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政界、学术界、媒体等沆瀣一气,炮制出涉疆“强迫劳动”“集中营”“种族灭绝”“强制绝育”等世纪谎言,妄图妖魔化新疆。分析发现,美国“强迫劳动”的概念使用具有两面性,美国以“自由”“民主”的虚幻价值观来表达人权,而忽视了生存权、发展权、劳动权这些人的具体权利。“强迫劳动”是美国政府、反华智库与媒体相互勾结,以主动关联度和信息确定度二维需求为原则而恶意设置的议题。他们利用国际民众对“民主”“自由”较高的话题关注度和情感认同度,但对新疆基本了解的缺乏,而迫使民众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交付媒体,使他们不得不落入多方先行设置好的舆论泥潭之中。美国还形成了“强迫劳动”的谎言生产链,政坛中的右翼民粹主义特别突出“身份”的外交模式,在国际社会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智库学者”通过“学术研究”,运用有罪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经济问题化等手段包装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美国媒体则有悖新闻操守和职业道德,沦为涉疆谎言制造链条的传播终端,传播虚假消息以蒙蔽世人。
概念解构:以单一模糊的概念建构空幻虚假的事实
根据《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和《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强迫或强制劳动是指“以惩罚相威胁,强使任何人从事非本人自愿的一切劳动或服务”。1525年至1866年间,累计有超过1250万非洲人被贩运到美洲从事强迫劳动。据英国《卫报》报道,经营乔治亚州斯图尔特拘留中心的私营监狱业巨头美国惩教公司为减少成本,让被关押人员承担烹饪、打扫等工作,只付极低报酬。但是,美国至今仍未批准《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每年从境外贩卖至全美从事强迫劳动的人口多达10万人。尽管“人权灯塔”的光始终未照到自己身上,美国政府、反华智库和媒体却极尽所能炮制新疆的“强迫劳动”谎言,妄图打着人权的幌子,行保护主义之实,以经济胁迫和操弄打压中国新疆的优势产业,达到以疆制华的目的。
美国涉疆话语中的人权概念具有空幻性和虚假性。是一种否定性的概念。首先,“强迫”的相对概念是“自由”,美国单纯地强调“自由”,其价值概念具有单一性和空幻性。美国自认为的“普适性”“自由”的价值理念,事实却是对世界人权发展多样性的否定,对其他国家核心价值的无视。美国对新疆所谓“强迫劳动”的指责利用概念的两面性掩盖了其内容的空幻性。中国于2020年彻底消灭贫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的美德,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国家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一个物质匮乏、贫富不均的国家无法保障人民主体的生存需求,自由和民主则成为了空幻的精神奢侈品。其次,美国的“强迫劳动”概念具有模糊性和虚假性。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中国通过对口支援、精准滴灌、对症下药等手段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提升国家就业率,维护贫困人口的尊严,保障贫困人民的劳动权利。但是美国却忽视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人格权、尊严权、劳动权等,片面强调模糊的“自由”概念,甚至将自由价值拔高到人类道德制高点,这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人类全面发展的真理。
理论解构:利用受众的联想和无知完成了“责任主体”的转移
“强迫劳动”是美国政界、学术界和新闻界在国际社会炮制的恶意诋毁中国形象的传播议程。美国虚假的涉疆人权话语如何设置并传播这些议程,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审视和阐释。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检验大众传播社会功能和效果的假说。就信息准确度而言,受众对与个人关联度较高的议题较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断,而对于关联度低的议题,只能更多依赖媒体的议程设置,这就为媒体设置公众议程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与条件。
美国涉疆话语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就符合以上二维的议程设置原则。强迫劳动在美国自始至终都是广受关注的话题。从历史上奴隶制就是美国发展的原罪。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领土扩展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黑人扮演了重要但又被忽视的角色”。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又打着“缓解收容压力、降低监禁成本”的旗号引入私营监狱,把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交给利益集团。被拘禁在美国的私营监狱,就需要长期从事高强度、低报酬的强迫劳动。基于美国强迫劳动的事实,国际社会很容易将新疆“强迫劳动”与美国的历史和现实建立起有效联结,并激起个体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但同时他们对新疆的了解严重缺乏,不得不依赖媒体的信息传递,这样他们就被迫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交付媒体,进而落入多方先行设置好的舆论泥潭之中。国际民众出于正义和同情的价值判断,就在信息获得途径有误、信息准确度低的情况下,被美国恶意挑拨、操弄,落入了美国恶意编造、歪曲的虚幻空间。
现实解构:多方卑鄙勾结形成了谎言产业链
首先,美国政府的排他性外交污名化中国。从美国对华战略的现实进行解构,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特别突出“身份”的外交模式,扩大自我的同质性建构他者的异质性,在国际社会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美国政府通过意识形态的“优越感”维护西方在人权道德高地的审判权和全球道德审判官的形象与权威。抹黑中国在新疆的人权成就,抹黑中国的国家治理成就,口不择言地污蔑中国的体制成就与防疫的成就。在国际社会上将自己国内的经济衰退、失业等归咎于中国的“不正当竞争”,在国际社会渲染中国对美西方价值观的挑战和破坏等。这都是美国塑造“身份”外部化的重要体现。
其次,美国“智库学者”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他们通过有罪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经济问题化等手段包装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并炮制谎言,制造国际舆论。“智库学者”披着法律的外衣,举着预防“强迫劳动”的大旗,但实质却是破坏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危害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而且对国际和平构成威胁。“智库学者”违背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通过“学术能力”发布“学术报告”,为政客和媒体的污名化提供“事实支持”。毫无科研信誉和学术操守,已沦为拿着美国的钱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
再次,美国媒体沦为涉疆谎言制造链条的传播终端。美国媒体有悖新闻操守和职业道德,传播虚假消息以蒙蔽世人。他们并未抱持着客观公正的新闻职业道德,也未实体采访或者亲眼见证新疆真实的情况,而对“智库”生产的虚假知识和事实进行不加甄别的报道。用心险恶,手段拙劣。
总之,美国片面强调虚妄、单一的“自由”价值,无视人类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人格权、尊严权和劳动权。通过多方勾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强迫劳动”谎言产业链。全方位地推脱责任,炮制谎言,骗取人们的信任和同情,把自身强迫劳动的黑暗历史和主体责任移植到他国。同时利用学术、媒体等渠道,系统编织“自我”“他者”“非此即彼”的对立叙事,引导人们按照美方需要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智库涉疆研究基地驻站专家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