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金融 >内容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一周年,为何真相仍难明?俄罗斯最新表态

2023-09-26 17:07:33来源:
导读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事件。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据央视新闻,俄罗...

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事件。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俄罗斯驻德国大使涅恰耶夫9月25日表示,迄今为止,调查这一事件的相关国家尚未得出任何具体结果;对于这起对德国和俄罗斯造成了严重损害的袭击事件,俄方将坚持要求进行尽可能公开透明的调查,并确保真相公之于众。

美资深调查记者赫什:美炸毁“北溪”管道

2023年2月8日,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文章,直指美国政府策划炸毁了“北溪”天然气管道。

西摩·赫什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在网上发文写道:“去年夏天,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2’军事演习的掩护下,在‘北溪’管道安放了遥控爆炸装置,三个月后通过遥控摧毁了‘北溪’管道。”据赫什的文章,去年9月26日,一架挪威海军飞机投下了一个声纳浮标,在声纳浮标的帮助下,之前安放的爆炸装置被启动,“北溪”管道就此被爆炸摧毁。

赫什在文章中还表示,自2021年底,在决定破坏“北溪”管道之前,美国拜登与美国国家安全团队曾进行了9个多月的秘密讨论,主要议题就是如何不留下证据。对这一说法,美国白宫表示,西摩·赫什有关破坏“北溪”管道的行动是由华盛顿策划的文章是虚假的。美国中情局新闻处也在一份声明中否认赫什文章所述内容的真实性。

虽然美国政府极力否认相关说法,但事实上,不论美国拜登还是美国副国务卿纽兰都有过终结“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言论。去年2月7日,在美国拜登和德国朔尔茨共同出席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拜登表示美国有能力将“北溪”管道“终结”。

美国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坦克和部队越过乌克兰边界,“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记者:你们将具体如何做呢?这个项目完全在德国的管控之下。)我向你保证,我们会做到的。

在拜登之前,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曾发表了类似的言论。

为何真相仍难明

据新华社9月25日消息,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北溪事件调查存在敏感问题,即使查出真相也很难公布。欧洲已成为这起事件的最大受害者,经济遭受重创,对美国依赖加深,要实现“战略自主”恐将更加困难。

关于谁是幕后黑手,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事发初期,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纷纷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称俄方通过炸毁管道切断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以威胁欧洲。俄方对此坚决否认,认为爆炸事件背后有“西方的痕迹”。不少分析指出,俄方要切断供应只需关闭管道阀门即可,保留管道还能以恢复供气为筹码与欧洲讨价还价。指责俄罗斯的说法此后逐渐平息。

第二种说法指向美国。今年2月,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爆料,“北溪”管道被炸是美方所为。先是美海军派多名潜水员安放爆炸物,数月后再由挪威海军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引爆炸药。赫什还提供了很多细节。美国希望拉住欧洲国家共同对抗俄罗斯,切断俄欧特别是俄德之间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且具有实施此种破坏活动的能力。因此这一说法获得不少舆论认同,但美方拒绝承认。

第三种说法指向乌克兰。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报道,爆炸事件可能由一个乌克兰团体制造,且乌政府不一定知晓。对此,乌泽连斯基称,他并未下令制造这一事件。俄方则认定炸毁“北溪”管道只可能是国家行为,非政府团体很难具备实施这样高难度破坏的能力,西方媒体相关报道是要包庇真凶。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经济受挫“自主”更难

俄罗斯廉价能源输入欧洲的重要通道被毁,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国家。以德国为例,在失去短期内恢复自俄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后,德国将供应来源转向挪威、荷兰、比利时、阿联酋等国。

与此同时,美国对欧天然气供应也大幅增加。2022年6月,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首次超过俄罗斯。截至今年4月,美国提供了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

尽管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欧洲短期内仍难摆脱能源成本压力。据法国《快报》网站报道,欧盟弃用俄天然气的代价高达8110亿欧元。

此外,能源危机还加快了欧洲企业外流。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高气价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这可能使欧洲进入“新的去工业化时代”。

对此,俄罗斯评论员谢尔盖·科尔涅耶夫斯基认为,美国蓄意阻止俄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是因为美方意识到俄欧能源合作将增强欧洲工业潜力,提高欧洲在国际和经济中的影响力。(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