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 >内容

看清代阿哥们学业有多忙?台北故宫展“阿哥养成记”

2023-09-07 17:13:36来源:
导读寒窗苦读无人知,似乎是古今莘莘学子刻苦求学的生活写照。不过,在清代,生长在皇宫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满洲皇族子弟们,也需要接受严格的...

寒窗苦读无人知,似乎是古今莘莘学子刻苦求学的生活写照。不过,在清代,生长在皇宫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满洲皇族子弟们,也需要接受严格的文武教育。依照文献记载,阿哥书房全年无论寒暑,仅歇课五天,学业不可谓不沉重。澎湃艺术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新展——“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阿哥养成记”,展览以“阿哥上学去”“阿哥的功课表”“阿哥的老师们”三个单元,透过院藏文献档案,带领观众一探清代阿哥学习生活的真实面貌。

“阿哥”是清代对近支宗室子弟的称呼。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重视阿哥们的教育,借此培养未来皇位继承人及国家治理人才,使满族政权得以长久巩固。

据清代文献纪录,阿哥自六岁起每日清晨三时即进入书房学习,除了民间士子必读的四书五经等经典外,还必须接受满洲“国语骑射”课程。国语即是满语,骑射则是骑马射箭。清朝尤其重视宗室子弟远赴关外,行围狩猎的技能学习。而随着清皇室与西方接触,阿哥们的学习也添加天文数理等课程,以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形势。

阿哥们的功课表强调文武合一,并杂糅中、西科学,与中国历朝侧重文科学习不同,却似乎可与当今学龄教育的多元学习领域相互比照。虽然阿哥们不用科考,也没有现今学生升学竞争的压力。但是依照文献记载,阿哥书房全年无论寒暑,仅歇课五天,学业不可谓不沉重。展览试图揭开满洲皇子教育的神秘面纱,共看学子辛勤学习的异同,为当下的教育提供新的认知与可能。

阿哥上学去

乾隆皇帝(1711-1799)六岁就学,十二岁时在圆明园牡丹台首遇皇祖康熙帝(1654-1722),就能够流利背出周敦颐(1017-1073)的《爱莲说》全文,因深得帝心而被接入宫中用心栽培,成为日后皇位继承人。乾隆皇帝文武技艺样样精通,一生诗作多达四万余首,可谓学养深厚。也让人不禁好奇,生长于深宫或贵族府院中的满族宗室子弟,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呢?

清代上书房(或称尚书房、阿哥书房)制度始设于雍正年间,是阿哥上学的场所。阿哥学习时光从六岁至十五岁,相当于现今小学至中学阶段,即使已分封为亲王、贝勒,仍须入书房就学。每日清晨寅时(三至五时)进入书房,先学习拉弓、习满语及蒙语;接着从卯时(五至七时)起学汉文典籍,直到傍晚放学。放学后练骑射、背诵满蒙语文、复习汉文等,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凑。

一年之中,仅有元旦、端午、中秋、万寿节及阿哥本人生日才可放假,无论寒暑,不许歇课。阿哥上课地点除宫中的上书房,另有南书房、毓庆宫及懋勤殿等处,宫外则有圆明园与避暑山庄等处。书房旁又设置射箭场地,禁宫有“箭亭”。至于广袤的皇家木兰围场,更是训练阿哥们骑射的重点地区。

《养吉斋丛录》清 吴振棫撰 卷四(第二册) 清光绪二十二年钱塘吴氏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养吉斋丛录》清 吴振棫撰 卷四(第二册) 清光绪二十二年钱塘吴氏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人欲探知阿哥入上书房学习的年龄、作息与学习内容等纪录,可见清代笔记、杂记材料。据清道光、咸丰年间吴振棫(1792-1870)撰《养吉斋丛录》(卷四)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凌晨三至五时)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五至七时),幼穉课简,午前即退直,退迟者至未正二刻(下午一时三十分),或至申刻(下午三至五时)。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上午九至十一时)准散直。”

