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一则5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让外界再次关注到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和美团之前的一场交易。
获得融资的是光年之外联合创始人袁进辉再次创业成立的公司硅基流动。他此前创办的OneFlow(一流科技)被王慧文成立的光年之外收购,后来王慧文因健康原因退出,美团则以20.65亿元全资收购了光年之外。
对当时仅成立几个月的光年之外来说,其最核心的资产无疑是包括袁进辉和OneFlow团队等在内的70位人才。
随着袁进辉带领OneFlow团队再创业,也引发了外界质疑:美团买了个寂寞?股东知道这20多亿白花了吗?
就这些争议,搜狐科技研究了美团并购光年之外的交易公告及袁进辉在社交媒体的留言,发现外界认为美团在这次交易中对不住股东是误解,美团当初收购基本没花钱。袁进辉则对搜狐科技表示,在整个过程中真正花钱的是王慧文。
他还透露,此次再创业包括OneFlow原始团队30多人及新引进的人才,现在已有40多人,希望继续打造大模型时代的AI基础设施(AI Infra),降低大模型应用成本和开发门槛。
“老王替OneFlow 赎身”,美团收购光年基本没花钱
谈及这场交易引发的争议,袁进辉近日发朋友圈表示,不清楚解释这件事对当事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一直没说过。“我也是现在才理解这所有交易的本质:老王(编者注:王慧文)替OneFlow 赎身。”
去年2月,在ChatGPT掀起大模型浪潮后,王慧文宣布个人出资5000万美元,成立大模型公司光年之外,要打造中国的OpenAI,王兴也以个人身份参与了A轮投资。随后,王慧文还邀请到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加入成为合伙人。
一个月后,王慧文收购了袁进辉的OneFlow团队,其是一家主要做模型训练框架的AI Infra公司,此前获得过高瓴、快手、九合创投、中关村科学城等投资。
根据此前报道,光年之外在被收购前,从腾讯、五源、源码、红杉、快手创始人宿华等手中募集了近3亿美元,估值超10亿美元。
但在去年5月,王慧文爆出身体健康问题,无法继续创业,光年之外被美团收购。去年6月底,美团发布公告称,以20.65亿元收购光年之外的全部权益,包括现金2.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5亿元,均按汇率7.2计),承担债务人民币3.67亿元及现金人民币1.00元。
搜狐科技从知情人士获悉,美团公告中提到的3.67亿人民币的债务,实际上是光年之外以人民币进来的投资款,未来会转成境外架构的股权。
因此,美团出的2.34亿美元和承担的3.67亿元债务总数额等于投资机构的投资款,合计为20.52亿元。
这也和光年之外当时账面的现金基本一致。美团公告指出,当时光年之外(包括一流科技)的净现金状况总额约为2.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52亿元)。
因此,这场交易对美团来说相当于没花钱:美团出20多亿给了光年的投资人,同时从光年账上拿到了融资的20亿。这也从袁进辉此前在社交媒体上说的光年投资人不赚不赔得到印证。
除了账面现金,刚成立几个月的光年之外的核心资产主要就是当时70多位人才以及OneFlow近47%的股权等。按照美团公告,这部分资产作价1元。
有分析人士对搜狐科技表示,只有作价1元这个交易才能快速顺利通过,毕竟王慧文曾是美团联合创始人和董事,如果作价过高,可能很难通过美团董事会和股东批准,作价1元的话会更容易通过。
远望资本创始人、迅雷创始人程浩曾对搜狐科技表示,美团对光年之外的收购包含了王兴强烈的个人意志,不仅是救兄弟,也是救投资人。
袁进辉现在则认为一流科技经历的所有交易是“老王替OneFlow 赎身”。他对搜狐科技解释称,在整个过程中真正花钱的是王慧文。“我们对OneFlow投资人有责任,老王通过买OneFlow投资人的股权,股东赚钱退出,团队可以跟随老王做新的事业。”
搜狐科技了解到,王慧文向光年之外投资的5000万美元里,其中有3亿多人民币收购了OneFlow 46.53%的股权。按此来看,OneFlow整体估值近6.5亿元。
美团公告显示,代表光年之外创始人卖方的AI Age从美团获得的对价是0,显示出这场交易中,只有王慧文的5000万美元成了创业的沉没成本。
既然光年之外账上有钱,为什么不直接把钱退给投资人,还要让美团经手收购?前述分析人士认为,可能王慧文想对所有人有安排,包括同事和投资人,这可能是对各方都更好的方式。
搜狐科技从光年之外前员工获悉,美团当时给光年之外的每个人都重新发了offer,后来包括OneFlow的个别成员以及光年之外自己招的人,约有30多人去了美团,融入美团自身的大模型团队。
此外,光年之外的另外两位合伙人——刘江和马占凯也都选择加入美团,此前他们都曾有过美团经历。刘江曾担任CSDN总编,2015年加入美团担任技术学院院长,马占凯则是在王兴邀请下自2010年起担任过美团顾问。
