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内容

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网络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残忍

2023-04-02 16:41:06来源:
导读 原标题: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网络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残忍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网络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残忍 #家长百问百...

原标题: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网络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残忍

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被“网络霸凌”?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残忍

#家长百问百答#

当孩子遭遇网络霸凌时,能够依靠的只有父母。

愿我们都能拿出姿态和方法,成为孩子童年的保护伞,哪怕外面大雨滂沱,伞下依旧是温暖的港湾。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央视网”发了一则视频。

视频中,讲述了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故事:

婷婷是一名初二女生,成绩优异、性格大方,还是班里的副班长,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但最近,妈妈却发现女儿有些奇怪,不愿意跟人讲话,还总是陷入沉思,每天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到房间里。

更糟糕的是,妈妈发现婷婷开始偷拿家里的现金。

老师也打电话给妈妈,说婷婷上课走神,还经常管同学借钱。

一天晚上,婷婷回家后,吞吞吐吐地跟妈妈说自己最近看中了一副耳机,要两千元,希望妈妈能借钱给她。

这一刻,妈妈终于确认了:

女儿一定是遇到了巨大的、无法解决的困难。

在妈妈的耐心开导下,婷婷终于忍不住了,扑到妈妈怀中大哭起来,边哭边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最近班里转来了一个男同学,非常优秀,一来就做了班长。

因为两人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副班长,便经常在一起帮老师处理班级事务。

而且婷婷与班长兴趣相投,总有说不完的话,放学也会结伴回家。

没想到,身边有人开始传他们在早恋。

一开始,婷婷并未理会,直到这件事在网上传开。

学校里的学生基本都有手机,很多人关注了一个公众号,这个公众号平日里会发一些校园趣闻、八卦,并配上一些非常夸张的标题。

而最近,这个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

里面绘声绘色地将婷婷和班长描绘成了一对恋人,放了很多两人在一起聊天的照片,还编造了大量的微信聊天记录。

如今,这篇文章被大量转发,谣言被传得沸沸扬扬。

婷婷走到哪里都感觉背后有人在指指点点,每天吃不下也睡不着。

她联系了公众号的运营者,希望他们能删除。

但对方却告诉婷婷,他们每篇文章都有投稿人,投稿人是有稿费的,要是删除的话,损失就得由婷婷来承担。

如今,文章的浏览量已经到了4000,想删除就要支付4000元钱。

不仅如此,运营者还恐吓婷婷,越晚删,看到的人就会越多。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妈妈陪着女儿一起走进了当地的派出所,向民警反映了这一问题。

不久后,公众号的运营者被法律制裁,这场“早恋风波”也终于画上了句号,但我却不禁在想:

是谁向公众号投稿造谣婷婷早恋?

又是谁下了大量婷婷和班长的照片,才让公众号的文章看起来“有图有真相”?

推波助澜的公众号受到了惩罚,但始作俑者却安然地躲在网线的另一端,动动手指,就轻松毁掉了一个女孩原本幸福平和的校园生活。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发现,现在有不少孩子都在经历类似的网络霸凌。

被霸凌者正在网上被针对、被造谣、被辱骂,不知该如何求助。

而霸凌者却在其中隐身,不必负任何责任。

之前,我曾在一个官方网站上看到过一项统计。

大数据发现具有以下特征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但在了解关于网络霸凌的案例时,我却惊恐地发现:

与常规的被霸凌者不同,在网络霸凌面前,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受害者,而且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深受其害。

还记得童星邵一卜吗?

听到这个名字,你或许会觉得有些陌生,但你一定看过她演的戏,比如《银河补习班》《北斗风云》《半生缘》等等。

抛去演员的身份,这个女孩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优秀、上进的孩子。

曾多次获得优秀班干部、雷锋式四好少年等荣誉。

然而,从2021年3月起,她却经历了长期的、残忍的校园霸凌。

事情的起因,是有几个同学带头发朋友圈谩骂邵一卜。

还有一个同学专门写诋毁她,说她是“绿茶姐”“优秀姐”,觉得她“嚣张跋扈、惹人讨厌”等。

这部有电子版,也有手写版,在同学之间快速传播开来,甚至还有人催更。

一传十,十传百,线上的恶意传到了现实中,班里的氛围越来越古怪:

邵一卜一进教室,就有人对她指指点点;

发试卷或是作业时,总有同学会故意跳过她;

每当有人不小心碰到她的东西,就会故作恶心状,周围人也会起哄说“赶紧去洗手”......

