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内容

东辽县白泉镇兴泉村:编出“金笤帚” 走上致富路_吉林

2023-08-23 17:48:53来源:
导读8月14日,天空初晴,东辽县白泉镇兴泉村里又传出了绑扎笤帚的“咔哒”声。手工编织笤帚在这里已有40多年的历史,如今有5户村民从事笤帚制作...

8月14日,天空初晴,东辽县白泉镇兴泉村里又传出了绑扎笤帚的“咔哒”声。手工编织笤帚在这里已有40多年的历史,如今有5户村民从事笤帚制作,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年产笤帚300万把,产值超过2000万元。

在王宏利家的笤帚作坊,已经泡好的高粱糜子堆放在工人手边,大家娴熟地在捆绑机上操作着,这里的工人均是来自本村的村民。已经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王维臣动作一气呵成,他说:“像我们这样,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计件工资,肯定编得越快越好,但咱这质量也绝对不差。”

在王维臣前面工位上,使用木桩捆绑的吕福仁说:“这里离家近,不耽误干农活,还能赚得一份打工的收入,不比在外面打工差,也不觉得累。”配合着铁丝的勒痕,结实的捆扎绳将糜子捆牢,平均每4分钟就能编好一把笤帚,大家的效率不相上下。

从老一辈人的手中学来的编扎手艺将小产业经营壮大,成为了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兴泉村驻村第一王帝告诉记者:“我们村的笤帚已经销售到辽宁、新疆等十多个省份了,基本上是订单式生产,销路有保障。通过产业整合我们成立了村合作社,通过注入乡村振兴资金,获取利润分红,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在村子里,随处可见码放成“井”字形的笤帚垛,既通风又能保证光照充足。工人们说,“要晒到一摇晃就能听见清脆的糜子声才算好,接着就能打包发货了。”

立足自身优势,王帝一直在琢磨利润更大的笤帚工艺品之路,他说:“比起现在每把笤帚几毛钱的利润,我得找找更多的‘来钱道’,接下来要与工艺品编织的商家接触,让咱们的产业内容更加丰富,带动村民致富,为村里增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