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内容

世界周刊丨“北溪”难安

2023-04-03 16:30:50来源:
导读 原标题:世界周刊丨“北溪”难安 2022年9月底,“北溪-1”号、“...

原标题:世界周刊丨“北溪”难安

2022年9月底,“北溪-1”号、“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泄漏,各方普遍认为是“蓄意破坏”。 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展开独立调查,迄今未公布结论。

2023年2月,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赫什披露,美国策划炸毁“北溪”管道。 同月,俄罗斯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提请对“北溪”事件进行独立的国际调查。

本周,由于美国等国投了弃权票,联合国安理会未能通过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进行国际调查的决议草案。

在俄罗斯外交官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愿允许对这起国际恐怖主义事件进行公平公开的调查。

4月1日,俄罗斯出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国。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却表示,俄罗斯不应该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自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就对俄罗斯在安理会中的位置和权利“虎视眈眈”。

美俄之间的火药味,早在几天前的安理会上,就已经藏不住了。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 涅边贾:这能说明什么?不需要成为侦探或分析师也能明白。美国及其盟国试图掩盖破坏北溪管道的痕迹,炮制各种胡编乱造的说法,拒绝回应被曝光的令华盛顿难堪的事实。

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伍德:美国坚决否认俄罗斯就这一破坏活动对美国提出的毫无根据的指控。

当天,安理会对一份由俄罗斯等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如果获得通过,安理会将建议联合国秘书长成立一个国际独立调查委员会,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行为进行全面、透明和公正的调查,包括查明肇事者、支持者及其同谋,联合国秘书长将在30天内就该调查委员会的模式提出建议。

俄罗斯、中国、巴西投了赞成票,美国等12国投了弃权票,最终该决议草案未能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耿爽:如果有关国家坦坦荡荡地欢迎安理会授权对北溪管道爆炸进行国际调查,至少可以显得他们问心无愧。如果有关国家遮遮掩掩地阻挠安理会授权进行国际调查,反而令人怀疑他们另有隐情。

此前,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就“北溪”事件展开共同调查,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3月29日,丹麦能源署表示,已经对“北溪-2”号爆炸现场附近发现的不明物体完成打捞,初步检查表明是一个沉入海底的海上烟雾浮标,用于视觉标记,不具有威胁性。

然而,此前俄专家推测这可能是用于引爆爆炸装置的接收信号的天线,俄方曾要求前往丹麦专属经济区进行调查,丹麦方面并未同意。

在今年2月的安理会上,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直言:“由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德国进行的调查不仅不透明,而且显然完全是为了消灭罪证和袒护自己的美国大哥。”

法国驻联合国和北约军事代表团前负责人 特林昆德:如果迟迟没有调查结果,就说明他们(西方)找到了一个他们不愿意公开的结果。

而对于本周安理会上的投票结果,涅边贾表示并不意外,并称美国的反应是“做贼心虚”。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 涅边贾:今天的投票非常清楚地证实,我们的前西方合作伙伴相信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并且逍遥法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毛宁:美国热衷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搞所谓调查,但在这一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上却遮遮掩掩,明显是搞双重标准。请问美国,你们害怕什么呢?

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对于美国的态度则一点也不意外。

3月27日,他对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表示,美国的情报机构有能力在几天内查清“北溪”爆炸的真相,但白宫不会下令这样做。

今年2月,赫什首度披露,“北溪”管道的爆炸是一起由白宫下令、美国中情局实施的秘密行动。 据赫什透露,在决定破坏“北溪”管道之前,美国拜登与美国国家安全团队曾进行了9个多月的秘密讨论,主要议题就是如何确保这一行动不留痕迹。

意大利独立记者 格拉齐斯:赫什的独家爆料可能是近一个世纪最重要的调查报道。

但到了3月初,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时代周报》等媒体突然发文,试图向人们证明摧毁“北溪”管道的幕后黑手是一个所谓的“亲乌克兰的民间团体”。

俄罗斯 普京:关于乌克兰民间团体的报道完全是胡说八道,这种发生在海洋深处的重大爆炸事件只可能是由国家级的专业技术力量完成的。

3月25日,俄普京表示,完全同意赫什关于美国特工部门参与破坏北溪管道的观点。

赫什则在3月21日再度发文。

美国调查记者 赫什:他们是想转移注意力,让人们忽略我那篇报道。

赫什表示,美国中情局在德国情报机构的帮助下,在《纽约时报》和《时代周报》发表文章,以掩盖美国参与破坏“北溪”管道的行为。

根据德国安全部门此前的公开报告,北溪管道泄漏是“能量巨大的爆炸装置”所致,其威力相当于500公斤炸药。而且几次爆炸的地点相距遥远,需要多次下潜、安装炸药并重新上浮。

德国科学和基金会国防问题专家 斯韦斯泰克:这需要数月的时间进行准备,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资源,需要大量资金去购买炸药,这都不是媒体推测的小团体能实现的。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 科特雷:这绝对是一种国家恐怖主义行为。

“北溪”事件不仅事关欧洲,也关系到全球跨国基础设施安全,追究肇事方责任,事关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关切。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学者 蒙耶:在全球公共产品中有很多全世界都依赖的公共基础设施,如果这些基础设施被某些国家肆意摧毁,那将对全球和平与安全造成巨大损害。这正是欧洲目前在发生的事。

