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内容

杭州亚运会火炬实物首次亮相!黑科技揭秘_浙江

2023-09-05 17:18:49来源:
导读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至9月20日在全省城市传递。火炬是亚运会重要象征物之一,它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传递...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至9月20日在全省城市传递。

火炬是亚运会重要象征物之一,它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传递城市特色和亚运精神的国家礼器。9月4日下午,杭州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在宁波举行,这也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实物首次亮相。2000余支“薪火”火炬顺利完成捐赠交接,正式交付给杭州亚组委。

记者 吕之遥 摄

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由相关浙企研发制造、无偿捐赠。

“‘薪火’的诞生,是浙江设计向浙江创造再向浙江制造的过程。我们主要承担后两项工作,将火炬的设计外观匹配自主研发的燃烧系统,实现整体外观不变更,保证设计效果和燃烧性能的可靠。”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俞瑜说。

“薪火”的燃烧蕴藏着哪些“黑科技”?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运用了自主研发的数项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等。

火炬稳定燃烧,首要是防风。

“‘薪火’在坚持不破坏外观的前提下,在燃烧口内置了隐藏式进风口。”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俞瑜说,当燃烧的火炬遇到大风时,火焰会缩回炬身内,这就要求在外围稳定的情况下,内部还要有一个稳焰结构,起到多重保障。

为此,技术团队给火炬上了“多重保险”:采用了部分预混的燃烧,再加上钝体稳流和旋流稳流,通过“三重稳焰”来保障火炬防风。“等到人跑动、有风速时,火焰又能及时从炬身中喷出,保证不熄火。”

俞瑜说,火焰在高温状态下,如果遇到雨水,会让水分变成水蒸气,包裹住火焰后造成熄火和灭火。面对大雨,一方面不能让进去的水蒸气包围火焰,这就要通过调整出火结构来实现;另一方面是,不让雨水堵住出火孔。“我们采用了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实现火炬在大暴雨情况下燃烧5分钟以上不熄灭。”

通俗点说,就是在火炬燃烧口,有个密簇网,分布了大小不等的孔。通过小孔防止雨水落下堵住喷嘴,通过大孔对雨水的导流,实现大雨状态下的稳定燃烧,提升防雨性能。

不仅如此,技术团队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谨试验。

“光传递接力就试验了3000多棒次,高山、海边、台风天,我们都进行了接力测试。”俞瑜说,从火炬表面采用的喷砂工艺,到组件粘接的尺寸精度,整个设计制造过程,我们经过了数十次试验,在技术测试阶段亦进行了3道试火环节的测试,检测所有连接处的气密性,确保每一把火炬达到质量可靠、燃烧性能卓越的亚运品质。

新闻+

火炬手要跑多远,传递都有哪些环节?

火炬传递背后的故事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正式启动,我们又能在家门口近距离看到传递过程,享受这一盛况。那么,火炬传递的背后有哪些隐秘的门道和有趣的故事呢?

亚运会首次火炬传递是何时?

1928年的第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组委会首次进行了火炬接力活动,火焰的火种取自希腊奥林匹亚,首次采用聚光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然后通过接力传送,途经希腊、南斯拉夫、奥地利、德国4个国家,最后传到主办地。这是奥运会首次举行这项活动,但并未形成传统。

直到1934年,国际奥委会才正式决定从第十一届奥运会(1936年柏林)起举行圣火传递仪式,采集火种仪式在奥林匹亚赫拉神殿旁进行,然后以接力形式向奥运会会场传递。柏林奥委会为首次圣火传递设计了一条经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等七国首都的传递路线。

从此,传递奥运圣火正式进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乃至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

作为区域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亚运会从一开始就延续了奥林匹克圣火的传统,但火炬传递在开始时并不是必要仪式。在1951年举行的首届新德里亚运会上,就曾举行过隆重的亚运圣火点火式,但当时火炬传递只在小范围内进行,由组委会从部队、和大学生中选拔出的44名接力跑者,依次传递,高举火炬奔向国家体育场,最后在体育场点燃圣火盆。

直到1958年的第三届东京亚运会上,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才正式出现,之后,火炬传递作为传播东道主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途径,成为亚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延续。

火炬传递都有哪些环节?

火炬传递是友谊和团结的象征,代表着亚洲国家相互支持与合作。亚运会中的圣火采集、火炬传递路线、距离、人数、人选等都由主办城市的组委会来决定。

在传递过程中,火炬将经历多个城市和地区,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并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力量。同时,火炬还会经过一些特殊场所,例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和著名景点等。这不仅能够展现承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地方的风光特色。

据了解,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从杭州涌金公园开始,穿越浙江省内的11个市,最后传回杭州,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点燃圣火。整个过程由2022名火炬手完成,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84岁。

火炬传递首支火炬将由此前采集到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由事前选定的火炬手开始进行火炬传递,最终到达主会场,在开幕式当天点燃火炬塔。

为了保证圣火的庄严和火炬接力的纯洁性,火炬传递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因此历届亚运会火炬设计中都会把防风防雨作为重要指标,据了解,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能承受降雨量48毫米的大雨直淋和11级的大风,整个火炬设计有十几项专利。

在以往的火炬传递中,火炬熄灭的情况也发生过,一旦火炬熄灭,不能随便去点燃,必须仍用圣火火种引燃火炬。因此,圣火火种要妥善保护,有专门的火种灯或火种盒,还有备用火种,以防万一。

火炬手要跑多远?跑多快?

那么每个火炬手要跑多远?跑多快?

据了解,按照惯例,火炬手要手持火炬跑200米左右的距离,火炬手旁还要有陪跑手,如果有需要,甚至允许携带辅助犬进行传递。

对于火炬手的奔跑速度,一般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火炬传递即可,火炬手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匹配速度完成传递。为了能多体验一会儿圣火传递过程,火炬手们往往会降低自己的速度,所以一两百米的距离,会跑上一分多钟。

在火炬传递中,火炬手的精神风貌自然备受瞩目,而背后守护的保障团队同样值得铭记,不仅有陪跑手、护炬手、火炬安全员等多名陪跑人员,在幕后,更是还有、志愿者、医疗等多方群体的协调配合,一次成功的火炬传递,往往还要开展多次演练模拟,确保环环相扣万无一失。

亚运会火炬传递中的几个“首次”

1990年,亚运会首次在中国举行,北京亚运会圣火火种由藏族姑娘达娃央宗在海拔7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采集。“亚运之光”火炬接力历时一个多月,全程18万多公里,遍及当时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者达1.7亿之众。

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共有4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参加,亚运会火炬传递首次传遍了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活动历时55天,也是亚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传递距离最长的一次火炬接力活动。

2014年仁川亚运会,在开幕式最后的点火环节,主演《大长今》的李英爱成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并最终与两名小朋友一起点燃火炬。她也是亚运会从1951年以来,第一位以非运动员身份点燃主火炬的明星。

2021年,杭州亚运会筹备期间,首次推出了亚运数字火炬手和数字火炬,全球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注册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参与线上火炬传递。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张梦月 王波 贺元凯 何冬健 周逸 张峰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