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凯兰
近日,“咪蒙2短剧寒假收入过亿”的标签,在社交平台上流行开来。而在所有评论中,最大的比例是赞叹咪蒙和佩服咪蒙。以前对她持负面看法的一些人,因为“打不死”的咪蒙卷土重来,且成为短剧女王,改变了看法,认为哪怕总是被咪蒙,但她割得有道理,爽而无憾。
咪蒙在流量平台收获金钱与褒扬的新短剧,一个叫《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另一个是《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最常引用的傲人数据是,2月12日,前者上线当天冲上DataEye短剧热力榜第二,单日充值过2000万。连带早几天上线的后者,寒假期间,两部短剧为咪蒙团队创造了过亿收入。
这两部短剧被认为是咪蒙遭受挫折后的完美复出。去年11月,咪蒙团队制造的短剧《黑莲花》因为被举报“格调低下”被全网下架。在那次挫败之后,一些人预测咪蒙会因伤筋动骨而告别流量江湖。实际证明,上一次下架封杀并未伤及咪蒙的创造力及其平台盟友,咪蒙仍可以牢牢地占据短剧C位。
很多人在分析咪蒙的最新胜利成果时,都提到两点,一是她拥有忠诚的平台同盟,比如杭州掌玩和点众科技,可以为她接入全领域的流量平台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为她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援,确保咪蒙在与其他流量平台谈判时,不会受制于金钱挟制,从而能将短剧宣发的力量直抵后台。
另外一点被反复宣讲的优势,则是咪蒙的文字工作者出身,令她有足够的文字能力提炼出当下时髦的社会人心——尤其是善于捕捉农村和城市各个阶层女性的“痛点”,将其演变成名言警句一样的台词,通过场景再造一样的短剧结构,粗暴又干脆地击中观众G点。凭借这种执行力上的敏锐,咪蒙总能踩在流量的“心窝”上。
像这次大热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剧情设定是现代女大学生穿越回20世纪八零年代,与养猪场老板结婚。对方是一个离异带两娃的男人,对女主百般照顾。女主则在剧中火力全开,与极品亲戚们斗智斗勇,把生意做大做强。这一又甜又土、升级打怪式的叙事套路,让很多人越看越上头,迫不及待地充值看完全集。
其实,咪蒙在《黑莲花》短剧中,已经奠定了她操作短剧的固定程式,那就是短平快甚至粗糙的灯光、妆发和表演,来完成一个由爆梗不断的、类似集束炸弹般的剧情推进。咪蒙对观众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解构,不把他们看作复杂的人,只看作需要在短剧观赏中暂时被回应、被感召、被的收视工具人。
无论是在公众号还是短剧上的成功,都是咪蒙自我的结果。在长达数年的自我的进程中,无非是在形式上有变,最关键的是,咪蒙在流量时代与脆弱人心之间找到了卓有成效的平衡点,那就是她自己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以及就此形成的短视频语言,实际上很像是致敬《编辑部的故事》流行的时代。
从这个角度看,咪蒙的成功不是她进步了,而是流量打转的结果。咪蒙自己成功,但其他人起来却不一定成功,或许不是证明咪蒙在创作能力上有多高强,而是赢家通吃的另一种表现。那些文字梗、设定高频冲突场景相对容易,但别人很难她的支持系统,比如忠心耿耿的资本盟友。
咪蒙两部新短剧取得的成绩再次证实,短剧像快消品服装等其他商品一样,也无可避免地挺进到情绪消费场景中。情绪的性别特征、对立色彩越来越浓烈,不知不觉间汇聚成流量时代的蓝海。与其说咪蒙是时代的弄潮儿,不如说是时代情绪的“巫师”。当你感叹总是被她“收割”时,也许是你的情绪一直在寻找共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