在被光年之外收购后,袁进辉成为联创之一。“一直都有创业的想法,最后还是选择了创业。”去年8月,袁进辉宣布再创业。
从训练到推理,市场前景和机会更大
在宣布再创业后,袁进辉随后成立了新公司硅基流动(即北京硅动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硅基流动完成5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获得创新工场、奇绩创坛以及耀途资本的投资。王慧文也出手支持,他还是持股5%的初始股东。
“老王和美团很理解和支持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指导。”袁进辉对搜狐科技透露,王慧文目前身体还在康复过程中,但比几个月前好多了。
袁进辉2003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入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从“中国人工智能奠基人”张钹院士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他加入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研发,后来开始研发AI框架,并在2017年创办OneFlow,主攻模型训练方面的深度学习框架,对标 TensorFlow、PyTorch等。
美团公告数据显示,OneFlow在2021年、2022年除税前后亏损分别为2272万元、1918万元。商业化谈不上成功,但大模型的爆发,让袁进辉坚持的技术方向迎来曙光,并和王慧文结盟,可惜中道折戟。
此次再创业,袁进辉希望能够继续打造大模型时代的AI基础设施(AI Infra),降低大模型应用成本和开发门槛,但方向则从训练换到推理。
选择从模型训练转向模型推理,袁进辉看到的是推理市场更大的前景和机会。他表示,模型训练和推理有明显的技术差异。
具体来讲,模型训练本质是计算密集的问题,现在大多数芯片都是瞄着该需求开发设计,堆积很多计算单元,训练任务也比较容易把这些计算单元发挥出来。
推理则是访存密集的问题,如GPT是通过Next Token Prediction(预测下一个词)生成,无法并行,导致推理任务很难把GPU或AI芯片上堆积的计算单元完全发挥出来,这是推理和训练的本质区别。
“企业想要获得大模型的能力,需要底层算力、适合行业需求的模型,以及能把模型和算力集成进产品的软件,也就是我们的软件框架。”袁进辉说。
袁进辉认为,大模型训练是阶段性的,且只有少数头部企能做,但推理的计算量未来会比训练要多数倍。同时,从技术上来说,做模型训练系统、框架至多能再提高10%,这已是最大的可能,但推理还有数量级的提升空间。
实际上,这也基本成为业内共识:大模型尤其是通用大模型将会集中在少数巨头手中,而大模型应用才刚刚起步,机会更多。
目前,硅基流动已推出AI Infra商业化产品,包括高性能大模型推理套件(文生图/视频加速引擎SiliconDiff和语言大模型推理加速引擎SiliconLLM)、云服务平台SiliconCloud、一站式AI应用开发平台SiliconBrain等。
“我们现在技术和产品相对于国内外友商的领先优势都很大,最关键的事情是快速的把产品商业化,提高市场占有率。”袁进辉表示,接下来公司非常需要产品、市场、商业等领域的人才。
不过,作为企业服务软件,如何采取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很多公司面临的挑战,而目前在推理框架领域有英伟达、亚马逊等巨头布局,也有贾扬清等不少创业公司入局。
“我们产品是完全自研,这对大多数团队来说挑战很大,但我们过去一直在做框架,团队经验也很丰富,对我们不是特别难。”袁进辉说。
同时,在商业模式上,袁进辉也已经想清楚如何去赚钱。“软件怎么能够获得最大的商业回报,其实不一定只销售软件,可以和云结合,做成现在大家讨论的MaaS、AI Cloud等。”
袁进辉表示,硅基流动的合作伙伴不局限于云厂商,还有各种具备AI算力的智算中心。“如果MaaS产品的用户量往上涨的话,算力的需求肯定就会增长,需要和更多算力伙伴合作。”
目前,硅基流动已经和国内头部的云厂商,以及智算中心和储备有大量消费级显卡的供应商合作。“我们自己不会买卡,不会做重资产的投入。”
此外,袁进辉表示,硅基流动将会采取海外和国内并重的市场策略。“大模型未来一定会无处不在,但分地域有快有慢,海外已经出现了流量很大的Super APP,如ChatGPT、Midjourney、Character AI等。”
他认为,大模型应用海外比国内发展更快,需求也比国内多,而且国外已经养成对软件付费的习惯,所以海外市场一定要做。
“国内虽然有很多创业者在做各种探索尝试,但无论是C端还是B端都还没有露出头的这种感觉。但在一两年内,国内应用也一定会起来。”袁进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