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内容

茅盾文学奖之夜:产地与影视化改编,制造茅奖哪家强

2023-11-19 17:02:18来源:
导读原标题:茅盾文学奖之夜:产地与影视化改编,制造茅奖哪家强作为中国文学的权威奖项,在当代文学的浩瀚星河中,茅盾文学奖闪烁着独特的璀璨...

原标题:茅盾文学奖之夜:产地与影视化改编,制造茅奖哪家强

作为中国文学的权威奖项,在当代文学的浩瀚星河中,茅盾文学奖闪烁着独特的璀璨光芒。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为鼓励优秀长篇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今年的茅盾文学奖颁发给了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5部长篇。今(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于茅盾先生故里——浙江桐乡隆重举行,共同见证新时代文学的荣光。

从第一届到今年的第十一届,四十余年来,茅盾文学奖持续奖掖了中国当代文学杰出作家作品,也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恢弘的发展历程,共推出53部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重温这些著作,它们是由哪些地区“生产”的?又有哪些作品被影视化改编,走向了更广泛的大众?

哪个地区“生产”的茅盾文学奖最多?

如果按照各位获奖者是在何地工作或生活时创作出的茅奖作品来看,哪个地区“生产”出的茅奖作品最多?答案是河南。目前为止,茅奖“产地”一共有1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河南诞生了8位获奖者,占所有获奖者15%。

在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就出现了河南作家的身影——魏巍。

魏巍(本名魏鸿杰),生于1920年3月6日,河南郑州人。1950年,魏巍以部队文化工作者的身份奔赴朝鲜战场,所发表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先在《人民日报》刊登,后选入语文课本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978年,魏巍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东方》,并在1982年荣获茅盾文学奖。《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团为中心,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进行的这场反侵略。此后,《东方》还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发行全国。

紧接着,在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名单上,又出现另一位河南作家李准。他以长篇《黄河东流去》获得该届茅奖。李准生于1928年7月4日,是河南洛阳人。《黄河东流去》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除了作家,李准也是一位编剧,他与李存葆一起担任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编剧,该影片播出后曾引起巨大轰动,获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

2005年第六届茅奖评选,有两名河南作家获此殊荣。河南作家柳建伟凭借长篇《英雄时代》、宗璞凭借长篇《东藏记》分别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柳建伟生于1963年10月,是河南南阳人,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出身的柳建伟擅长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英雄时代》叙事同样大开大合,他把20世纪90年代这个大浪淘沙、千帆竞发的时代概括为“英雄时代”,以一个红色家族的几个主要人物在北京和西南中心城市的命运沉浮为主线,描绘了世纪之交社会变迁的壮阔图景。

宗璞,本名冯钟璞,父亲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宗璞生于1928年7月26日,祖籍河南唐河,她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收录于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成为许多人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宗璞的长篇《东藏记》(即《野葫芦引》第二卷)同样笔调温情细腻,写出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博大胸襟。

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周大新以一部反映丹江口水库建设为背景的长篇《湖光山色》斩获茅盾文学奖。该以曾进城打工的乡村女青年楚暖暖为主人公,讲述她回到家乡楚王庄之后自立自强,不断开拓进取,通过乡村旅游带领全村脱贫,并坚持不受权钱腐蚀的故事。

2011年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给了河南新乡的刘震云,他的作品常常是以故乡河南为背景,获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讲述了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故事,也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2015年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由河南作家是李佩甫获得,他的长篇《生命册》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

2019年,河南作家李洱凭借长篇《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描绘了一幅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生活画卷。

另外多说一句,如果以出版单位来说,53部作品中有21.5部都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暗算》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出版),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作家出版社(8部)。

哪一届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被影视化改编得最多?

近年来的严肃文学,俨然成为了影视行业改编最大的内容资源池之一。茅奖作为国内权威性文学奖项,其获奖作品自然成为了影视改编的第一梯队,它们改编的影视作品,也为一代代观众们塑造了经典之作。比如第一届茅奖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1986年上映,由刘晓庆、姜文主演,影片在1987年第7届金鸡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等5项大奖。

同届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过程更加传奇,八一厂与北影厂同时开机制作同一部电影,几乎是同时上映。八一厂选择了王馥荔、斯琴高娃主演;北影厂则选择了李秀明、张金玲、杨在葆主演,于是便有了同时拍摄的两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电影。

“北影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八一厂”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三届茅奖作品《平凡的世界》,两次改编成电视剧后,曾掀起一股荧屏收视热潮。还有第七届茅奖作品——麦家的《暗算》,被柳云龙改编为电视剧后,不仅口碑和收视双丰收,也被观众认为是至此开启了“谍战片热潮”,之后在2012年《暗算》再次被改编为电影《听风者》……

《暗算》

那么,哪一届的茅奖作品,被影视化改编得最多?

答案是第五届。这一届获奖的4部作品——张平的《抉择》、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全部被影视化改编。

1998年,张平的反腐题材《抉择》,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由李雪健、赵奎娥、李幼斌、刘毓滨主演,讲述中阳市市长李高成依法办事、坚持正义、打击势力的故事,体现了直面现实人生的胆识和勇气,以及对分子进行的无情鞭挞。这部25年前的电视剧,一直到今天,都被观众们和另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起津津乐道。2000年,又被改编为电影《生死抉择》,获得第20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华表奖。

阿来的《尘埃落定》,在2003年被改编为电视剧,由李解、刘威、宋佳等主演。故事通过土司家傻子少爷的眼睛,讲述了麦其土司家的种植、贸易的引入、汉人的进驻、解放军的到来这段交织着血泪的家族史,展现了土司制度由盛转衰的过程与浪漫的藏族风情。

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了一个上海弄堂小户人家的女儿王琦瑶40年的情与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先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后来上海解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王琦瑶的一生,也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长恨歌》改编的同名电影2005年上映,由关锦鹏执导,郑秀文、梁家辉、吴彦祖、胡军、苏岩担任主演。

《茶人三部曲》是作家王旭烽的代表作,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茶人三部曲》第一部《南方有嘉木》,1997年被拍摄成电视剧,由程前、吴刚、徐帆、赵奎娥、何冰主演。

如今,严肃文学被影视化改编的步伐更加快速。在今年夏天,伴随着改编自徐则成的同名《北上》电视剧开机,上一届茅盾文学奖的5部作品(《人世间》《牵风记》《北上》《主角》《应物兄》)已有4部已被影视化或正在被影视化。

今年获得茅奖的5篇长篇里,东西的《回响》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今年3月便在爱奇艺独播。该剧由冯小刚执导,宋佳、王阳、包贝尔、吴优、朱雨辰等主演。该剧讲述了女警冉咚咚在侦查一桩情感凶案的同时,也陷入自身婚姻的迷局,并在逆境中与谜案、伴侣、个人心理展开多重博弈的故事。

另外,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改编的同名谍战电视剧,于2023年6月发布首张海报,由王倦、金海曙担任编剧。刘亮程的《本巴》,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入围“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被认为有望获影视化开发。

其实,在这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之前,一些入围的作品便已经传出了影视化改编的消息。葛亮的《燕食记》,透过中华美食写出了时代的更迭;余华的《文城》讲述了清末民初动荡年代的悲惨故事,也被认为极具影视化改编的潜力。在今年的中国电视剧大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说,“创作者不要只关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要关注那些没有获奖的文学作品。”这一定程度上,似乎向我们预示了严肃文学影视化让人期待的蓬勃前景。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曾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