就这样,在去年6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邵一卜再也无法忍受长久的造谣、孤立和排挤,爬上了六楼的窗台,纵身一跃。

如今,邵一卜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器官却多处受伤、骨折。

她不是第一个网络霸凌的受害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仅一个月后,去年的7月26日,一名网名叫依奈的18岁少女就在网上直播了跳楼。

事情的起因,是两年前依奈在一款游戏中,一时兴起将自己的ID改为“拿不到金头就”。

金头,是游戏排名前十的玩家奖励。

然而,直到赛季结束时,依奈都没能拿到金头。

再后来,游戏举办了一场活动,依奈也因此加入了相关的QQ匿名群。

没想到,入群后,群里有成员认出了她,嘲讽她说要却不,还给依奈起了个“金头姐”的黑称。

不少群成员也对她进行了攻击和辱骂,甚至当她直播跳楼后,这些言论也未曾停止。

从童星到普通人,从未成年到刚成年,在网络霸凌面前,没人能幸免于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曾针对上海的中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其中认为自己遭受或见证过网络暴力的同学,在调查中占比高达90%。

网络时代,没有哪个孩子能够置身事外。

网络上的一阵微风,刮到某个孩子的身上,就是足以将人凌迟的利刃。

相比现实中的霸凌,网络霸凌通常更加隐蔽,但它的势头,却更加凶猛。

有时,一个未经证实的谣言就可能让受害者卷入大规模、持续多年的暴力当中:

你听说过“温岭中学神女事件”吗?

这件事要从2008年说起,当时,王晶晶刚上高一。

某个课间,一个男生和同学打闹时打碎了王晶晶的茶杯,一旁的同桌见状打趣道:“王晶晶这个杯子要300万哦,你们惨了。”

没想到,这个小插曲被人发到贴吧后,却被造谣成了:

“王晶晶真能装,一个杯子敲诈人家三百万。”

“王晶晶真能装,一个杯子敲诈人家三百万。”

同时,不断有人添油加醋:一会儿说王晶晶整过容,一会儿说王晶晶男友无数,还经常下海......

就这样,霸凌者给王晶晶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形象:

神一样奇葩的女子,简称“神女”。

而所有跟“神女”相关的帖子,都能瞬间占领热榜。

为此,有男生假装对她有好感,用海誓山盟骗取了她的私密照。

可一转头,这张照片就被男生分享在学校贴吧里。

还有人连续十年,每天切换十几个“马甲”,顶着不同的名字变着法儿攻击王晶晶,污蔑她私生活混乱,暗示网友她是性工作者。

就这样,原本在班里排名前五的王晶晶患上了抑郁症,多次未遂,最终选择了退学。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线上去抑制化效应”

意思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处在一种“抑制”的状态,但在线上,这种抑制化现象会被削弱。

在线上,人们会跟陌生人分享最私密的事情、最脆弱的情绪。

但与此同时,也会对他人释放出最、最极端的恶意

这份恶意,纵使是心智成熟的大人也难以应对,更何况是那些正值敏感、脆弱期的青少年。

而网络霸凌更让人绝望之处在于,当悲剧发生后,往往没人需要为此而负责。

曾有一个名叫艾米的澳洲童星,从6岁起开始接拍广告。

她长相甜美、笑容可爱。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艾米突然在网上收到很多陌生人的谩骂。

这些攻击毫无根据,但一字一句都充满了对这个未成年女孩的恶意:

“只有你死掉,别人才会开心。”

“我希望她可以吧,讲真,还真的没人在意她是死还是活。”

“你可以快点去死,割腕失血过多就可以死,这是你应该要做的事情。”

......