《皇城宫殿衙署图》卷轴(局部) 清代彩绘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皇城宫殿衙署图》卷轴(局部) 清代彩绘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是阿哥们上学的场所。皇帝听政之暇,可随时亲临视察阿哥课业。

2.毓庆宫,位于乾清宫以东,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1674-1725)所建。雍正朝以后成为众阿哥读书之所,弘历、弘昼、顒琰、绵宁等皆曾在此就读,而更是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读书处。

3.箭亭,又称射殿,位于紫禁城东部景运门外。亭外有一片开阔平地,是阿哥们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此广场亦为殿试武进士考马步、射弓、刀石之场所。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洞天深处)第二卷 第二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 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洞天深处)第二卷 第二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 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洞天深处)第二卷 第二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 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洞天深处)第二卷 第二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 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洞天深处)第二卷 第二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 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洞天深处)第二卷 第二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 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洞天深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圆明园宫门区福园门内,乾隆皇帝回忆提到“予兄弟旧时读书舍也”。雍正年间,皇帝居住于圆明园期间,此处为阿哥之读书处所,故有圆明园上书房之称。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镂月开云)第一卷 第一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镂月开云)第一卷 第一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镂月开云)第一卷 第一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镂月开云)第一卷 第一册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镂月开云,即乾隆十二岁与皇祖康熙首遇之圆明园牡丹台。圆明园经历雍正及乾隆二帝之扩建,于乾隆九年(1744)大致完工。乾隆皇帝仿皇祖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亦为圆明园取四十景,亲自题诗,牡丹台则更名为“镂月开云”。

《御制避暑山庄诗》(万壑松风)清康熙五十一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避暑山庄诗》(万壑松风)清康熙五十一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松风,年幼弘历曾随曾随同皇祖康熙来到避暑山庄,并安排在山庄宫殿区之“万壑松风”处读书,获得皇祖父朝夕教诲。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感念祖父教养之恩,遂将圆明园“镂月开云”及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两处同时更名为“纪恩堂”。

阿哥的功课表

清代皇室众阿哥学习内容是要求文武兼备。文科方面与平民学子一样,都是科举答案必读的儒学典籍,并学习题诗词、作律赋、写策论及撰表文等。书画文艺,也是阿哥的必修课,但重点在书画的创作,不似参加科考学子习字以“馆阁体”为主。

清代满、蒙语文是阿哥们必修课程,对照现代就像学习本地方言一般。而骑射武功,更是阿哥们的核心课程,透过围猎训练活动锻练健身,培养胆识与果敢态度。体能锻炼的部分,就比较接近现代的体育课。当时,清朝民间如果应试翻译科或武举,才需要学习不同语言跟从事体格或武功训练。

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康熙帝颁训、雍正帝恭录《庭训格言》,期勉阿哥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于曆算、数学及乐律等西方科学切要留心。当时清代宫廷开始学习的自然科学课程,部分内容也仍然是现今学生们的基础课程。

授课内容

阿哥之授课内容归纳几项:一、汉文化之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及《资治通鉴》等儒家经典;二、诗词文赋;三、满洲、蒙古语文;四、骑射习武;五、书法练字;六、天文、历算、数学及乐律等西方科学。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卷(局部)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语言学习为阿哥学习的首要内容,尤以满洲、蒙古语文最为重要。清代乃多元民族交流的时代,满族统治者屡屡强调恪守祖训,须维持“国语骑射”之满洲民族特色。于顺治初年创办旗学,培养满洲子弟学习满语与骑射,康熙皇帝恐“后生子弟渐习汉语,竟忘满语”,嘉庆皇帝亦有此忧心,于嘉庆十三年(1808)书《御制宗室训》,曰:“国语骑射、读书守分”,并著“另录一纸悬挂上书房”,俾诸皇子见训心生警惕,期勉诸皇子敬守祖训。

