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金融 >内容

看一看西汉末年“士可杀不可辱”的蜀地知识分子群像

2023-12-26 17:09:40来源:
导读作者:刘永西汉初年,汉景帝时期,文翁出任蜀郡太守,他鉴于“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在成都城南(今成都市文庙前街石室中学校址)修筑石...

作者:刘永

西汉初年,汉景帝时期,文翁出任蜀郡太守,他鉴于“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在成都城南(今成都市文庙前街石室中学校址)修筑石室,创立了蜀郡公学。这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所官办学堂。学堂招选所属各县入学读书,并采取了免除劳役等一系列奖励、优待入学学生的政策。于是,蜀郡文教兴盛,大家“争欲为学官学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从此,蜀地文学勃兴,人才济济,比肩于当时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相传汉代著名文学家、大学者扬雄、王褒等人,都曾在石室学校受教学习。

文翁治蜀,赫赫有名。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兴学,造就了大批人才,许多蜀人在朝廷为官,或成为远近闻名的文人、学者。蜀地好学成风,蜀学异军突起,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

不幸的是,到了西汉末年,朝败,王莽阴谋篡权。公元8年,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假借禅让的名义称帝,改国号为“新”,终结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在此风云突变、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候,也是最考验知识分子、士大夫们的立场、人格品德的关键时候。多数人顺势而为、迎合新的王朝、新的主子,从此平稳过渡,进而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还有一些人对新王朝采取不合作态度,辞官归隐,抱残守缺,清高自傲,纷纷以前朝遗民自居。也有少数人誓死效忠旧主,坚决反抗篡权,不当“二臣”,甚至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

王莽篡权,肆意妄为,百姓怨声载道。王莽对反对者,进行了严酷的镇压。此时,蜀地的知识分子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凶险。王莽篡汉之后,任命公孙述为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到了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公孙述野心勃勃,在建武元年(25年),他公然称帝于蜀,国号“成家”,年号“龙兴”,搞起了独立王国。面临如此严酷的境地,蜀地的知识分子们雪上加霜,他们如今还想要躲往何处?何处才有自由、清净之地?人人都必须要直面是继续效忠汉朝,还是与叛逆者同流合污的生死抉择。

在此西汉、东汉朝代更迭之际,处处动荡不安,处处刀光剑影,风声鹤唳,人人如履薄冰,朝不保夕。严峻的形势如同黎明前的黑暗,此时,蜀地的知识分子中涌现了批坚守道义的硬骨头,与黑恶势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抗争,展现了蜀人风骨,令人钦佩,值得后人永远尊敬、怀念。

一、扬雄(公元前58—公元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学,为人口吃,他博览群书,尤其善于写作辞赋。三十多岁时,扬雄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汉成帝时,扬雄任黄门侍郎,与王莽、刘歆等人同事。

王莽篡汉之后,扬雄献文《剧秦美新》,批判(即“剧”)秦朝的暴政,拥护、赞扬王莽建立的新朝。王莽大为高兴,便升任扬雄为太中大夫,在天禄阁校书、上班。扬雄一如既往,淡泊名利,整天就只知道埋头做学问。昔日的同事刘歆做了王莽的国师,地位显赫,享尽荣华富贵。刘歆见扬雄不善钻营,日子过得清苦,就劝他紧跟王莽,再表现积极一点,王莽看在昔日曾经同事的份上,肯定会赏给你更多的功名利禄,“现在的读书人连《易经》都看不懂,谁还来看你写的《太玄》、《法言》?恐怕你写的这些书,将来只会被人们拿来盖酒坛子用。”扬雄听了,只是笑而不答。

刘歆不知道王莽篡权,早已不得人心,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暗地里起来反抗王莽。刘歆的儿子刘棻是扬雄的学生,反叛图谋暴露,扬雄因此受到了牵连。当扬雄得知朝廷的官吏正在前来天禄阁拘捕他时,扬雄毅然从阁楼上直接跳了下去,摔成了重伤。王莽无可奈何,他知道扬雄性格执拗,宁折不弯,便假惺惺地赦免了扬雄。

好在王莽建立的新朝只维持了短短16年。我们再回头看扬雄当初的献文《剧秦美新》,是不是很是讽刺呢?扬雄的抗争是巧妙的,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为什么不“剧”汉而“剧”秦呢?这不正是歪打正着,以秦比新,预言了新朝的短命下场吗?

