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崩溃的体验,每天追着娃娃的后面,像个上调发条的闹钟一样:
“孩子,你该起床啦!”
“孩子,你该洗簌上学啦!”
“孩子,你该做作业啦!”
“孩子,你该睡觉啦!”
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孩子愿意主动坐在书桌前写作业,5分钟不到,各种要喝水、要尿尿、要睡觉的借口又出来了,真是别提心里多窝火!
老母亲不禁崩溃,这半大的小人儿,怎么就这么不听话不自律呢,每件事都要我跟在后面当人肉闹铃,那孩子的自律在哪,作为妈妈我的生活又在哪......
想让孩子变得自律可真是比登天还难!
所以今天我们就着“自律”这个词说开去,聊聊到底如何培养自律娃,以及我们真正希望培养的是怎样的孩子。
自律也是我们经常都会提到的一个词,也是我们对自己家娃日常行为的“美好愿景”。
但实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真正希望的并不是孩子自律,而是比自律更高一层的自驱。
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无论从词汇的基本释义,还是从心理学定义上看都有很大的区别。
自律指的是个体可以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维,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而自驱,指个体通过内在动力和自我激励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大白话说也就是,我们更希望的,是孩子能自发、主动地去做一些事,这些事是可以让孩子有胜任感的,让孩子自主地朝着目标去努力的,而不是习惯给孩子定上条条框框的规律,孩子像机器一样去按时按点执行。
毕竟我们的孩子是人啊,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随性乱蹦,怎么可能被套上自律的枷锁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双减”刚实行的时候,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孩子的一些变化——我们的孩子好像变得更自主了!
以前双减前,孩子每天要上的课程很多,作业也很多,孩子基本是不断追着任务跑的状态。
累不说,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是刚刚好够时间完成,甚至不够时间完成。一直拖着被往前走的孩子,是没有自主权的,更没有成就感,所以完全谈不上想要主动去做什么。
但双减以后,孩子的作业量减少了,孩子每天需要花多长时间做什么,能剩下多少时间都心里有数,有了这样的操控感和胜任感,反而愿意开始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双减的好坏与否,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清楚知道,希望孩子拥有自我驱动力,第一步就是给孩子一些可掌控的时间与空间。
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 和理查德·莱恩 (Richard Ryan) 提出来的自我决定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 ,就是以胜任需求、归属需要和自主需求需求点为根基去探讨的。
只有孩子真正能感受到,我对这件事情是有掌控力的,有话语权的,而且完成这件事情我能收获到满足感,孩子自己才会真正愿意主动去做。
就比如大家都很喜欢的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在她身上我永远能感受到什么叫刻苦与热爱并存。
“我喜欢滑雪,因为滑雪的时候,当一个鸟,飞起来,然后落地。”
对于滑雪运动员来说,滑雪训练应该不算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要训练,会摔倒,还要拼成绩。但谷爱凌永远能从中找到乐趣。
比如腾空而起的感,变幻无穷的动作,恐惧和兴奋并存的超越……
所以,宁可苦口婆心追在孩子后面说「孩子你要怎么怎么做」,还不如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允许孩子向内探索「我想要做什么、我希望做到什么、我喜欢做什么」。
我们的孩子本身就是有很强的自驱力的,他们天然就有向内思考向外探索的好奇心。
我们都见过孩子专注研究一个事物的样子,当孩子可以放下动画片、放下手机游戏,扑扇着眼睛专注去观察研究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得眼里是有光的,心里更是有自我驱动的小火苗。
所以父母更重要的角色是引导,是保护好孩子内心的小火苗,而不是怒斥孩子“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律!”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是不断打破重组的过程,所以保护和激发,我们缺一不可。
帮孩子学会自主才是正道
那么作为当代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向自律呢?
就拿我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来说——孩子都喜欢抱着ipad手机不放。
我们的孩子好像天然就容易被电子设备所吸引,经常玩着玩着就忘记时间,有的时候想让孩子休息一会,孩子还要耍赖哭闹不肯放手。
电子设备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魔力呢?
人大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褚殷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从电子设备里逃离出来,就是扯淡!
“教孩子自律,怎么自律?手机在手里抓着,我自己一刷刷到半夜。我连沙子都搭不起来,你还让我找岩石?
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在用算法和我们争夺孩子,那都是专家开发出来的,是北大清华的人开发出来的。他们让孩子上瘾,然后告诉我们要教孩子自律。
我高考都没斗过他们,我现在怎么斗过他们?”
逼孩子主动放下平板,简直是在逼孩子跟清华北大的专家们进行生命对抗!
这简直是这个世纪最大的教育骗局!
所以,并不是孩子真的做不到自律自主,而是电子设备的确有难以割舍的魅力。想要孩子在上网时间管理上做到自主,家长的桥梁作用就很重要。
疫情有段时间,mini包也是沉迷电子设备。包爸的方法就是跟孩子约定好上网时间和上网条件。如果孩子需要上网,可以打电话申请,通过远程手机控制给孩子打开平板网络,约定好的时间一到,就得停止使用。
孩子一开始可能也会不开心,觉得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一眨眼上网时间就结束了。但是当孩子习惯了这种方式以后,就知道要如何守规则了。
所以,我们永远要以成长型思维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期待着孩子主动踏出的每一步,而永远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指着孩子说:“你什么都好,就是爱玩手机!”
在这里,我也想给大家推荐一个激励孩子学会自律的方法,很好用。
这就是管理学中非常有名的绩效管理法——“胡萝卜+大棒”激励法跟大家详细分享,这套方法是激励和惩罚并存的一套机制。
胡萝卜代表的是奖励,大棒代表惩罚,我们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方便理解。
比如孩子早上总是起不来,我们可以这样说:
“胡萝卜”(奖励):如果你连续一星期都能闹钟一响就马上起床,妈妈会奖励你一个礼物;
“大棒”(惩罚):如果你不能按时起床,那早上你要自己去等校巴,妈妈不能陪你一起。
通过奖励+处罚的形式,孩子能感受到完成这件事带来的“甜头”,也能感受到如果没完成这件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当然,奖励(萝卜)和处罚(大棒)的使用也要把握好平衡,不要让孩子过度聚焦在任何一方,否则会适得其反削弱孩子的自驱力。
提到自驱力,我经常会想起《小王子》里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对需要自驱力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为了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你都用过什么方法?
评论区来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