“只有你死掉,别人才会开心。”

“我希望她可以吧,讲真,还真的没人在意她是死还是活。”

“你可以快点去死,割腕失血过多就可以死,这是你应该要做的事情。”

......

这场铺天盖地的霸凌,整整持续了八年之久。

艾米不止一次哭着问家人,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些人要这样咒骂自己?

可没人知道答案,因为没有人知道躲在屏幕背后的人到底是谁。

最终,年仅14岁的艾米选择用死亡来解脱。

在举办艾米的葬礼之前,艾米的父亲发了一则推文:

“那些曾经在网上对我的女儿恶语相向的人们,欢迎你们前来参加她的葬礼。

如果有人认为不断的霸凌和骚扰可以让你们有优越感的话,那么不妨来参加葬礼,看看你究竟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那些曾经在网上对我的女儿恶语相向的人们,欢迎你们前来参加她的葬礼。

如果有人认为不断的霸凌和骚扰可以让你们有优越感的话,那么不妨来参加葬礼,看看你究竟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但这一刻,那些曾在网上叫嚣、谩骂的人,却没一个愿意站出来了。

董晨宇博士指出,大规模、匿名的伤害,会让网暴的伤害后果,被施暴者分摊。

一旦悲剧发生,霸凌者会将责任稀释为“又不是我一个人骂的”,并进一步归结为受害者承受能力太差。

当受害者永远闭上了眼睛,施暴者最多也只是唏嘘几声。

很快,又会将恶意的目光,对准下一个无辜的猎物。

几年前,网上曾有一篇爆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里面这样写道:

“我是妈妈,我要为了我的孩子而战斗,我要在他受到伤害时不顾一切地站出来,我要告诉他寻求公正的方向,我要拼尽全力让阳光冲破雾霾照亮本该保护孩子的校园......”

“我是妈妈,我要为了我的孩子而战斗,我要在他受到伤害时不顾一切地站出来,我要告诉他寻求公正的方向,我要拼尽全力让阳光冲破雾霾照亮本该保护孩子的校园......”

是啊,每个妈妈都是拼了命生下孩子,孩子也是拼着命才来到我们的身边。

为了这场拼着命才有的相见,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所以,为人父母,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被网络霸凌的苗头时,能做的就是拿出姿态和方法,查明真相,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曾有学者发起过一项投票:“如果你遭受到了网络中的语言暴力或人身威胁,你会选择怎么办?”

结果,绝大多数青少年都选择了“自我消化”,只有极少数孩子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

就像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婷婷。

而这时,就需要父母提高警惕,对孩子多一些关心。

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说明他很有可能正在遭受网络霸凌:

孩子每个反常行为的背后,都藏着深深的恐惧和无助。

唯有看见他们的伤口,才能开启治愈的第一步。

在不知道霸凌者是谁的情况下,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呢?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给出了如下建议:

1. 保留证据(最好是在公证机关的公证下),对侮辱、诽谤孩子的信息、聊天记录、帖子等进行截屏固定证据;

2. 去派出所或进行立案,但这时,往往需要网暴者的真实信息,比如姓名,联系方式等。

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给网络平台发律师函,要求对方提供网暴者的个人信息。

要是网络平台不肯提供,也可以去相关平台,根据法律,平台方有义务提供造谣者的实名信息。

网络霸凌带给孩子的伤害,并不会随着谣言的平息而终止。

相反,董晨宇教授在一次访谈中提到:

网暴会降低受害者的个人自尊,其次,会让受害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变差,恐惧与别人交往。

而这些,只有靠父母的爱和足够的时间才能治愈。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光照亮的地方,天使登台,魔鬼退场。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被人照耀,而不是在黑暗中前行。”

“光照亮的地方,天使登台,魔鬼退场。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被人照耀,而不是在黑暗中前行。”

有了孩子后,我们都成了胆小鬼。

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挨欺负,但最怕最怕的,还是一不小心会失去他。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驱散世间所有的黑暗和恶意。

但我们能做的,是用爱和耐心,让家变成会发光的存在,让那些在黑暗中徘徊的孩子,一抬头就知道自己的归途在何方。

点个“赞吧”,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