二、谯玄(公元前?—公元35年)著名学者、经学家。四川阆中人。汉成帝时为议郎,常常上书谏言。汉平帝时,任中散大夫。王莽篡权后,他辞去官职,隐姓埋名,归隐故乡阆中。公孙述占据蜀地,得知他在家隐居,就召他为官,他坚决不去应征,宁死不屈。

三、李业,字巨游,四川梓潼人。著名学者、《诗经》研究家。汉平帝时,举名经而为郎官。王莽篡权后,他辞官归隐。公孙述仰慕其名,多次下聘任命他为博士,李业坚决拒绝。公孙述大怒,命人一手拿着任命书,一手拿着毒药,逼迫李业屈服。李业笑道:“名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从容拿过毒酒,一饮而尽,慨然赴死。公孙述得知后,也感觉自己无辜而杀高士,不免心虚、惭愧。便又派人送重金到李业家中,表示慰问。李业家人都避而不受。

在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灭掉公孙述之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特地在李业的家乡梓潼为他建立了高大的墓阙。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墓阙至今仍存。

四、王嘉,字公卿。四川崇庆县人。西汉末年大臣,汉平帝时任尚书郎。王莽篡权后,他弃官归蜀。公孙述据蜀称帝之后,遣派使者召他为朝臣,王嘉坚决不答应。面对使者的威胁逼迫,王嘉毅然拔剑,而亡。

五、章明,字公孺。四川新繁县人。西汉末年大臣,官至大中大夫。王莽篡位之时,他奋力反抗,慨然。

六、王皓,字子离。四川崇庆县人。西汉末年,任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县令,王莽篡位后,他辞官回家乡归隐。公孙述据蜀称帝,威逼他做官。王皓当即自刎,并命使者拿着自己的头颅回去交差、复命。公孙述大怒,下令杀了王皓的妻子、儿女。

七、任文公,四川阆中县人。西汉末年著名天文历象学家。汉平帝时,称病,辞官回家。王莽篡位后,他带领全家躲入子公山避乱,隐居不出。

八、侯刚,字直孟。四川新繁县人。西汉末年朝廷官员。王莽篡位之时,他佯狂抗议,整天背着木斗,守在宫阙门口,嚎啕大哭。王莽愤恨恼怒而杀之。

九、费贻,字奉君。四川乐山市人。东汉节义之士。公孙述称帝之后,遣派使者征召他为朝臣。费贻佯狂,用土漆涂在身上,臭不可闻,使者慌忙避之。东汉灭公孙述之后,费贻出任广西合浦太守,颇有政绩。

十、任永,字君业。四川宜宾市人。东汉著名学者。为了躲避王莽、公孙述的征召,他假装得了青光眼,说自己眼瞎了。儿子落井而死,妻子不守妇道,他都装着看不见。东汉建立之后,他奇迹般地双目复明了。汉光武帝听了他的事迹,就征召他入朝为官。

十一、冯信,四川广汉人。著名学者。两汉更迭之际,为了拒绝公孙述的征召,他故意弄坏了自己的双眼。公孙述灭亡之后,冯信忙用药水清洗自己的眼睛,并祈祷“世适平,目即清”。

以上十多位知识精英是西汉末年蜀地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人物,他们面对王莽篡权、公孙述的倒行逆施,奋起反抗、斗争。特别是李业慷慨就义之时说的那句:“名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喊出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灵魂深处的最强音,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在强权面前,他们不屈不挠,展现了蜀地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捍卫了知识分子的尊严。

作者:刘永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