个观看的方式也可以让大家运用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比如说美术的同行、设计师、建筑师,或者是插画师等,让他们能够站在现在的这个时代,重新再审视这些我们民族、民间的这样的素材,在给它们注入新鲜的血液的输送,也把这些东西通过他们的能力再发挥出来,再把这些东西的美重新表达出来。

所以在互动环节上,它就不能是我们单方面的展示,观众需要一定的参与感。这种参与它不是单纯的这种体验式或者快餐式、找答案式或者打卡式的这种体验方式,我们也想告诉大家,还有一种展览的方式,它不一定给你提供答案,它可能会给你提出更多的问题,自己去思考,它可能是一个开放式的展览。

所以我们在这样的角度上,设定了一些去科技化的这种体验和互动方式。比如说在我们的展览现场,大家会发现文字很少,当然文字少,一方面是因为整场的光线很暗,另一方面是我们更愿意让大家自己去发现展品和这种展出方式的其中的含义。因为你自己去发现了,所以你就跟这个展览和这种展品以及展示方式之间发生了一种互动关系,就不经意的会联想到自己的行业或者自己的这个领域。

比如说我们做了一对兔爷,这兔爷是一个以药神的形象来出现在这个展览现场当中的,然后我们又通过这种皮影的语言,或者说用皮影的这种语法,把它给制作出来,通过人拉动兔爷的线,兔爷会产生一定的动态,但是这个装置没有任何的说明,具体你在哪拉,我们也没有明确告知,并且特意隐去了相关的文字。

如果大家习惯了快餐式的看展,可能你永远也不知道那个装置可以动,但是如果你去发现这些东西,那么可能就会发现这个展览的一些亮点。

如果要是习惯被告知,可能就没有什么看头,可能你5分钟就看完了,或者1分钟就都看完就可以离开了。

但是我们就特意的没有给观众提示,因为过去在一些展场,一些公共场所,会告诉你更多的是不能做什么,比如说不许大声喧哗,比方说不许追跑打闹,不许打电话,虽然它提示的内容没错,但是它都是以一种否定的形式在告诉你,所以这样的话人们头脑中就出现了好多“不”,所以这个展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可以做什么,告诉大家你可以这样看,你也可以坐下来看,你也可以很快的走马观花似的看完,然后你也可以某个地方你尝试了一个互动装置,它会给你一个惊喜。

所以实际上这个展览大家看不到在展场上告诉你不能干什么,实际上展场可干的事情很多,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展览去看,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空间,坐在我们提供的座垫上,写一篇文案,或者干点自己的事儿,甚至说你自己也可以带个小凳子来,在哪个角落里坐一会儿,或者想点事儿,让时间这么慢慢过去,或者有些在家里想不清楚的一些工作上的东西,也许你到这儿来有了新的灵感。甚至是如果你是设计师或者是建筑师等,有可能你来看了我们的这个皮影或者剪纸的某些纹样,也许能给你新的灵感。

所以这个展场实际上它是这样的一个空间,这种互动方式它不是及时发生的,它也不是很快就有结果的。所以像这类展览和我们刚才提到的黄胄先生的长期陈列展,它就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两种展示方式,黄胄先生的展览,我们会提供尽量详实的作品的资料,以及一些辅助性的说明文字,目的是让人去,因为黄胄先生很多人了解,但是了解的不那么细致,不那么全面,恰恰需要更多的文字的导入,让大家去解读作品,然后通过作品去还原黄胄先生的这种艺术人生。

那么我们馆藏的这个剪纸和民间美术的这个展览,恰恰是走的另一个方向。它通过去文字化,或者是去这种标准答案的话,给大家一个空间,把很多问题很多答案留给观众自己,答案它不是唯一的。

作为中国第一家民办艺术馆,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

吴楠:炎黄艺术馆从1991年建成开馆,一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当年,炎黄艺术馆的成立,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炎黄艺术馆是黄胄先生的最后一件作品,他把他的所有的精力和心血甚至生命都放在了炎黄艺术馆上面,不光放在了炎黄艺术馆的筹建上,也放在了炎黄艺术馆的运营上。

黄胄先生建成了中国第一家民办的艺术馆,同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民办模式的艺术馆,才让我们后人不断去思考怎样去运营它。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下,和不同的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的情况下,这个艺术馆它存在的意义和能给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到底是什么?30年来,我们在不同的时期都在思考,并且实践着艺术馆运营的方式。

站在当时的历史时期看,炎黄艺术馆它承载着展示和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这样一个平台,发挥了这样一个作用。

2000年之后,民营美术馆像雨后春笋一样生发出来,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也越来越活跃,那么艺术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是炎黄艺术馆历经了十年的风雨之后的一个时代了。所以在中国民营美术整体的发展的一个脉络,和炎黄艺术馆自身的这样一个生命脉络,它并不是同步的。我们可能要重新去看炎黄艺术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环境的情况下,该做怎么样的调整。

如果从现在2023年开始,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新的一个征程的话,我们现在也愿意让更多的人借这个机会重新再认识这个炎黄艺术馆。

就像原来很多人觉得炎黄艺术馆它完全是一家官方的美术馆,跟人们普通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实际上我们在这儿已经坐落了30多年,大家不陌生,所以我们现在这些年做的工作就是消除这种距离,怎么消除呢?我们就会通过各种展览活动,然后我们也面向社会,一些艺术机构,个人或者团体甚至一些院校,他们也会来租用我们的展厅来办自己的展览。

这就实现了炎黄艺术馆的一个职能,它通过吸收了社会的资源,然后又反哺给这个社会。我们自己得以有相对可以支配的资金,来筹备我们自己馆藏的展览来提供给大家。

那第二部分就是直接面向观众,也就是我们要给观众们传达什么。炎黄艺术馆最基本、最核心的职能就是办展览和看展览。所以一切的公共活动,这种公共教育公益活动,势必要围绕着展览展开。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方面吸收社会资源来办展,那么它就有两方面的好处,一个是给公众提供了观展机会,一个是我们也可以更好的发挥这种社会的文化服务的这个角色。

第三就是我们自己也有充分的资金去办展,然后围绕我们自己办的展览,再可以展开很多公共的活动,让大家直接能够参与到艺术馆的活动中来。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一直的发展重点。

文 | 袁立聪,摄影 | 张妮,剪辑 | 丁丽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