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原子催化剂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每个原子的金属利用率,并提供了卓越的性能,代表了催化的前沿领域。然而,当在低温下(例如,小于1000K)合成时,单个原子通常是不稳定的,并且作为最小化表面能的手段,倾向于重新聚集成纳米颗粒。为此,马里兰大学(UMD)材料科学与工程系(MSE)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高温冲击波催化方法-达到3000K,该温度是太阳温度的一半-旨在“锚定“ 单原子到基底上,将提供优异的热稳定性。
由MSE教授胡良兵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于8月12日在《自然纳米技术》中发表了他们的研究。学生和胡博士研究团队的成员,是论文的主要作者。
姚说:“我们的方法是使用周期性的开-关加热来实现的,该加热具有短的开态(约1500K持续55 ms)和长10倍的关态(室温)。” “高温通过形成牢固的金属缺陷键为原子分散提供了活化能,而断态则关键地确保了整体稳定性。”
利用焦耳加热达到高温标记,研究小组使用原位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确认了合成。该技术可用于催化反应,例如甲烷转化,该反应可将天然气转化为有用的化学物质,例如乙烯,乙烷和苯。
胡说:“所报道的冲击波方法简便,超快且通用,为传统上具有挑战性的单原子制造开辟了一条一般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