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内容

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征(为什么要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价值)

2022-08-09 23:05:55来源:
导读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为什么要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价值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为什么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为什么要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价值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为什么要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价值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反映。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诗坛的情况下,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亲切淳真、平淡自然;意境浑融完整,高远入化;且富有真淳隽永的理趣;语言精工凝炼本色自然,而不加雕饰。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 亲切淳真平淡自然的风格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真诚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困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的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娇柔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如①《和郭主薄二首》其一②就是这样的名篇。

版权四矿归芝率士回答网站即们或原作者所有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乡居的淳朴、悠闲生活,表现出摆脱官场牢笼之后那种轻松自得,怀安知足的乐趣。全篇似乎只随意拈了几个极平常的生活情景,“堂前有树可以乘凉,闲暇之际读书弹琴、蔬菜粮仓小有盈余,新酿美酒自斟自饮和学语稚子戏嬉身边。”但诗人紧扣一个“乐”字将它们组合起来,整个生活的淳真之趣就跃然纸上。如:首两句写景只一个“贮”字,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平淡中有醇味,朴素中见奇趣。又如:“卧起弄琴书”的一个“弄”字,用在此处微妙地表现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全诗“无夸张”,“无虚浮”任以淳朴真情动人。我们仿佛随着诗人的笔端走进了那宁静、清幽的村庄。领略那繁木林荫之下凉风吹襟的惬意,聆听那朗朗的书声和悠悠的琴韵,看到了小康和谐的家庭,自斟自酌的酒翁和父子嬉戏的乐趣。全诗平淡冲和,意境浑成。令人感到淳真亲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展现的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虽如叙家常,然皆一一从胸中流出,毫无娇柔做作的痕迹,固而使人倍感亲切。从中不难体会诗人返朴归真,陶然自得的心志。

全诗写了诗人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交往的快乐。所写的移居情事,原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但在诗人笔下款款写来,读者却感到亲切有味。所用的语言,平常如口语,温和高妙。看似浅,然嚼之味醇,思之情真,悟之意远。如写移居的如愿以偿:“蔽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纯然口语,直抒人生见解。“何必”二字,率真中有深曲,映出时人普遍追名逐利的心态。娇娇脱俗,高见亮节。如松间白鹤,天际鸿鹄。又如诗写和谐坦诚的邻里友谊,仅以“时时来”出之,可谓笔墨省净,引人遐想。欣赏奇文,状以“共”字,分析疑义,状以“相与”均是传神之笔墨,如果奇文自赏,疑义自析,却于情锐减,更无法深化移居之乐的主题。而“共”和“相与”前后相续,则热烈抗言之情态呼之欲出,使“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成为绝妙诗句。生动的体现了其诗淡而有味,外质内秀,似俗实雅的韵致。

十物月保布深,近矿感属。

陶渊明诗的平淡自然的风格,还表现在善于通过宁静淳朴的乡居生活的描绘来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和淳真的情感。如:〈归园田居〉(二) 这首诗,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写出了乡居生活的宁静。全诗由两幅图景构成。一幅是幽僻的田园隐居图,一幅是淳朴的乡村民俗图。两幅图景交映成趣,构成了逼真的田家气象。看似平淡自然,然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却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和诗人摒弃世俗,安于田园的情怀。

类似以上这样风格平淡自然的诗作,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普遍。如:《归园田居》(四)、《读山海经》(之一)、《杂诗》(之二)、《饮酒》(之九)等都是平淡自然的名篇。在诗中,诗人一任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无论是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安闲的农村生活,还是诗人处在这种环境中恬静,愉悦的心境,都用清新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而自然的抒写出来,一切仿佛是从胸中自然流出,谢尽炉冶,斧凿之痕。正如苏轼所赞:“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二、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

陶渊明不重视实境的描绘,取景大都平淡无奇,并不拘泥于眼前的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即意中之境;又不求形似,只是勾勒景物的轮廓,自然景物只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种以意造景的手法,使自然景物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人的生活、感情融成一片。使诗人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浑然一体,高远而富有神韵。使自然美与感情美和谐统一,从而创造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高度境界。

《归园田居》(一)就是诗人撷取眼前的风光,创造宁静淳朴的意境的范例:

全诗先叙写了自己崇尚自然的情怀,接着描绘田园村舍的风光,结尾抒发重返自然的喜悦心情。全篇浑然天成,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草屋、林荫、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中常见的景物。以平淡蔬荡的笔墨,勾画出了一幅竹篱茅舍、红绿相映、炊烟袅袅、春华秋实、风华清美的“乡村野趣图”。看榆柳绿荫笼罩于后,桃李竞艳置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远处,山村依稀可辨,几缕炊烟袅袅升起。近处,耳畔深巷狗吠,树巅鸡鸣,隐隐可闻。这一切无不充满生机,趣味盎然,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人化的自然”画面。这里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使诗人重返“自然”。这一切,构成了富有生活气息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使人们并切地感受到乡村所特有的朴素、安宁和和平,诗人归田以后愉悦,满足的心情自然流露无遗。

这定部起意想图运术权真装派。

再如:《归园田居》(三):

平易浅显的日常生活片断,使全诗显得事真、景真、情真、意真。陶渊明热爱归隐耕种生活,亲自参加劳动,无拘无束,乐在其中,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画面中,诗人俗衣淡衫,荷锄理秽,在皎洁的月光下悠然归家、豁达、高洁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情调,这种境界使人倍感亲切。

