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网友说,武汉为什么要拆掉得胜桥?并为此感到遗憾。
这让我想起曾经的自己,也为得胜桥的“即将不见”感到惋惜。
我依旧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得胜桥的意外收获——突然转首,黄鹤楼赫然出现眼前,它与巷子里的烟火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霎那间,黄鹤楼在我心里又有了新的形象。再深入得胜桥,乍看之下的各种小吃、店铺以及摆出来的菜摊等形成的杂乱,实际上是摄入内心的平凡温暖。这对于当时在寻觅街头人文的我而言,此处无疑是个“好地方”。
后来多次造访,多次拍摄,多次在社交平台分享,对得胜桥的喜爱毫不掩藏,甚至表达了将这么一条老街给拆了(也有人说是改建),实在可惜。
据资料介绍,这里曾是武昌北城的繁华之地,还是军事要地,已有600多年历史。
这里曾是明清时期通往武昌城唯一的北门——武胜门的主要街道。据说那时出征,必须出“武胜”,归“保安”,这条街则是出征走兵车、过战马、运草粮的必经之路,故得名“得胜”,寓意 “得胜宜扬,太平全安”。
因是武昌北城唯一的出口,城门内外商贾云集,是武昌北城最繁华的商业之地,城内外沿街一个个买卖字号排列,副食、百货、粮油、餐馆、书摊、药店等各种交易活跃。
在时间的沉淀下,这里的烟火气愈发浓郁,保留着老武昌最地道的生活气息。虽然看起来是破旧的,但藏不住的人间烟火味依旧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拍照打卡。
与黄鹤楼合影也罢,感受接地气的老武昌生活也罢,在游人眼里,这里是武昌“最接地气的地方”“最具烟火气的地方”等,这里的风物、风景透着一股“美”。这种“美”,最适合用那一句话来形容——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但转念一想(也有很多本地网友说出自己的想法),毕竟“我们”都不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不曾为这里的逼仄环境所困扰,老破小的热闹与温暖不能只盯着“烟火气”看,也要换位思考本地人的民生问题。
就像本地网友所言,谁不想住在好环境的小区里,谁不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呢?老破小的安全隐患太多。所以,游客觉得遗憾或惋惜,只是表面所见罢了。对于户来说,“离开”是最好的生活改善(也许,也有不舍离开的,或因生活和时代记忆的沉淀)。
我们终究不能因个人情感而忽略了这里的一整片的生活环境。但同时我也希望得胜桥能通过“改建”而有所保留,并以另一种形式成为武昌古城里的一条老街,而不是完全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我希望,在这悠长的岁月里,得胜桥依旧弥漫着黄鹤楼下的烟火气。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