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子设备允许频率高达约100千兆赫兹。光电子学使用从10太赫兹开始的电磁现象。其间的这个范围被称为太赫兹间隙,因为用于信号生成,转换和检测的组件极难实现。
TUM物理学家Alexander Holleitner和Reinhard Kienberger使用微小的所谓等离子体天线在高达10太赫兹的频率范围内成功产生电脉冲并将其运行在芯片上。研究人员称天线是等离子体,因为它们的形状会放大金属表面的光强度。
不对称天线
天线的形状很重要。它们是不对称的:纳米尺寸金属结构的一侧比另一侧更尖。当聚焦透镜的激光脉冲激发天线时,它们在尖端侧发射的电子比在相对的扁平侧发射更多的电子。电流在触点之间流动 - 但只要天线被激光激发即可。
“在光电发射中,光脉冲会使电子从金属中发射到真空中,”Nature工作的第一作者Christoph Karnetzky解释道。“所有的照明效果都很强,包括我们用来产生少量电流的光电发射。”
超短太赫兹信号
光脉冲只持续了几个飞秒。相应地短的是天线中的电脉冲。从技术上讲,这种结构特别有趣,因为纳米天线可以集成到几毫米宽的太赫兹电路中。
据Karnetzky介绍,这种频率为200太赫兹的飞秒激光脉冲可以在芯片电路中产生频率高达10太赫兹的超短太赫兹信号。
研究人员使用蓝宝石作为芯片材料,因为它不能被光学刺激,因此不会造成任何干扰。着眼于未来的应用,他们使用传统互联网光纤电缆部署的1.5微米波长激光器。
一个惊人的发现
Holleitner和他的同事们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电子脉冲和太赫兹脉冲都非线性地依赖于所用激光的激发功率。这表明天线中的光发射是由每个光脉冲吸收多个光子触发的。
“迄今为止还没有这种快速,非线性的片上脉冲,”Alexander Holleitner说。利用这种效应,他希望在天线中发现更快的隧道发射效应并将其用于芯片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