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苏州干将路古迹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苏州干将路古迹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说起干将路,最早是由宋前古坊——干将坊改名而来,其得名与一段广为熟知的神话故事有关。相传,春秋时干将和莫邪在此铸过剑,后人遂立牌坊作为纪念。干将是春秋末期吴国的铸剑匠师,而莫邪是他的妻子。
在《吴地记》中有记载,“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采五山之精,合五金之英,使童女三百人祭炉神……”吴地顿时升腾起浓浓的铸剑烈焰,于是城东的那座城门被称作“匠门”,后人再改成今日的“相门”。
干将逝世后,葬在娄葑之间的相门塘,而两人铸剑的西侧处则取名为干将坊。
芝士号回答,版权办必究提,未经目许可,不得转些载
干将坊,早前只是一条窄巷,位于乐桥东边,乘鱼桥西。经过1982年的道路拓宽,与松鹤板场、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合并为干将路。
昔日的干将路有哪些“景”引人怀想呢?在干将东路松鹤板场段,有礼部右侍郎孙岳颁故居。据说这是康熙帝特赐予他的一个居所,文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宅中厅堂的屏风板上有松鹤图案,尤为瞩目。
十小其形向者件,组海器单速越近。
濂溪坊段,原名布德坊,是为纪念宋代著名学者周敦颐,世人称他为濂溪先生。新学前段,是长洲县学所在地。解放后,县学改建为市第十一中学,原先在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因而从这里到相门段叫做狮子口。
此外,从濂溪坊至苑桥段原有雷东城宅第,而雷氏富甲三吴。又有记载称,苏州豆腐是由宋代住在干将坊的王福十创始。
而学理制些形没想总界号。
而干将西路呢,自西向东,由原来的铁瓶巷、镇抚司前、通和坊等连接而成。镇抚司前,这是明代苏州卫镇抚司衙门的所在地。另外,明代古坊之一的通和坊,过去叫“四天灯巷”。
事实上,干将路上还有多处名宅和祠庙,128、130号的王宅,属明代建筑,1992年作煤球店使用,因而木结构受损严重,大厅全被移建。144号的张宅,清道光年间建,占地近1400平方米,后被用作民居。
而216和218号有陈宅,院内分布着湖石、花坛、树木,各厅装修格外精细,1992年在干将路扩建中留存下来。
位于干将坊中段(松鹤板场),我国著名左笔书法大家费新我先生的故居( 路左石库门 )。
再说让王庙和言子庙,大家一定不陌生,让王庙,后来列入苏州市控保建筑。庙内所供神姓姬,即仲雍,到1999年移入城东中心小学。
而言子庙,也称言子祠。言子,春秋吴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后人尊称他“南方夫子”。明万历十二年,申时行建了该祠。从清末起,设立了小学校,叶圣陶早年就在这边教过书。
穿越到21世纪的现代苏城,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腾飞,今天的人们很难将这条繁忙的城市主干道与昔日的古巷联系在一起。
1992年10月28日,干将路改造工程开工,全长约7.5公里,规划路幅40米。这个浩大的工程历时近两年才通车,沿路无数的支巷、古宅要么消失要么移建,旧时的风貌一去不复返。
对于在苏州古城内这样大刀阔斧的改建,人们有着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认为这破坏了古城的风貌,是苏州现代城市规划上的败笔;但有的人表示坚决支持,如果没有这条沟通东西的主干道,苏州古城的交通永远不可能适应新的时代。
之后干将路经过了车道的扩充,设施的完善,一直到2007年底,随着轻轨一号线的开工,干将路再度被“折腾”了一番,而且是路与人一块被折磨了四年多。
苏州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轨交生活模式,而干将路也成为苏州古城的一条融合了古韵与繁华的绸带。
“两路一河平江貌,古韵今风干将景”,纵观干将路的旧貌与新颜,虽然给人的感觉有了明显变化,却藏着一份儒雅的情怀,动中有静,现代感中透点古意,用包容的姿态迎接一切又一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