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陶辛水韵荷花景区,游客或乘坐游船在荷花荡中游览,或在荷花从中赏花、拍照。本报通讯员 王玉实 摄
2023年2月21日,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西河古镇,游客与古镇居民在百家宴上同吃同乐。本报通讯员 肖本祥 摄
农民运动会畅享丰收的喜悦。本报记者 沈宫石 摄
广场舞比赛“舞”出精气神。本报记者 沈宫石 摄
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坚持规划引领,将乡村民俗、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文化节庆、体育活动等各类文化社会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精心打造,实现乡村文化资源与城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活力。今年10月,该区跻身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文旅融合 营造乡村振兴“烟火气”
走进西河古镇,青砖小瓦重重叠叠,高高的马头墙鳞次栉比,青石板路上依稀可见的纹理,透着绿意,漾着生机,折射出代代居民的坚毅。
位于湾沚区红杨镇的西河古镇临江而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随着岁月变迁,年轻人相继外出打工,历史上因商繁荣的古镇逐渐变得冷清。现如今,这里每年一度上演的“月上西河”民俗文化节,让古镇重焕活力,成为许多游客节日期间心仪的“诗与远方”。
点茶、川剧变脸、古彩戏法……在今年的第七届“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节上,创新国风主题系列活动、民俗非遗项目近距离体验等融“古”创“新”的做法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西河古镇再度“出圈”。
“八分陆地二分水,四分岗丘六分圩”,作为古鸠兹文化发祥地,湾沚区传统乡土文化资源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境内现存楚王城、南唐九十殿、北宋东门渡官窑、南宋珩琅塔、西河古镇等古迹。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1处,区级以上非遗项目66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0个),九十殿庙会、八社神灯、古琴斫制工艺等一批非遗项目均已形成产业化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如何因地制宜实施“文化赋魂”,让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成为湾沚区发展的必答题。立足丰富的乡村文化业态和民俗文化活动,湾沚区通过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力度,深度挖掘和活化江南圩田文化、水文化、古鸠兹文化、荷文化及新时代湾沚创业创新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培育出陶辛水韵、西河古镇、枕水官巷、和平森林公园、珩瑯山玫瑰谷等一批乡村文旅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立根铸魂。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湾沚区通过采取“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文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创新、组织领办合作社和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等核心举措,打造“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等试点项目,探索走出“政府出规则、企业出资本、市场出运营、能人出智慧、村集体出资源、村民出力量”的乡村共富新路。
近年来,湾沚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举办“月上西河”民俗文化节、庙会文化周等诸多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振兴和旅游消费有机结合。2022年以来,共接待国内游客828.2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3.9亿元。
创新业态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湾沚区陶辛镇七房村,艺术家们将传统民居改造成油画馆、艺术集市、科技工作室……整个村落展现出不一样的乡村风貌。
这样的村落越来越多,湾沚区殷港艺创小镇以“流浪者画室”起步,赋予闲置工业集中区老厂房“新生命”,将乡村文创变为“美丽乡村的最佳搭档”,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镇人气越来越旺,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数年前,殷港工业集中区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顶峰1979文化创意园”应运而生,一批艺术人才集聚小镇,走出一条“艺创+”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目前,殷港艺创小镇的主导产业产值已突破10亿元,孵化培育小微型企业100多家,吸引1000多人返乡就业创业,小镇常住人口从最初的2000多人增加到近1.5万人。“‘艺创+’赋能乡村振兴殷港模式”作为创新模式在湾沚及长三角周边区域推广实践。
近年来,湾沚区着力搭建“乡村振兴创平台和艺术人才梦工厂”,积极引进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投资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在产业、人才、项目、资金、创意、技术等多链合一上持续发力。通过引导文创企业、平台向乡村拓展业务、落地经营,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提供创意设计服务,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文化附加值。殷港艺创小镇自创立以来完成乡村全案设计项目30余个、农产品包装设计1000余件、乡村IP设计30余个。其精心打造的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项目为湾沚区赢得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举办地,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群众致富的典范。
为构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格”的多元发展态势,湾沚区因地制宜,依托航空产业,推动航空研学、航空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造了航空小镇、香荷科普飞行营地、西航航空研学、北航通航创新园等一批“航空+”项目。其中,航空小镇先后获批17个临时空域和14条临时航线,实现应急救援、飞行培训、低空观光、航拍摄影等通航业务全覆盖,累计作业飞行2000余架次。在香荷科普飞行营地,游客可以参与自转旋翼机、动力三角翼、热气球等丰富多彩的飞行项目,大大提升了游玩趣味指数。
如今,在湾沚大地上,以红色文化、航空文化、农耕文化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楚王城航空飞行营地、鸠兹湾共富乡村艺创营地、九十殿文博研学营地、香荷飞行营地等多点呈现的营地产业经济快速兴起……这些现象级旅游新品的精彩呈现,有力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湾沚区现已引进培育20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文化产业集聚态势明显,重大项目投资持续增加,促进了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数字科技等多元业态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在湾沚区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统筹规划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绿色湾沚、活力新城;生态六郎、水上慢城;千年古圩、水韵陶辛;绿色生态、休闲红杨;鸠兹城源、古韵花桥……近年来,湾沚区借力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生态资源,引导全区5镇共同发力,精准定位,错位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打造出湾沚镇“旅游+工业”模式、六郎镇“旅游+现代文创”模式、陶辛镇“旅游+小镇”模式、红杨镇“旅游+民宿”模式、花桥镇“旅游+民俗”模式,不断拓展延伸旅游产业链,一批“主题村”“美食村”“双微点”“旅游名镇、名村”等文旅亮点如雨后春笋,形成多个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深度融入乡村建设,以“春季踏青、夏季观荷、秋季采摘、冬季养生”为特色的四季旅游和自驾游为乡村发展带来人气、生气、财气,加快了文旅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作为全省唯一省级特色小镇全域覆盖的县区,湾沚将特色小镇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突破口,抓住“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这一关键特征,梯次培育兼具产业和文化特质的特色小镇,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群众共同富裕。针对特色小镇的不同产业,“量身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激活特色小镇投融资链条,引导金融机构对产业实行定向支持。此外,通过人才团队政策,为特色小镇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股权投资,孵化特色小镇优质项目。
既要放大特色、多点开花,也要整体联动、串珠成链,湾沚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统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培育旅游与农业、文化、水利、商贸、体育、健康等有机融合的文化旅游新业态,同时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建设,形成以全域景区化带动乡村振兴的鲜明特色。
今年3月26日,“2023芜湖航空马拉松”在湾沚区火热开跑,成为全国首个以航空为主题的马拉松赛事,并经中国田径协会认证为A1类赛事,获评“2023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明年3月,湾沚区还将继续深耕航空主题,全面升级举办马拉松赛事,让航空产业和文旅产业联袂唱戏,农、工、文、体、旅融合互动,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稳妥实施好‘文化赋魂’‘产业赋能’‘人才赋智’‘市场赋值’‘政府赋权’工程,在体制机制、发展举措、产业导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坚持走以生态环境为底色、以全域旅游带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湾沚区文旅负责人表示。(记者 阮孟玥 沈宫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