另外,陶渊明善于运用神思遐想以意造境,构筑理想的境界,他喜欢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勾勒和睦舒畅、淳朴可亲的社会环境。这里没有明争暗斗、没有尔虞我诈。情趣清雅、境界高尚。如诗人笔下的《桃花源诗》。诗人对桃花林奇异、优美之景的描述,已是引人入胜;桃源之不可再寻,更增添了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这更是令人向往。桃花源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融洽,这正是农村中淳朴的人际关系的升华。这是陶渊明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反映,也是他对农民理想和愿望的描画。尽管也有局限,但在他对这种境界的追求中,完全再现了他高尚的人格。

三、精工凝炼、本色自然的语言

陶渊明的诗语言质朴无华,平易浅近,平中有奇,淡中有味,不加雕饰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极尽语言纯净之美。正所谓:“文体省净、殆无长语”。③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其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语言,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非矫饰的感情世界。所以他选择的只能是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虽平淡但不浅薄,不是未经加工锤炼的民意平俗的口头语,而是匠心独运,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的“田家语”。

试看他的《饮酒》(其五):

起首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等平淡,何等自然。似乎是诗人不经意地与你交谈,然而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对安静田园的赞美以及对人境之喧、官场仕途的厌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由虚入实,信手拈出诗人田园生活的一个最典型、最形象、最具有审美意义的场景,给予了最完美、最艺术而又最自然的表现。平淡自然,诗意深醇,却又元气天成。却又能天然入妙,遂成千古绝唱!“采”、“见”二个动词,描绘诗人本自采菊,无意望山,偶然见之,悠然之态而天成。故苏东坡评此二句为:“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④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乐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个“佳”字,恰如其分的透露了诗人对“山气日夕佳”的感觉和体会。给人留下联想的空间。虽如同口语,但其无心而心与物遇,物我相融之境宛如眼前。结句中诗人由“欲辩”而“忘言”,“由实化虚,以虚涵实”妙极!它涵盖了更多的、更丰富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涵,个中滋味,留给读者自己品味。

陶渊明诗的语言洗尽铅华,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写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卯岁十月中作与从第敬远》,不用“撒盐”、“飘絮”之类的精巧比喻,只是平平常常十个字,就写出了雪落无声的轻柔意态。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只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的和煦暖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好多这样的句子都是明白如话的佳句。再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看似平淡的八句诗,却写出了一片生动的田园生活和气氛。诗人只是淡淡道来,点到为止,但他旷达高洁的胸怀,恬淡高尚的生活态度,以及与当时士大夫迥异其趣的追求,无不见之于字里行间。诸如此类的诗句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无处不在。《归园田居》(一)、(三)、《杂诗》(一)、《咏贫士》(一)等都是这样。

陶渊明的诗的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是诗歌大师语言功力炉火纯青的极致化境,非寻常人可比。因此元好问评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⑤殆非虚誉。

四、真淳隽永的理趣

陶渊明田园诗作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理趣盎然、情理交辉。诗人以情化理,理入于情。不言理亦自有理趣在笔墨外,明言理而又有真情融于意象之中。同时,诗人精心选择蕴含自然之理的形象,构筑令人神往的艺术意境,让人们悉心体察他所说的理,心领神会,回味无穷,收到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如前所引的《饮酒》之五,就是一首借自然景物进行说理的诗。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就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诗的开头,诗人便虚构了一个闹中获静的意境,又从哲理的高度阐明了闹中获静的原因。“心远”表明诗人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抱着隔离和冷漠的态度,自然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紧接着,诗人又用一系列自然景物,形象地说明了如何才能达到“心远”的途径。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山气”二句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诗人对生命真谛的领悟: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只能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无所待,无所使,自然而然,从而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而不是应着眼于外在的追求。因为外在的追求,必然会带来得之“惊”、失之“忧”,就会从根本上破坏生命的和谐。诗人从偶然看到的由山气归鸟构成的那片风景中悟出人生的真谛,他觉得自己和那片风景已经融为一体,化为“飞鸟”归于山中,返归自然的状态。惟有这种自然的状态才是“真”。他想把其中的“真意”说出来,又觉得说不出也不必说了。

又如《杂诗》之四:

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的欢悦情趣跃然纸上,出语旷达,意蕴悠长,深具一种执著严肃的人生态度。追逐空名的人生,终是丧失自我的人生;独立自由的人生,才是真实不虚的人生。诗人处于乱世之际,决然退出黑暗仕途,不与“当世士”同流合污,以保全自己独立自由的人格。这种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就在对自在生活的情趣中得到了新的诠释。也使我们在感悟诗意的同时,将生活中的千千结豁然开释,从而以坦然的胸怀面对万花筒般的人生。这些道理,诗人不是以抽象的语言告诉我们,而是以具体的形象和意境来表达哲理,从而达到哲理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另外,在《移居》、《拟古》等其他诗作中,作者都尽情抒写了自己归田后的自得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他委运自然的人生哲学,情理兼备,隽永深刻。作者犹如刚刚挣脱牢笼囚禁而重归山林的小鸟,被大自然本身无限魅力所征服、所激动。大自然中的万物,无不体现着一种难言的“真意”,这恰与虚伪的世俗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在躬耕实践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在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尽管他也接受了老庄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然而他所理解的“自然之理”是与俭朴而充实的田园生活紧密联系的,他所追求的“自然之理”包蕴在淳朴笃实的田园生活中。另外,诗人把庄子对生命的哲思和儒家的自然不息精神结合起来,表现了人的生命力的激扬,坚持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以上诗作中的这些道理,如果不是借助于自然形象,而是平铺直叙地演说,那显然是枯燥无味,与玄言诗无异了,也就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为历代无数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知识分子的榜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高远入化的艺术境界,丰富的田园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受到他的艺术熏陶。李白说:“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沈德潜谓:“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相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其骏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可见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经过历代诗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使山水田园诗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蔚为壮观的一大主流之一。历代“拟陶”、“和陶”相沿成习,佳作不断,名家辈出,陶渊明不愧为我国杰出的大诗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