“北溪-2”号管道,总投资约95亿欧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占投资额的一半,其余部分由德国、荷兰、法国和奥地利等国的油气企业投资。

德国前少将 道姆:德国曾迫切希望建成“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因为德国未来还想继续从俄罗斯进口便宜的天然气。

美国调查记者 赫什:拜登政府一直担心,只要德国可以从俄罗斯那里购买到大量低价天然气,美国就很难让德国疏远俄罗斯。

2022年2月,在多重压力下,德国政府宣布中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启用审核程序。

2022年9月,北溪管道发生爆炸泄漏。

这不由地令人想起美国政客在2022年年初曾说过的话。

美国副国务卿 纽兰: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么“北溪-2”号项目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向前推进。

美国 拜登:如果俄罗斯入侵,那么将不会再有“北溪-2”号,我们会终结它。

德国前少将 道姆:爆炸很明显是由美国主导。美国出于自身的巨大利益,迫使德国终止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

在德国国防部前官员沃尔夫冈·埃芬贝格尔看来,这是对德国关键基础设施发起的攻击、是在发动一场经济,后果甚至比“9·11”恐袭还严重。

意大利独立记者 格拉齐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事情反过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美国领土上破坏美国天然气管道会发生什么,很可能会导致全球的灾难。

然而,欧洲人的态度却耐人寻味。

德国国防部前官员 埃芬贝格尔:这是明确针对一个国家(德国),但这个国家却没有发出任何抗议,反而竭尽全力确保美国人以及美国政府不受怀疑。

2022年12月,伊朗情报部长伊斯梅尔·哈提卜称,美国已将欧洲国家劫为“人质”,欧洲国家失去了传统上对华盛顿的独立意识,特别是法国和德国。

白宫对欧洲政客强大影响力,也正以危险的方式出现在俄乌冲突的前线。

3月27日,乌克兰国防部宣称,乌克兰空降兵部队已经收到来自英国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美国的“斯特瑞克”和“美洲狮”装甲车以及德国的“黄鼠狼”步兵战车,并发布了乌军与这些装备的合影。

英国国防部确认,这批“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备的中包含贫铀弹,再次引发各方对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担忧。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 哈克:多年来 我们对任何贫铀武器的使用都表达了关切,因为这将造成严重后果。

贫铀弹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穿甲弹,由于贫铀具有轻度放射性,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22年6月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常见爆炸物中的贫铀及有毒物质会导致皮肤、肾衰竭,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因此,很多人用“杀人不见血”来描述贫铀弹。

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负责人 基里洛夫:尽管使用此类将对乌克兰武装部队和平民的健康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但北约国家,特别是英国,表示愿意向基辅政权提供此类武器。

俄外长拉夫罗夫则在新闻发布会上指责北约国家“明知故犯”。拉夫罗夫强调, “大家都记得贫铀弹在南斯拉夫和伊拉克使用的结果”。

3月24日,北约轰炸南联盟24周年纪念日。 塞尔维亚多地举行了悼念活动。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悍然对南联盟发动78天的持续空袭。

那一场军事行动中,北约所投掷的约15吨贫铀弹,导致了今天塞尔维亚癌症患病率的大幅上升。

而如今,北约不顾这一桩桩惨剧又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在美国“动力”网站看来这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动力”网站指出,美国陆军自用的M1系列主战坦克配备了贫铀装甲和贫铀穿甲弹,但美国对相关技术非常敏感,M1系列坦克在出口其他国家时通常都会换成常规装甲和。而由英国先将贫铀弹交给乌克兰之后,美国当局可能也会允许将装备贫铀装甲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运往乌克兰。

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情报官员 里特:美国和英国,它们在掩盖这些贫铀弹造成危害的数据,它们说这完全没有问题。数以万计的伊拉克儿童,他们有的死亡,有的生下来就严重畸形,他们的父母都患有癌症。我们知道情况就是这样的,但我们不想谈这些,因为这事关金钱,贫铀弹比用钨制造穿甲弹要更便宜。

3月20日,伊拉克20周年纪念日当天,美国全国反战联盟(UNAC)协调员乔·隆巴多表示,美国当局并没有从伊拉克中吸取多少教训,也没有放弃其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只是改变了策略。

比利时前议员 瓦努斯特:早在2008年普京就清楚地表达过,不会跨越北约的红线,事实上他也做到了。然而北约,特别是美国却步步紧逼,甚至使用核讹诈去证明自己的霸权。

著名国际关系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帝国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长期的衰落。

美国情报局前分析师 麦戈文:他们说我们(美国)正在领导世界,其实这是霸权。来自希腊的“霸权”一词,意思不仅是“领导” 还包括“统治”,这就是美国正在干的。

《纽约时报》曾刊文称“如果说21世纪初有哪个国家在寻求称霸世界、胁迫他国、藐视规则的话,那就是美国”。

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多,“北溪”疑云半年后仍然待解,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背后都隐隐可见霸权的逻辑在作祟。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指出,美国试图保持其世界霸权的地位,但所作所为源自危险的、虚幻的、过时的理念,美国最需要的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负责任的合作,而不是对霸权的幻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