《圣祖庭训格言》圣祖康熙颁训;世宗雍正录 《圣祖庭训格言》 清雍正八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圣祖庭训格言》圣祖康熙颁训;世宗雍正录 《圣祖庭训格言》 清雍正八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圣祖庭训格言》圣祖康熙颁训;世宗雍正录 《圣祖庭训格言》 清雍正八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圣祖庭训格言》圣祖康熙颁训;世宗雍正录 《圣祖庭训格言》 清雍正八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骑射武功,乃满族之传统,骑射技术的优劣取决于骑马技术的熟练程度。阿哥们皆自幼学习拉弓、步射及骑射课程,一般骑射课程安排在诵读经书之后,与学习汉文典籍课程穿行。圣祖康熙之骑射技能十分出色,于《庭训格言》中提到:“盖骑射之道,必自幼习成方得精熟,未有不善于驭马而能精于骑射者也。”因此,清朝皇室非常重视阿哥们的骑射训练,必须自幼学习,以达到“人马相得,上下如飞,磬控追禽,发矢必获,观之令人心目俱爽”的程度。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清 庆桂等奉敕纂 清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上汉文小红绫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清 庆桂等奉敕纂 清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上汉文小红绫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清 庆桂等奉敕纂 清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上汉文小红绫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清 庆桂等奉敕纂 清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上汉文小红绫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阿哥们的射箭活动与行围纪录可见于各朝《实录》、《起居注册》等文献中,亦可见于诗文集中。乾隆五十六年(1791)八月十二日在避暑山庄的一场射箭活动,乾隆观皇孙们射箭。皇孙绵庆(1779-1804)年十三岁,射中三箭,受赐黄褂三眼花翎,而皇玄孙载锡年八岁,亦射中三箭,受赐黄褂双眼花翎。乾隆极为喜悦,因作诗志下此事,怀想皇玄孙载锡之年纪较当年陪侍皇祖康熙围猎时还早四岁,传承此基业已七代。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习作 《宋拓多宝佛塔碑》 册 附夹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习作 《宋拓多宝佛塔碑》 册 附夹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习作 《宋拓多宝佛塔碑》 册 附夹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习作 《宋拓多宝佛塔碑》 册 附夹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习作 《宋拓多宝佛塔碑》 册 附夹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习作 《宋拓多宝佛塔碑》 册 附夹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练习是阿哥们每天必须的功课。以乾隆皇帝为例,康熙六十一年(1722)入宫学习时,便摹写唐人楷书,如颜真卿(709-785)的《多宝佛塔碑》。展出的《多宝佛塔碑》习作,夹存在该碑帖后。其上以硃笔批改并署摹写日期,为宫中师傅教导阿哥习字临帖的典型范例。《多宝佛塔碑》另一书法习字,已非临摹字帖,有自由创作书写之意,字迹清秀俊逸。

《几何原本》 六卷(西洋)欧几里得撰,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几何原本》 六卷(西洋)欧几里得撰,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帝从法国白晋(1656-1730)及张诚(1654-1707)、比利时南怀仁(1623-1688)、义大利德理格(1671-1746)等传教士,学习西方传入的数学、天文、音律、医学等自然科学。康熙帝对西方科学极感兴趣,也引领阿哥们接触西学。展出《几何原本》一书,乃由古希腊欧几里得撰、意大利利玛窦(1552-1610)口译、明徐光启(1562-1633)笔撰。据法国传教士白晋于《康熙帝传》记述康熙帝学习几何学之经过,首先令传教士以满语教授,并命二位精通满语及汉语大臣撰写讲稿,反复听课、复习,并亲自绘图,约五六个月即熟练几何原理。

皇家教科书

院藏清宫根据明代书籍绘制或重印的《帝鉴图说》与《养正图解》等书,以生动之插图,教导阿哥有关中国古代帝王治国事迹,图文并茂,颇能引发学习的兴趣。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起居注册》记载,《帝鉴图说》被列为同治小皇帝日讲的重要学习教材,之后由祁寯藻及翁同龢二位帝师讲述其中故事。此外,院藏乾隆皇帝下旨命永珹(1739-1777)、永瑆(1752-1823)、永瑢(1744-1790)以及皇孙绵宁(即道光皇帝,1782-1850)抄写宋代范祖禹《帝学》一书。此书正是一部专门讲授历代贤德君主,正心修身、进学修业榜样的历史教科书。藉由缮抄过程,让阿哥们学习成为明君必备的德行。

