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对花西子的关注”“过去一周花西子受到了全网极大的关注”,这几句说明花西子是知道“79元眉笔事件”的,只是品牌选择在风口浪尖之时“一直没有发声”,而是“诚惶诚恐、手足无措”。
现在的这声抱歉,也是为自己受到了关注、但没有及时发声说的,并不是为了别的。
如花西子所言,这段时间里,他们“不断吸收大家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理论上,下一段就该讲如何将这些建议等落实到行动上了。
但是,没说。
花西子依然是在为占用过多的公共资源道歉,感谢大家的关注,表示对于相关意见,团队已经充分记录、一一比照、修正和提升,但具体怎么做的,一个字儿都没说。说要秉承初心,读来也不是很清楚初心到底是什么。
最后几段则是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我们是国货。这一部分几乎占了整封信的一半。
全文没有提及眉笔价格事件,没有针对眉笔价格的说明,也未言明将来如何改进,只是针对自己占用公共资源和未及时发声说了句抱歉,重点强调自己的国货身份。
没有体现出“主动承担责任,不辩解、不争论”的态度,也没有相应的行动,只一句“我们承担主要责任”,糊弄不了消费者。
此次花西子的《一封信》就更别提了,压根没说自己有什么错,更没说有什么责任要承担……
最后再来说承诺(补偿),一份道歉是否真心,在这一点上很能体现。
就道歉而言,如果你只说“对不起”和“不好意思”,没有告知前因后果,更没有提出惩罚或者弥补的办法,那么在对方看来,这也是一个不真诚的道歉。
举个例子,如果你开周会时迟到,进会议室时来一句“对不起,我忘记开会了”,没头没脑,就会让所有人都觉得,你是一个失职的员工,根本不重视这个会议。当过失发生时,无论在你看来多么微乎其微,都需要采取一定补救措施才能弥补,展现你的诚意,并且想好事后解决办法,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歉意。
花西子的做法是,计划送出100份美妆礼盒和一万支眉笔。
且不说这些礼品最终成本有多少,花西子的行为就不够真诚:它并未将这一“赠礼活动”写在《一封信》中,而是单独发了个微博,并且将这一行为定性为有奖征集,要想有机会获得礼品,还得转发它的抽奖微博。
就这,奖品还不是一次性放出,目前眉笔只放出了200支的抽奖额度,剩下的嘛,用花西子的话来说,“会在9月23日-9月24日陆续抽出”。
图源:微博@巴奴毛肚火锅
不过,即使道歉了,且道歉得很“完美”,也不意味着他人一定要选择原谅。
有的人在道歉之后,会给对方施加一种压力:“我都已经道歉了,你还不原谅是要怎样?”这里犯了一个逻辑谬误——不是所有的道歉都可以带来原谅,以及道歉不是一种情感绑架。
美国心理学家Harriet Lerner指出, 原谅并不是一个是或者否的机制,而是有“程度”的 。你可以原谅一个人 10%、50%或 90%,而且更多时候,原谅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决定,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才能够原谅一个人。如果对方这次没有原谅你,多道歉几次,再给对方一点时间,说不定就可以推动进度条的进展。
咱就是说,要道歉,就好好从头到尾把错认全了,也别总惦记着“我都道歉了,你怎么还不原谅我”。
再说回花西子的《一封信》回应,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算一份成功的道歉声明。
但从整体公关的角度来说,这封信的效果倒也不错。你看,现在人们都开始关注它的公关团队了,“花西子公关部或集体离职”“花西子年薪63万招公关”等轮番上热搜。
整件事的起点,花西子79元的眉笔,似乎已然被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