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稳增长任务艰巨,捨弃“保持中性”,体现了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逆周期调节思维,适度扩展了宏调政策的迴旋空间,让流动性更为合理充裕。
不过,这不意味着要放弃防风险,而是要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动态优化调整,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
易纲去年还有另外一个“中性”引发关注。他在去年10月份提出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大力促进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对外开放。这被认为是中国高级官员首次表态将“竞争中性”引入经济政策。
这一原则对於金融行业尤其重要。长期以来,国企、民企在获得金融资源方面严重不平等,存在歧视性对待。民企贡献了“五六七八九”(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佔据经济“过半壁江山”,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若“竞争中性”等得到切实落地,金融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对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激活经济潜能、改善产业结构,将发挥巨大助推作用。同时,还将有效扩大开放,对冲贸易摩擦。内外资平等,也是“竞争中性”的体现。易纲10日重申,将按照去年4月宣布的时间表,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