《帝学》 清嘉庆年间绵宁朱丝栏钞袖珍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帝学》 清嘉庆年间绵宁朱丝栏钞袖珍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帝鉴图说》 不分卷 (第二册)(诏儒讲经)清内府彩绘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帝鉴图说》 不分卷 (第二册)(诏儒讲经)清内府彩绘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诏儒讲经”,故事叙述汉宣帝(西元前91-49)诏儒家学者校刊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另命太子太傅萧望之(西元前?-46)评议,俾使趋向统一,成为治天下之准则。清代沿袭中国帝王的传统,于顺治皇帝开启实行经筵、日讲之先河,透过仿效明制的国家大典仪式,讲官编纂讲章,展现帝王崇尚儒学治道之基本国策。

阿哥的老师们

给众阿哥授读的有总师傅、师傅与谙达,并有数名陪读及伴读。谙达(满语转写:anda)意为伙伴、朋友,负责教授阿哥们满、蒙语文与骑射。皇帝、阿哥对上书房师傅的礼仪相当重视,据清代《竹窗笔记》的记载:初次至书房,阿哥与师傅彼此拱手行礼,每日阿哥们与师傅间以拉手为礼,充分崇敬之意。

由于阿哥们入学读书,长年与师傅谙达朝夕相处,师生情谊深厚。即使日后登基成为皇帝,仍常怀念当年窗课与师傅、谙达相处的岁月与情景。例如乾隆皇帝在藩邸时的多位名师,包括日后被尊称为“三先生”的福敏(1673-1756)、朱轼(1665-1737)与蔡世远(1681-1734)三位帝师,乾隆皇帝终生感念不断,且经常流露于诗文作品之中。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 上卷一千三百二十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 上卷一千三百二十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 上卷一千三百二十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 上卷一千三百二十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 上卷一千三百二十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 上卷一千三百二十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上书房师傅与总师傅,即便不是翰林出身,至少是进士出身,学问优长的饱学之士,方能充任;而且都是皇帝特简。展件选列嵇璜、王杰,潘世恩、穆彰阿,翁同龢,李鸿藻等人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之事。其中《高宗实录》一件,记载了“师傅不进书房议处事”:乾隆五十四年三月间,连续六天,上书房从总师傅到师傅都没有进入上书房,因此都被议处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清代皇帝对于阿哥们学习的重视。

《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味馀书室诗文选原序〉清 仁宗撰;庆桂等奉敕编《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卷一(第一册)清嘉庆六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味馀书室诗文选原序〉清 仁宗撰;庆桂等奉敕编《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卷一(第一册)清嘉庆六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味馀书室诗文选原序〉清 仁宗撰;庆桂等奉敕编《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卷一(第一册)清嘉庆六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味馀书室诗文选原序〉清 仁宗撰;庆桂等奉敕编《味馀书室全集定本》卷一(第一册)清嘉庆六年武英殿刊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帝位于毓庆宫之“味馀书室”,为其师傅朱珪取名,谓“勤学者有馀,怠者不足,有馀可味也”。《味馀书室全集》〈原序〉述及嘉庆之求学阶段:“六岁入学习经书、十三学诗文、十七属文,书窗朝夕行帐,寒暑幸无间断,若今体格律初从学于东墅师傅,古体诗及古文从石君师傅习焉。”嘉庆帝之养成阶段,有朱珪师傅指导与相伴,尤其在写诗及读古文。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 杜受田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 杜受田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 杜受田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 杜受田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 杜受田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 杜受田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杜受田病逝后,咸丰在师傅杜受田的遗疏上硃批:“忆昔在书斋,日承清诲,铭切五中……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于师傅对于的期望之深,似乎随着师傅的逝去,“付与逝水”了。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11月5日。

(本文图文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资料综合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